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中学”是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途径

“做中学”是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途径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开始学习质性研究方法时,我准备重走原来的学习道路。对于这种“不确定性”,我感到恐慌。我带着这种“恐慌”与导师和同门多次交流,交流之中我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获得的最大感受是我“没有实际体验”以及“质性研究方法需要做中学”。虽然我完成了这一项质性研究,但是我对质性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实践中“做中学”。

初步确定研究选题之后,我打算系统学习质性研究方法,而这期间我再次遭遇困境。在我以前学习量化研究方法时,我先认真阅读了文秋芳教授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一书,再阅读了秦晓晴教授的《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一书。在这两本书籍的基础上,我大量阅读量化研究论文,对两本书中提到的方法和操作进行理解、消化。之后专门收集了一些问卷数据,对常用的SPSS操作进行了真实使用。经过这样一个阅读—理解—模仿的过程,我基本掌握了量化研究方法:拿到一份问卷,我知道如何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拿到一列数据,我知道如何分析各种差异与相关。似乎这样,我就基本掌握了量化研究方法。在开始学习质性研究方法时,我准备重走原来的学习道路。从认真阅读陈向明教授的《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书籍,以及其他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完成的系列博士论文开始。但是,每次阅读之后,我得到的不是一种certainty,而是uncertainty。对于这种“不确定性”,我感到恐慌。我带着这种“恐慌”与导师和同门多次交流,交流之中我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获得的最大感受是我“没有实际体验”以及“质性研究方法需要做中学”。我“半信半疑”地开始收集和分析一些关于我博士论文的数据。在分析过程中,我仍然碰到了完整的接触摘要单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编码到底应该怎么做?研究中写出的参与者故事到底算结果还是材料?研究中做出的表格怎样才能有效?数据分析到底应该凸显共性还是个性?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问题也都在“不确定性”中得到了逐步解决。等到各种主要问题都化解之时,我也感觉到的确开展质性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逐步接近、理解和掌握质性研究方法的过程。虽然我完成了这一项质性研究,但是我对质性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实践中“做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