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卷调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问卷调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将师范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在校满意度等变量作为学校教育的成效,将师范生的若干背景信息、五大可比指标和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中的一些教育过程指标作为影响师范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来检测哪些指标是影响师范生学习性投入的主要因素。而师范生个人在学习上的投入程度和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影响师范生教育产出和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

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人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即先赋性因素与后天因素。先赋性因素是指个人与生俱来或通过后天努力无法改变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等生理特征,以及种族、家庭背景等社会特征。后天因素是指通过个人努力学习,发挥其能力而获得相应的特征,如教育、职业等。大学生学习的成功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为了便于分析师范生学习的影响因素,我们将影响师范生成功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先赋性因素,二是个人努力因素,三是学校教育过程因素。教育作为后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实现。

我们将师范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在校满意度等变量作为学校教育的成效,将师范生的若干背景信息、五大可比指标和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中的一些教育过程指标作为影响师范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来检测哪些指标是影响师范生学习性投入的主要因素。

(一)师范生先赋性因素对教育收获的影响

学生的先赋性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上大学前的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别等。我们通过考查学生先赋性因素与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之间的相关性,来检测学生先赋性因素对其学习收获的影响程度。

根据对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师范生的多个先赋性因素中,除了学生的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这两个因素,其他因素对师范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教育收获没有直接的影响。

生源地主要有“上海市”和“外地”两个选项,与教育收获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84,说明上海市生源师范生的教育收获要好于外地生源师范生,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良好书面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与他人有效合作”“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等方面的收获。其原因可能是,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上海具有相对更高质量的中学教育资源,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对上海市学生产生了持续影响。

表3-25 教育收获与生源地的相关性分析

注:*P<0.05,**表示P<0.01。

父母受教育程度从“未接受正式教育”到“博士”,由低到高分为九个等级,其中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学生教育收获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为0.104,说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教育收获越大。这可能与一般家庭中多数由母亲来承担子女教育职责、母亲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有关。

(二)师范生个人努力与教育产出的关系

数据显示,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成长”“克服学习困难”“学习乐趣”“学习意义感”“专业兴趣”和“专业帮助”与师范生的教育收获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学业期望”与师范生的教育收获是比较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学习动力”“学习成长”“克服学习困难”“学习乐趣”“专业兴趣”和“专业前景”是影响师范生教育收获的主要变量,其中“学习动力”和“专业前景”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由此可见,学生向学/厌学的学习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收获有着重要的影响。

表3-26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向学/厌学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表3-27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向学/厌学的回归分析

在师范生学习时间投入方面,“健身锻炼时间”与师范生的教育收获没有相关性,“休闲时间”与教育收获存在负相关性,即学生花在休闲上的时间越多,教育收获便越少。而师范生的“图书馆自习频率”“听讲座报告频率”“学习用功程度”“课外学习时间”“兼职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与教育收获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师范生教育收获的时间投入因素主要是“听讲座报告频率”“学习用功程度”“课外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四个方面,其中,“学习用功程度”是最主要的因素。这再次证明,学生学习或发展的成果与学生所付出的身心投入呈正相关;“学生能否把握大学给他提供的机会并主动投入,这对于他的学习和发展程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12]

表3-28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学习投入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注:*P<0.05,**表示P<0.01。

表3-29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学习投入时间的回归分析

(三)学校教育过程指标与教育产出的关系

1.五大可比指标与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的关系。通过对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五大可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五大指标与教育收获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校园环境支持度”与教育收获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是“教育经验丰富度”,其他依次为“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和“生师互动水平”。

为了深入分析五大可比指标对教育收获的具体影响,通过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五大可比指标中除了“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外,其他四个指标对学生的教育收获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且能解释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全部方差变异的33.3%,即它们能决定/解释因变量的33.3%。

表3-30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五大可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P<0.01。

在回归模型的各个变量中,“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度”都是影响学生教育收获的因素,其中影响学生教育收获的最主要变量是“校园环境支持度”。它提示我们,从学校政策制度、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等多方面营造和谐校园,提高校园环境支持度,是提高学生教育收获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学校为学生在学业、人际/情感、师生关系、经济等问题上提供越充分的支持与帮助,学生就能够在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上收获越多。

表3-31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五大可比指标的回归分析

2.五大可比指标与在校满意度的关系。师范生的在校满意度与五大可比指标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和“校园环境支持度”是影响师范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中“校园环境支持度”影响程度最高。

表3-32 在校满意度与五大可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P<0.01。

表3-33 在校满意度与五大可比指标中三个指标的回归分析

3.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与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的关系。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中四个主要环节与师范生的教育收获都有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回归分析也显示这四个环节都是影响教育收获的因素,其中“教育课程认知目标”的影响程度最大。

表3-34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P<0.01。

表3-35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的回归分析

续 表

4.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与在校满意度的关系。在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上,“课程教育认知目标”“课程要求严格程度”“课程学习行为”和“课程外拓展性学习”与满意度都有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得分越高,师范生的满意度越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教育认知目标”“课程要求严格程度”和“课程学习行为”是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中影响学生在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表3-36 在校满意度与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P<0.01。

表3-37 在校满意度与教育环节分析诊断指标中三大指标的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各项分析可以发现,师范生个人的先赋性因素中,除了学生的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这两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对师范生的教育收获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源地”的影响实际上也是中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可以归入教育的影响因素)。而师范生个人在学习上的投入程度和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影响师范生教育产出和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

(四)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实践促进了师范生的成长与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办学的优势与特色是教师教育,为上海普通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教师是其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职责。为了提高上海师范大学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上海师范大学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教师教育的改革与探索,为师范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使之成为师范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上海市“一流城市,一流教育”对师资的需求,上海师范大学又提出了“三个一、两个全”的战略目标,即“创一流师大,育一流师资,建一流校园”和“全面面向基础教育,全方位为基础教育服务”,对教师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学校领导认识到,师范生不仅要在执教学科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而且应具有较强的从教能力。因此,学校着力开展了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主要抓了四条:一是提升课程地位,将教育类课程由公共必修课改为专业必修课,从课程性质上体现其重要地位。二是更新内容,针对中学教育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今后在教学岗位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老课程改为新的七门课程,即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主任、心理学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学、青少年心理与辅导、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内容吸收和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较佳结构的教师专业知识。三是改变教学形式,学校培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改变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师生互动等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四是扩展学分,将教育类课程的学分由原来的6个学分扩展为9个学分。为此,学校组织了教育类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形成了一套由七本书组成的教育类教材丛书,1999年秋季全部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为了提高师范生用现代教育技术执教的能力,学校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中专门加了2个学分的“教育技术学”,作为师范生的公共选修课。这些改革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师范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提高。

近几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以上海市高校内涵建设为契机和抓手,以“造就卓越教师,培育都市新人”为核心,从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对教师教育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改革。

2011年,面对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中小学师资提出的新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制定了《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方案》,并提出培养和造就一批卓越教师,为上海城市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既是学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的关键所在。

1.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以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内涵建设工程”为抓手,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上海师范大学开展了各本科专业教师教育的全面课程改革工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上海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的培养要求调整现行课程体系:(1)改革教师教育公共课程,建立新型师范生公共课程模块;(2)增设师范生公共选修课的模块,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和教师素质拓展;(3)深化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学科基础,建立创新性、示范性的学科教育实验室;(4)微调教师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立教育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模块。上海师范大学目前已经开展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学科基础课的改革建设和教师技能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工程。在目前免费师范生所涉及的学科专业课程中,上海师范大学选择了55门各专业基础课程中与基础教育相应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课程进行了专项改造,内容包括:更新课程知识内容,注重师范性渗透,将基础教育相关学科专业中的内容知识点融入教学中,并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同时,为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海师范大学还推出了师范生技能系列课程,选拔全校最优秀的教师,通过跨专业合作机制,设立了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教师写作、教师书法、教师形体训练、教师英语语音训练、教师语言表达和教师礼仪七门首批师范生技能课程建设项目,并提出了强化学生在课外完成实践训练,最终以获得校内技能合格证书(或者等级证书)形式作为取得学分依据的全新做法,以强化学生教育技能训练,拓展未来教师素质。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不仅在各学院层面进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还对课程网络化的建设投入巨资。经过深入建设,上海师范大学的课程中心平台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好帮手、学生们的好朋友,并在社会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课程中心的平台上,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共建课程,批阅学生的作业,开展各类答疑活动。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注册考试,与教师进行各种互动,可以足不出户地获知课程的教学安排,下载教学PPT课件,整理没有来得及记录的笔记;还可以到外部链接分享校外的优秀资源。师生只需直接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即可进入个性化的人机对话界面,很轻松地获得数字化、信息化平台给我们带来的享用不尽的资源。

2.加大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力度。加强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改革,通过时间延长、分段递进的办法,确保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成效。从大一起就开始分阶段进行教育见习工作,每一阶段分别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现场体验,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知道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知晓中小学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明了教师的职责,体验今后工作的环境,并结合专业学习和教师技能的掌握,将这些更好地融入实践活动。学生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完成师范生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微格训练后再开展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时间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实际逐步延长,所有师范生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18周。

3.打造培养卓越教师的“世承班”。借助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内涵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上海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以上海师范大学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廖世承的名字命名的“世承班”,并分别安排了独立的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目前,上海师范大学将新录取的免费师范生全部编入独立的“世承班”,已经编入“世承班”的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以及中文、数学、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免费师范生。

“世承班”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三高”(即“高标准培养模式、高起点学历体系、高比例海外深造”)培养模式为特点,旨在使学生成为在人格、心理、学识等方面都适合从教的优秀教师。“世承班”采用全新培养方案,并探索一定的退出和转入机制,保证“世承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世承班”学生的培养上,学校依托自身学科种类齐全的优势,建立起由专业教育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这三大板块构成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在师范生培养中率先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争取在“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基础”“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这五个领域内建立起新的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力争为全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做表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教育实验的实验设施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的大背景下,学校将以理工科专业为重点,建设几个先进的中小学第五代教学创新实验室,使得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技能去创造“想象”中的物体,创造性地探索科学知识。这几个创新实验室不仅能够让免费师范生了解最前沿的科学实验,而且也将成为引领上海甚至全国的中小学教学实验基地。

4.提升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学校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着力培养未来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在教师教育队伍建设上,上海师范大学积极开辟海外合作伙伴,开发海外研修项目,选送负责教育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国访问、学习、合作研究,让他们参与海外跟岗学习,丰富海外教育实践和国际化的专业体验。学校同时引进高水平的教育类课程外籍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学,通过结对教学、共同备课、观摩课程、相互评课、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上引进教师教育优质课程板块和教师教育优质课程教材,进一步完善海外教材库,翻译国外中小学课程标准,并与海外相关高校建立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在师范生培养上,加大师范生海外教育学习和见习的力度,每年选送不低于10%的优秀师范生(包括不低于30%的优秀免费师范生)去海外中小学或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交流见习,观摩和了解海外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动态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5.搭建现代化教学信息平台。学校还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师范生的培养创造优良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将进一步充实“教师教育数字化平台”资源库,提供3 000个以上世界范围内的各学科优质中小学及幼儿园课堂教学视频、音频及教案;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育相关Q&A数据库,涵盖大部分新教师将遇到的普遍问题;充分采集学生在实践现场的视频数据,为学生总结自己的教学和教师进行科研、评估以及改进教学方式等工作提供基础;建立由特级教师等专家组成的专业咨询和诊断、评估专家库,为教师、学生系统地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指导。

以上一系列教师教育的改革举措涉及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教育实践等诸多方面,已经或将对师范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师范生的学习性投入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师范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来验证这些改革政策对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发展产生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