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破能源危机的瓶颈

突破能源危机的瓶颈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对于资源贫乏的中国来说,科学发展观必须竖立,资源节约型道路非走不可。石油、铁矿砂,甚至粮食等能源的获取能力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考验。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性工作。三是依法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实施行政处罚和刑事
突破能源危机的瓶颈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一、能源危机浮出水面

中国上一轮经济增长,是以城镇化和重化工业为背景。重化工业的一大特征就是高消耗。在经济发展上,以房地产、汽车、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钢铁、水泥、铝业的高速增长,并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一起,引致通货膨胀和局部的经济过热,终致宏观调控。

那些局部过热的行业,恰好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和房地产。

但宏观调整的背后,则是资源的约束,特别是能源瓶颈的约束。

教科书上说中国地大物博,可中国恰恰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森林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耕地只占世界的7%,人口却占世界的22%。据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宏观战略研究部部长赵晓博士,2004年8月19日发表的《日本在走下坡路吗?》一文的有关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4%,石油消费却是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的13%,钢材消耗占27%,水泥消耗占40%,煤炭消耗占31%。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大工地,全球生产的1/3的水泥、煤炭、钢材都运来还不够。钢材涨价,煤炭涨价,电价上涨,油价上涨,海运价格上涨;2003年全国有22个省份拉闸限电,比上年增加10个,2004年夏全国电力缺口达到3000万千瓦。由能源瓶颈所引发的煤炭供应紧张,进而导致各地煤矿不顾安全加大生产,终致矿难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如果不是资源瓶颈的约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13%,而不致引起过热。可上一轮经济增长,增速最高也只有9.7%,资源供应不上,让我们不得不进行调控。

中国单位能耗每千克油当量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0.7美元,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日本却高达10.5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5倍。日本亦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创造出15倍于中国的产值来!而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2003年中国的GDP为1.4万亿美元,日本为4.3万亿美元。中国西北部有大片国土为水资源所困,以色列亦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但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模式,足可以让中国很多地区发展起来。

换言之,如果走上资源节约、能源节约之路,同样的消耗,亦可以支持中国数倍于现在的经济规模。

另外,重化工业很容易造成污染。中国如果不解决污染问题,资源将因为污染而更为贫乏。为此,我们更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发展无污染、低消耗经济。

所以,对于资源贫乏的中国来说,科学发展观必须竖立,资源节约型道路非走不可。

资源短缺可能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中国经济这两年的增长,很大原因是国际市场出口快,分散了国内市场的压力。但现在是靠大量进口解决,短期内我国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一定要依赖国际上的资源)下,如何从国际上稳定获得资源是重要问题。石油、铁矿砂,甚至粮食等能源的获取能力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考验。

对外资源依赖度大幅提高已经形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原本我国的供给和需求基本都在国内,但现在供给多在国外市场,今后中国总体格局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因而,应推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或者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导向。

快速发展的中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可中国的能源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这要归因于正在大面积持续发生的“电荒”、“煤荒”和“油荒”。三大支柱性能源几乎同时出现大范围紧缺,无疑给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强劲冲击。

二、“解颈”策略

虽然国家于1993年放开了煤价,但是因为煤炭是基础性资源,当时留了一个“尾巴”——即电煤价格由国家计委确定指导价。因此可以说煤价一半市场化,一半计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从2002年开始,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才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但与此同时,电价却一直由国家控制。即使在今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之后,五大发电集团的电价依然由国家发改委规定。

于是,当“计划电”遭遇“市场煤”的时候,冲突便不可避免。煤炭行业希望按照与市场价相差不大的价格销售,但是因为火电70%的成本来自燃煤,而大部分电力企业是火电企业,因而垄断性的电力企业集体抵制,不接受涨价。去年的长沙煤炭订货会上,由于双方在煤炭价格上没有达成普遍一致,尽管国家计委从中调解,但订货会上仍然只按原定价签订了40%的国家计划安排购煤合同。和往年一样,在争闹声中,今年的煤炭订货会虽然最终由国家发改委出面作出一个大家勉强接受的结果——电价和煤炭价格同时上涨,但是正如业内分析所指出的那样,它又一次沿袭了历次煤、电争端的解决模式:煤电矛盾由于国家的干预暂时得到缓解,但同时新一轮的争端因此又埋下了伏笔。

不仅如此,多头管理的弊端在此次能源短缺危机中也显露无遗。比如发电企业隶属国资委,调配和定价权由发改委掌控,新成立的电监会负责市场监管。但是由于电监会并非政府机关,无权调配电力,同时也没有定价权,因此,对于此次电荒危机,电监会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足够大的作用。

归根结底,“煤电之争”之所以年年上演,就是因为煤炭、电力的价格没有回归其本身的市场价值,体制性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可以想见,体制障碍不消除,不实行市场化的运作,“煤电之争”的连续剧依然会上演。

中国的能源产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之中,两种经济模式的并存和角力,使中国的能源链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不仅煤、电,石油也是一样。电、煤、油,各有主管部门和自身利益,谁也不愿意为经济发展造成的能源价格上涨买单。

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途径只能是加快市场化的改革。只有真正消除体制的束缚,回归市场竞争,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性工作。整顿和规范将逐步实现从一般性的大规模整顿到规范化、制度化实施日常监督管理转变,对非法开采乱采滥挖逐步实现从治表到从源头上治根治本的转变。一是对矿权登记机关受理申请行政审批和以竞争方式出让矿权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开展重点矿区、优势矿产、非法勘查开采、非法转让和以采代探、“圈而不探”行为的专项整治,大力整顿油气开采秩序。三是依法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实施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制度。四是理顺利益关系,对各地好的做法、经验,加以完善,形成制度,探求治本之策。

做好国土资源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把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结合起来,抓好各项规划的实施管理,搞好资源供应的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大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力度,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抓好海洋规划、立法、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深化地质勘探事业改革,科学界定公益性、战略性、商业性地质调查,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能够攻坚打硬仗的地勘队伍。

目前,国土资源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已覆盖到全国大部分县一级机构,建设用地审查,探矿权、采矿权的申请、审批等工作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力度。国土资源部还将卫星、航空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使用监测,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经过计算机处理的遥感照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违规使用土地、越界采矿、地质沉陷等情况,为资源规划管理和执法监察提供了有力依据。

我们国家人均拥有资源少,土地管理形势严峻,遏制违规使用土地、乱占滥用耕地、违规采矿等现象,既要依靠传统的监督手段,也要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通过地上查、天上看、网上管,不放过对每一块土地的监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