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所以选择这一地区的6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湖南是我国中部省份,而娄底位于湘中,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而娄底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在全国也处于中等水平,其生源结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的普遍现状;其次,湖南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调查同时发现,父母对子女是否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影响不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制造业基地”(或者说“世界工厂”)。但是,由于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我国所从事的多是简单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从我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来看,技术工人所占的比例很低。在技术工人队伍中,多数是初级工,中、高级工严重不足。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在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工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中级工占35%,60%为初级工。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政策实施以来,人民币整体呈升值态势,技术工人短缺,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是技术工人的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了中国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二是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影响了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技术工人的短缺,加重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来源于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大众化教育形式,其受教育者主要来自社会的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家庭。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四十一条的相关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合理确定政府和受教育者分担办学成本的比例,收费标准要与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相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大多来自农村中、低收入阶层,当然就应得到更多的公共财政支持。但事实上,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学生所获得的财政支持明显要低于普通高中。尽管政府给予中等职业学校学费方面的部分(或全部)减免,但农村中等职业学生的其它成本(包括生活费、机会成本等)仍然比较高昂。多数中等职业学生毕业后,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后仍然要回到农村。由于成本高、收益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陷入“就业难、招生难”的困境。

在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己任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却陷入了生源困境、举步维艰的境地。了解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结构现状,是深入分析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困境成因,化解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危机的基础。为了全面把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结构,课题组开展了面向农村中等职业学生的市场调查。

一、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现状调查

(一)方案设计与调查实施

1.调查学校的选取:以湖南娄底地区的6所中等职业学校,即:娄底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娄底商务学校、娄底电子技术职业学校、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娄底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双峰县中等财贸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学校为调查、考察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一地区的6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湖南是我国中部省份,而娄底位于湘中,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而娄底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在全国也处于中等水平,其生源结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的普遍现状;其次,湖南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现从人口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变的必然选择。

2.调查实施情况:课题组于2012年5~10月间,面向6所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中等职业教师、中等职业学生及招生人员,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只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读学生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家庭背景、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因、在校学习基本状况、自我评价、对学校的评价等5个方面,共20道题目。调查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350份,收回问卷1182份,有效问卷1096份,从中随机选择1000份有效问卷作为分析对象;访谈调查对象共50人,其中包括25名在读中等职业学生、12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8名中等职业教师、5名招生人员。

(二)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课题组从1096份有效问卷中,随机选择1000份有效问卷作为分析样本,按所涉及的5个大类的问题,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学生家庭背景的调查

有关学生家庭背景的调查,主要包括父母从业情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户籍性质等情况,具体调查内容及结果如表3-5所示:

表3-5 中等职业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单位:%)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其中农业户籍学生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71.2%,42.4%的学生为独生子女,9.7%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62.9%的学生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46.5%的在校学生月均支出(除学费外的个人生活支出)600元以下,84.3%的学生开支由家庭供给。调查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绝大部分学生的学杂费依靠家庭供给。

2.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因调查

为了解学生为什么选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课题组设计了以下问题,并按重要程度划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等级,调查结果如表3-6所示:

表3-6 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原因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上不了普通高中(80.8%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因素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高职教育,是为了早点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66.2%的学生认为经济因素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69.4%的学生认为能否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掌握专业技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同时发现,父母对子女是否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影响不大。事实上,通过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多数父母是不希望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多希望子女接受普通高中教育。

3.在校学习基本状况调查

对中等职业在校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业成败原因分析两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针对中等职业学生学习目标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希望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升学或就业的目标。其中,38.8%的学生希望“学好技术,成为中级专业人才,找到理想工作”;49.5%的学生希望“学好知识,报考高职院校,成为高级技术人才”;但也有11.7%的中等职业学生“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见表3-7)。中等职业教育本应该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但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生更多地选择了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他们对就业前景不看好。事实上,中等职业学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多数学生被迫选择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寄希望于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来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关于是否存在厌学情绪的调查中,65.8%的中等职业学生认为自己在初中阶段存在厌学情绪;而78.5%的中等职业学生认为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存在厌学情绪(见表3-8)。

表3-7 中等职业学生学习目标

表3-8 学生厌学情况

(2)学生对学业成败原因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就动机、焦虑水平、自我评价、自信、自强等个性品质。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时,就会感到信心十足,并会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学业状况;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时,就会产生羞愧或内疚心理,并对未来的成功抱较低的期望;当学生把失败归因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时,就会抱怨学校,并对学校给出较低的评价。针对中等职业学生学业成败原因分析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是否有学习兴趣、老师教得好不好、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努力程度如何”等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调查同时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成绩基础好不好,头脑是否聪明”等,对学业成败影响不大(见表3-9)。

表3-9 学生学业成败原因分析

4.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

关于中等职业学生的自我评价,问卷按初中阶段、中等职业阶段进行了区别调查,结果表明:在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努力程度等方面,中等职业学生在中等职业阶段的状态要好于初中阶段。访谈调查发现,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同学之间似乎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同时,经历过考试分流,部分同学意识到学习不努力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因而提高了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成绩也有所改善;在自信状况方面,中等职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自信状况普遍优于中等职业阶段。访谈调查发现,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自信状况下降,甚至产生自卑情绪,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并非理想选择”,甚至认为存在社会歧视所致(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10)。

表3-10 学生的自我评价

5.对学校评价的调查

关于学生对学校的评价,问卷就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水平、升学与就业机会、学习氛围、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1)专业与课程建设方面,一些学生认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是比较有特色的。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课程内容不满意,认为课程内容新颖性“比较差”或“很差”的比例高达62.8%。(2)教学水平方面,学生普遍对师资整体水平不太满意,尤其是对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质量”不满意,认为“实习实践教学质量”“比较差”或“很差”的比例高达43.6%。(3)升学与就业机会方面,大多认为不理想。尤其是在就业方面,54.1%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比较差”或“很差”。(4)在学习氛围方面,学生认可度很低,62. 7%的学生认为校园学习风气“比较差”或“很差”;49.0%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比较差”或“很差”。(5)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好。在教学设施完善程度评价方面,43.7%的学生认为“很好”或“比较好”;在学校生活便利性方面,47.4%的学生认为“很好”或“比较好”,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还是相对比较好的(见表3-11)。

表3-11 学生对学校的评价

续表3-11

二、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特点分析

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结构现状的调查结果,可以将当前中等职业生源结构特征总结如下:

(一)生源状况:以贫困生为主

对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结构现状的调查表明,中等职业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其父母多为农民或普通劳动者,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在家庭教育、经济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上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学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具体体现。

(二)就读原因:迫于无奈

根据国家有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要基本维持1∶1的招生规模比例。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普通高中升学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优先选择让子女进入普通高中学习。除非实在没有被普通高中所录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少数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无力承担子女接受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的经费,才让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并非中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吸引力,多数情况下是迫于无奈的选择。

(三)学习情况:状态欠佳

中等职业学生来源复杂,整体基础较差,学习目标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后,多数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学习兴趣不足。一些学生将学业失败归因于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得不好,而较少从自身学习不认真、学习不够努力等方面寻找原因,致使学业状况差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

(四)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

中等职业学生虽然相互之间关系处理较为融洽,但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同病相怜”,认为大家都是差等生而走到一起的。这种状况,并不利于学习氛围的改善。同时,中等职业学生初中期间的学业成绩普遍不理想,最后无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遭遇过家庭的责骂,甚至社会的歧视,很多学生自信心下降、自尊心受挫。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信心,甚至存在自卑情绪,一些学生得过且过,消极度日。

(五)对学校的评价:满意度低

学生“无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本来就心怀不满,入校之后发现学校管理相对较为混乱、教学质量不太理想,课堂纪律不容乐观,再听闻就业前景不理想,升学机会有限,多数学生产生对学校的不满情绪,一些学生甚至产生辍学念头。因此,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源困境问题,不仅要想办法把学生招进来,更要想办法把学生留下来,让学生满意地走出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