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拜师学习的途径

拜师学习的途径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青年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最直观地发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学的思想基础,用于指导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具体体现。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随同教师一起进入情境,探讨问题。教学过程是由教学任务、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教学运动过程。

三、拜师学习的途径

青年教师拜师学习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借鉴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案

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特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他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宜的方法,通过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推进,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他能够预知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设计出种种应对预案。相比之下,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案则缺乏针对性,显得简单和一般化。

比较

优秀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教学方案(2)

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案

课题

运用不同资源的重要性

内容

为使学生了解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样性、趣味性,特定资源与特定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专门设计的一项活动和讨论。

方法

1.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提示教科书就是一种信息资源,由此来启发他们。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2.检查一下已经列出了多少种信息资源。其中一些(可能是大多数)会是印刷物(如书、报纸、杂志等)或者印刷物的集中地(如图书馆、书店等),其他的可能是互联网、电视和电影。

3.现在让学生思考并在单子上列出一些不常见的资源。

■列出的单子上包括人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是信息资源?必须是某方面被承认的专家才能被当做信息资源吗(民意调查和口述历史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源,因为它们不用去咨询专家)?

■这个单子包括一些不是印刷物集中地的地方吗?什么样的地方可以成为信息资源(如旅游景点、博物馆、商店、工厂、历史景点等)?必须是能拥有或者提供印刷物的地方才能被当做信息资源吗?

■这个单子上包括一些不是印刷物或其他现代传媒的东西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是信息资源(如楔形符号或旧影集等工艺品)?

4.在课堂上,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另一个信息资源的单子。这一次尝试着把目标集中在那些非印刷物组成的信息源,这个单子可以包括:

■你的母亲;

■旧墓地

■当地学院的一位考古学家;

■一块来自月球的石头;

■外国使馆或领事馆;

■一个旧影集;

■你的一位仍然健在的年龄最大的亲戚;

■一个移民到美国的邻居;

■博物馆(如自然历史、艺术、体育、交通)。

5.当头脑风暴法结束后,再回头看一遍单子,并让学生解释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认为这些是信息资源;从每一个资源当中能够获得什么(例如,你的母亲可以提供她在你这个年龄时的生活情景,一个年代久远的墓地可以提供当时人们存活的平均年龄以及当时什么样的名字最常见)?

6.为了强调一遍,再让学生回想他们曾经遇到过的其他的信息资源:

■班上有谁记得自己的一次野外旅行?

■那次旅行是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那里会成为信息资源?

■有谁记得班上曾经来做过报告的客人?

■为什么那个人会成为信息资源?

■是否曾经有人把某些东西带到班上作为信息资源(一个养鱼缸、一只外国猫)?是什么东西?它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7.告诉学生运用其他信息资源要求具备信息搜集的技巧,这与学生们习惯使用的方法不同。当你从百科全书中寻找信息时,你只需要查看相关主题,阅读有关文章。因此,显然没有太多的挑战性。而从其他途径寻找信息更像是侦探工作,你需要到处查找,问很多问题,记下线索,还要尽可能多地查询各种信息来源。这比只阅读一个标题文章更要求有想象力,同时也更有趣。当然,看百科全书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你通过查看百科全书还可以发现其他相关的信息资源。

8.选择一个主题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让每个学生思考或列出三种可能的信息资源,然后写下他们将怎样从这些资源中搜集信息。例如:

■安排一次对当地人或专家的采访计划;

■给远方的某个人或组织写信做一次书面采访,并请他们通过书信或录音的方式进行答复;

■参观当地的某个地方,进行拍照,搜集文献;

■记录外地某个地方的情况;

■向图书管理员咨询;

■通过互联网查询信息;

■租借有关的录像带并做记录。

9.在班级中分享各自的观点,并讨论其他可以获得信息的途径。

思考题

■如果你要研究古代文明,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呢?因为你所研究的对象发生在久远的过去,你搜集、利用的信息资源会仅限于一些书和相关的文章吗?如果你的主题是有关古代的,那么你会把什么样的人、地方或事物列入信息查询范围呢?

■如果你要采访某个人,在采访前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例如,被采访的人会很配合吗?有没有一些特别需要对方回答的问题?你怎样才能记住那个人所说的话?做笔记还是录音?如果你无法当面见到那个人怎么办?通过电话可以进行采访吗?

10.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把他们认为运用多种信息资源的优点和缺点列下来,与学生交谈,看看怎样可以解决学生列出的问题。

新手教师的教学方案

课题

运用不同资源的重要性

方法

1.问学生在他们完成学校作业、设计和任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什么样的信息?

2.让学生讨论可供利用的信息种类,提供三种教师最常见的搜集有关讲课内容信息的方法。

3.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太常用的信息类型和资源,将它们分类列在黑板上。问学生他们以前是怎样使用这些资源的,以及他们运用这些资源都完成了哪些任务。

4.选择一个主题布置一个写作任务,学生可以对选择什么样的题目发表意见。当具体题目确定以后,要求每一个学生提出三个不同的涉及该题目的信息资源,强调三个信息资源中至少有一个是不太常见的。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任务,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

2.听指导教师的课

上课并非教学方案的简单解读。课堂是师生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场所。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青年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最直观地发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阅读链接

新教师如何听课

常发荣

听课是新教师钻研业务的一种好形式。那么,新教师应如何听课?

一、听课前的准备

对于新教师来说,听课主要是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教师上课的经验。为此,听课前应做必要的准备。首先是知识准备: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了解课程标准对教材章、节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了解教材知识的编排体系;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其次是教育对象准备:了解学生目前状态、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最后是自我准备:考虑由自己来处理这一部分教材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怎样处理,也就是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

二、听课的内容

听课的内容要因人、因课而异,我认为,应该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听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学的思想基础,用于指导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具体体现。因此,听课应听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是否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否注重抓基础、重方法、练技能;是否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听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师对教法的运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等方面,也就是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过程。

(1)听教师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 、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板书的设计、教学态度、教学语言以及教师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与自己的“自我准备”比较。

(2)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学生是教学效果的主要体现者。听课者应该听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随同教师一起进入情境,探讨问题。

(3)听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是由教学任务、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教学运动过程。听课者应观察课堂教学的气氛与节奏,分析授课者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同学生一起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三、听课的方法

听课有助于个人积累教学经验,拓宽视野,完善自我,灵活把握课堂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效率。听课应注意抓住“听”、“看”、“思”、“记”四个环节。

(1)听:听的过程便是将所学的经验储存到记忆中的过程,只有认真仔细地听,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重点应该听取课堂导入语言是否精练、引人入胜;过渡衔接是否承上启下、自然流畅;问题启发是否科学准确、深思熟虑;课后小结是否规范完整、概括性强。

(2)看:只有观察才能分析,要有目的地看。看教师的教学姿态是否自然大方,看教师上课时的精神是否饱满,看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精练概括,看教师的作业布置是否适中等。

(3)思:也可称教学比较,实际上也就是教学思考,包括课前思考与课后反思,这是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比较上课教师与自己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不同点,分析教学设计、问题处理的区别点,发现教材处理、知识挖掘的详略点。只有通过同自己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比较,对教学现象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才能捕捉到别人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差距;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较大的收获。

(4)记:听课时要做好听课笔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记录授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环节时,要写出简要的评语,听课结束后,要写出听课体会,以便日后交流借鉴。

3.观摩指导教师的育人活动

参加指导教师的班会活动,观摩指导教师如何与个别学生谈话,聆听指导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能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

4.与指导教师个别交谈

青年教师要主动寻找与指导教师个别交流的机会,汇报自己的思想,倾诉工作中的困惑与烦恼。这种非制度性的私下沟通,往往产生更融洽和真实的交流,有助于教学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注释】

(1)《温州日报》2007年10月1日《今周教育》专刊。

(2)【美】Robert J.Sternberg,Wendy M.Williams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