首页 理论教育 调理脾胃虚弱西医有何良药

调理脾胃虚弱西医有何良药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脾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得以化生,并通过它的升清功能将精微物质运达全身起营养、支持作用。并且从临床观察可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与湿邪致病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和脾脏的功能失调互为影响,脾的功能不正常可以产生湿热,而湿邪又可以加重脾的功能不正常,从而阻遏气机,甚则化热而内扰心神,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CFS的发生正是以脾的功能障碍为基础,气虚则推动无力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许多学者认为本病也是西医学提出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情况。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论述中的“倦”“懒惰”“懈怠”“身重”“身痛”等症,或属于“虚劳”“郁症”“健忘”等疾病范畴。

(一)病因病机

CFS是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病证。本病中所出现的持续性疲劳、衰弱、低热、咽痛、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等,无不与脾的功能有着莫大的关联。《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脾病在疲劳、四肢无力的发生、发展中的病理机转过程。

脾为阴土,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得以化生,并通过它的升清功能将精微物质运达全身起营养、支持作用。但是,如果脾功能失常,则会出现各种病变,这些病变有几个途径实现。其一是由于患者平素饥饱失常,或感邪后耗伤正气,导致脾脏自病,出现脾之生化气血的功能障碍,最终形成气血不足的局面。又脾主四肢,若气血虚弱,不能荣养四肢而致懈怠、四肢不举,或气血不能上承,则心之气血不足而失眠、乏力。《素问·示从容论》有言:“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其二是由于患者醉饮醇酒,或脾气早虚、外受湿邪,以致脾的升清和运化功能出现障碍,水谷不能运化,从而出现湿浊内蕴,湿流经隧,则气血为之痹阻而出现身重、倦怠等症,或湿邪扰及心神而失眠、多梦。此即所谓:“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素问·至真要大论》)

同时,还要强调的是,脾脏功能失调后,由于各脏器之间的联系,必然会产生多脏器的受损导致中医所说的“损证”,从而加重病情。如脾与肾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如果后天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滋养先天,则导致脾肾两虚,乏力更加严重;再如肝脾之间的关系,肝为罢极之本,若脾虚气弱,或湿浊阻滞气机,则肝的功能不足,从而四肢不利、情志异常,加重病情。

(二)CFS的辨证论治

从脾论治CFS,关键在于把握脾的生理病理特点。所以治疗从补脾、运脾、理气着手进行治疗。所谓:“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万无一失。”(周慎斋《慎斋遗书》)

(1)益气健脾: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如果脾胃虚弱日久,则五脏无以受荫,水津不能四布,机运流通受阻,饮食渐减,津液亏耗,则精神失养,出现神倦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少寐多梦等症状。现代有些医家也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发现脾虚患者会出现副交感神经偏亢,交感神经兴奋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失调,也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功能障碍的表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与CFS的临床病理可谓不谋而合。对这部分患者惟用益气健脾法才能奏效。临床中,张小萍习用归脾汤加减以达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用黄芪、党参当归、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养血,陈皮、枳壳理气健脾,酸枣仁、炙远志、首乌藤养心安神定志,谷、麦芽健运脾胃,合欢皮疏解肝郁。若兼有阴虚则加墨旱莲、女贞子;若心悸较甚则加参麦饮;若有阴火,舌苔黄、心烦者加黄连、栀子,不一而足。

(2)化湿运脾:《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脾主运化,其功能正常,不仅外受之水湿才能得化,且自身产生的水谷精微也能运达全身而不致蓄留体内而发病。相反,如果这种功能不正常,则水湿留置,充塞经络,肢体不能得到荣养而发为疲乏无力等症。并且从临床观察可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与湿邪致病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和脾脏的功能失调互为影响,脾的功能不正常可以产生湿热,而湿邪又可以加重脾的功能不正常,从而阻遏气机,甚则化热而内扰心神,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对此等证候,主以健脾化湿最为得宜。其方选陈平汤(二陈汤与平胃散合方)健脾化湿。如果上焦不通,兼有咳嗽、胸闷则加杏仁、薏苡仁;如果腹部胀满可加木香、砂仁;如果湿邪化热或酿生痰热,则选温胆汤化裁而取效。

(3)行气理脾: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两者是一对相反相成、升降得宜的脏腑。通过脾胃升降协调配合,才能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的过程。两者气机升降又是全身气机得以正常运行的枢纽。在正常情况下,脾升胃降机枢和畅,脏腑气机升降有序,清升浊降,阴平阳秘,诚如黄元御《四圣心源》中说:“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炽,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一旦脾胃升降失常,便会导致气机逆乱,变证由生,气机运化出路受阻,气血精微不能运达全身,则脏腑无所禀受,百脉无所交通,气血无所荣养,而生疲乏、消瘦、胀满等症,汉代华佗《中藏经》中就已经认识到这点:“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阴不及也,阴不足则发热……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为阳不足也,阳不及则为寒。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要解决脾胃升降的问题,关键在于行气理脾,和其升降。临床常用桔梗四味汤加减,用桔梗升达气机,杏仁降泄气机,薤白通达气机,枳壳能升能降,大具开通之性,如果兼有肝气郁滞,还可加合欢皮、香附;如果肺郁较甚,还应酌加枇杷叶、瓜蒌皮等。

(三)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气血两调:气血均为人体的精微物质,两者相互资生,故未有气病而血不病者。在CFS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脾的功能的正常与否是本病的发病关键,还要认识到久病入络、久病及血的情况。脾的功能失常,在临床中不仅可以见到血虚的表现,还能见到血滞的证候如肢麻、心悸、体痛、舌暗或有瘀斑、脉涩等,正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中指出的:“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疲。”CFS的发生正是以脾的功能障碍为基础,气虚则推动无力而最终导致血瘀。治疗上就要做到气血两调,对于治血要做到补血、和血、活血区别对待。故临床上常用川芎、合欢皮、郁金等能条达气血之药,并根据血瘀程度不同以及血虚与否而选用不同的血分药,一般补血用熟地、当归,和血用白芍、川芎,活血则用红花、赤芍。

(2)多脏器调整:在CFS发病过程中,由于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影响,因此在病理上,病气亦可相互传变,如肝木乘克脾土、肾水反侮脾土等,这种情况如《素问·示从容论》所言:“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因此,对于这样一种多脏器、多组织的疾病,在治疗时除了要以脾为核心外,还要兼及心、肝、肾、胃等其他脏腑。

(3)调畅情志:CFS是一种心身疾病,情志的影响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灵枢·本神》对此早有论述:“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所以治疗本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注意心理疏导,通过心理治疗调整生理功能,这将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为本病的治疗打下基础。并且,中医理论认为,肝为木脏,主疏泄,性喜畅达,疏肝则调畅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若肝气不疏,气机不通,则血运受阻,经脉不利,发为诸症。因此治疗本病不仅要注意心理的调节,还要积极应用疏解肝郁之品缓解肝郁的症状,以达到条畅情志的作用,对于这点,清代医家章楠在《医门棒喝·虚损论》中论述最为详尽:“虚损之人,气血既亏,阴阳运行,不能循度,初多窒滞,故欲培其根必先利其机枢。”张小萍临床常喜用合欢皮、郁金等药,以这二味药能气血两调,不仅疏肝,还能解郁,为治疗本病之佳品。

案4 吴某,女,32岁,教师

近年来经常感到疲倦、乏力,夜寐不安,心悸,记忆力及注意力均下降,纳呆,经CT、心电图、生化检查等,均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予益气健脾,补血养心。归脾汤加减。处方:

黄芪30克     党参15克     茯苓15克     枳壳15克

首乌藤15克    谷芽15克     麦芽15克     合欢皮15克

炒白术10克    酸枣仁10克    当归6克     炙甘草6克

木香6克      炙远志6克

服药7剂后,患者睡眠好转,精神改善,遂原方续进14剂,疲劳感消失,精神振奋,再常服归脾丸以善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