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性的学习

专业性的学习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专业性的学习具有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深度的学习方式,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教师最有效的学习是进入到教学研究的状态。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如生活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太多的不确定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学习更多的是有特定指向的专业性学习。教师专业性学习是指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学习,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对专业知识、技能、专业精神、品德等所要经过的长期的、系统深入的、卓有成效的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一位积极的思考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不是一个忠实的“搬运工”。根据这种理解,教师必须进行专业学习。

1.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教师专业性学习不仅体现在教师学习的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教师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上,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有效性上。这种学习在目标上包括认知学习与情感学习,在层次上包括基础学习与提高学习,在途径上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在时间上是一种终生学习,在效果上表现为教学的优质高效。

首先,教师的专业学习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而且包括专业情意、专业精神的学习。目前的课程改革有一种技术化倾向,教育教学多沉浸在技术层面上,教师热衷于讨论教学的技术问题,如同课异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模式等。如果教师学习研究的内容长久地局限在这些范围内,忽视了对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精神的研究学习,会导致课程改革的形式化、浅表化。

其次,教师无论是对知识能力的学习,还是对情感态度的学习,都包括量的拓展、质的深化和结构的优化这三个方面。量的拓展是指教师要及时补充、扩大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学习范围。质的深化是指教师要不断深化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智慧。就知识学习而言,包括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再到知识的创新的过程。结构的优化包括知识结构的优化、能力结构的优化等。就知识结构的优化而言,应该形成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教学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当然,知识结构的优化过程还包括个体独到的感悟、体验和经验总结。[52]

最后,教师的专业性的学习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有人揭开了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谜。这位教师刚任职时制订了一个三年成长规划:在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年成优秀,两年当骨干,三年成名师。她上任的第一节课就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任教不到两年就在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最年轻的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这位年轻教师为何成长如此之快?她透露:四年大学,她精读了23本教育经典名著,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大学,她对高中语文教材烂熟于心,并坚持自费订阅了3份专业杂志,摘抄了12万字的阅读笔记;大四实习,她不仅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而且旁听了不同教师的214节课,每次听课后都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还写了三本厚厚的教学随笔、教学心得和教师的谈话记录。

从这位教师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她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得很好的一个典型。好教师就是这样炼成的。她的例子告诉我们:好教师是在经典书籍里泡出来的,好教师是在好书中孕育出来的,好教师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好教师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出来的,好教师是在读、思、写中成长起来的。[53]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多地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师专业发展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才能得以发生,学校能够提供教师发展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知识,脱离学校真实情境的知识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学习需要我们像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即发自内心永远为了“学做老师”而学,因此,这种学习是终生的。专业的学习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勤奋,更需要精神。有不少优秀教师的博学和才情都源于内在的积累和历练,源于自由求知和独立思考,源于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的博学和才情,才能激荡学生求知的欲望。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指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有三:一是通过系统的自学,二是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三是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其中,最后一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实践业已显示它是最有前途的方式”。

2.教师学习的研究性

教师专业性的学习具有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深度的学习方式,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教师最有效的学习是进入到教学研究的状态。通过这种学习,不仅能更好地传承知识,而且能发现、发展新的知识。

(1)研究性学习的专业意义

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如生活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太多的不确定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开展教育研究,可以使我们专业腾飞的羽翼更丰满。教师若以其自身的实践优势和独特视角跻身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殿堂,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教师研究所表现出的实践生命力是专家的教育研究所无法比拟的。教师作为研究者,将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有机地、丰富生动地结合起来,可填平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脱节的鸿沟。同时,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等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必要内涵。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认为,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传统所界定的专业特性,诸如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及其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等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它的内容包括:把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质疑和探讨作为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有研究自己教育实践的信念和技能;有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意向;愿意接受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来观察他的教学实践,并就此进行坦率而真诚的讨论。

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结束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新形象。驾驭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课程、新方法,实现由“技术型”教师到“研究者型”教师的转变,成为主导变革的力量。斯坦豪斯认为,如果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掌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嵌入式学习的发生。所谓嵌入式学习,是指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学习。镶嵌性的特点决定这种方式的学习是和具体的问题情境耦合在一起的,是需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情形下发生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处于研究的状态中,教师就有可能与知识真正相遇,有思想的火花和灵感闪现,其嵌入式学习的发生就具备了一个很好的前提。由于嵌入式学习是在教育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是建构性、实践性和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反过来也会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

斯坦豪斯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但教师的研究有别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教师的研究是基于教学的研究,其根本目的不在于生产多少学术成果,而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改进性的措施。在研究方法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更多地表现为“行动研究”的性质。行动研究本质上是深入地参与实践,批判性地反思实践,建设性地改进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的方式,使反思与行为实现了有效的互动。因此,应用性、实践性是其研究的重要特征。这既是教师研究的边界,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2)反思是教师研究的常态

教师做研究主要表现为教师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并据此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改变,探讨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的教育经验等。或者说,反思是教师研究的常态。

如果说研究性学习是针对问题进行系统的深入探究,以寻求问题得到更好解决的学习方式,那么反思性学习是发现问题、开启创新思路的一种方式。有时,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这个问题更难,更需要智慧。一位好的专业教师,应该是学习者—研究者—能够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答案的人。

经常地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自尊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自尊的基本方式。那些优秀教师之所以有卓越的教学才能,是因为他们善于进行教学反思,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尊水平。反思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指向性,反思的批判性是它存在的前提。[54]教师反思,是教师对于自身教育教学知识、意识、观念的审视与重构,是教师对自身过去或当前的教育教学行为、经验、实践活动的反省与调节。

在杜威看来,反思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面对问题和考虑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教师反思的过程开始于一种“实践的困境”,反思性行为是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理性和情绪的共同参与,而且虚心、责任和全心全意等个人态度因素也是决定反思成效的重要因子。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使教师不满足于现实状态,可以激发和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同时,教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确立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克服不良的教育习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波斯纳曾经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关键。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师通过自觉反思,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追求卓越等优良的职业品质。教师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及其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才会自己做自己的监督者,才能在专业化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

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自身知识、能力、个性等素质特点的反思。例如,反思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还缺乏,自己的性格和学生是否容易相处,自己的教学属于哪种类型或哪种风格。二是对教学活动过程与实践的反思。例如,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出现的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还是课堂管理问题。三是对自身成长历程的反思。例如,反思自己现在处于成长阶梯的哪一级,成长中有哪些障碍,受哪些关键性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身教育理念或信念的反思。例如,反思自己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思考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困生”进步,学生所期望的教师是什么样的等。

撰写教育日记或案例是一线教师反思研究最好的表达方式。撰写教育日记的过程是教师与自己进行教学对话的过程,可使教师将特定的成长经验进行记录,并使其能深入而系统地反思个人所持有的教育信念和假设,并加以修正。案例作为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段,在这些片段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读来发人深省。通过撰写教育教学日记与案例,可以加强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情境中可能难以产生的理解、洞察和移情。

(3)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教师与其同事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因为这种合作学习更多的是研究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有些问题仅靠教师个人力量难以解决,需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独善其身,而是教师共同体的专业发展。学校本位意味着把教师专业发展置于学校专业发展共同体中,这决定了教师合作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舒尔曼以“窗户”为喻,认为教师需要了解同事在做什么,并向同事学习。在当今社会,真正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既需要独立钻研、自主探索,也需要真诚、主动、广泛地和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合作,而不是孤军作战。

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在专业上更好地发展,有着复杂的促进机制。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激发教师的焦虑,这有助于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又能够缓解教师的压力和焦虑,使教师在专业上持续进步。这是因为,教师合作会给教师带来不同观点的碰撞,这种碰撞会使教师内心产生“冲突”和“问题”,因而会给教师带来某种“焦虑”。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冲突”“问题”“焦虑”,使教师看到自己存在的缺陷,意识到了自身发展与同事发展间的差距,从而萌生了更快发展的意愿,激发了自觉发展的动力。在良好的教师组织中,不同教师的观点持续碰撞所产生的思想火花,也是他们创造的源泉。同时,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强化教师的道德视野和正确的价值观

来自同事的支持会减轻教师的压力和倦怠,这是因为同事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活动能给教师提供一个社会认可和支持的基础,可以改善彼此间的工作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与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55]在一个相互支持与关心的合作文化背景下,“个体觉得可以表达他们消极和积极的情感,坦陈失败与弱点,发泄怨恨和失望之气,表露喜爱之情。……在这种相互依赖的友好环境中,教师感到最轻松,最愉快。”

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同事可以扮演形成性评价者的角色。在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教师希望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及时的形成性回馈与协助,以便不断地提升其专业素质水平,因为教师个人的独立反思可能会由于视野的局限而出现偏差,而且也会由于视野的有限而难以走向深入。同事间通过听课、观摩、讨论、交流等合作形式,有助于减少这种反思的偏差,使教师个体的反思走向深化。

通过专业合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难题,可以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增量,形成共有的教育智慧。教育的经验、原则、定理是教师智慧的凝结、固化,可以说是教师共有的智慧结晶。学生的发展是所有教师合力的结果,当所有教师通过合作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时,学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合作学习是发展新的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谓是合作学习的雏形。他的课堂是开放和民主的,正是如此开放和民主的教育才造就了他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美国学者豪勒尔的研究发现,在教师的日常对话中,教师使用教学专业词汇的频率较低,这使教师们很难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很难运用一些“公共技术术语”来进行相互之间的批判反思,也很难树立如同医疗专家一样的教学专家形象,每个教师都必须通过自己艰苦而漫长的摸索和“试误”才能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体系,其原因除了与教师专业知识本身形成的特点有关外,与教师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学习也有很大关系。

教师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它们都深深地镶嵌在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合作学习的形式与路径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借此能达到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目的就行。其中,集体备课、同伴互导、合作科研、基于网络的教师合作是最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教师合作学习方式。

3.坚持阅读的学习习惯

阅读是教师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阅读其实是最好的备课。倡导终身阅读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一名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教师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使教师不但能高屋建瓴,而且能辨别真伪、自成一格。

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教师读书不应是完全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自我表白:“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56]优秀教师李镇西的成长就离不开阅读。阅读,让他从一名文学青年走上三尺讲台,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师。阅读,让他少了圆滑与世故,多了师者的激情与纯粹,以及对教育的无限热爱。他说,30年来,他能始终保持教师的本色,讲台上引领学生,讲台下影响同行,靠的是阅读和实践。[57]

教师读书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走向高贵、走向幸福。而要使学生幸福,教师必须用本身的职业幸福感作支柱。教师的人文底蕴与学生人文精神的成长息息相关。有的教师因读书少而深感自己缺少厚重文化积淀所带来的底气与灵性,这种缺憾严重地束缚着他们的专业成长。前贤用智慧凝聚成的华章,是生命的最好滋养。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到教育的实质。从这点来说,教师的专业阅读,便成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前提条件。

教师怎样才能拥有思想穿透力、情感渗透力呢?什么最能唤醒教师内心的激情呢?答案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专业教师的阅读应该涉猎广泛,阅读的范围能决定一个教师教育视野的广度。教师不仅要阅读教育专业方面的书,还要阅读与之相关的各类书籍。教师是知识分子,多读一点教育以外的书,站在宇宙的高度看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这样教师的精神才会更加饱满,课堂才会更有活力。

教师要成长为一个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富有教养、气质高贵的人,就必须和学生一起广泛地阅读、学习。教育是一个现象的、经验的、情景的、综合的系统,广泛阅读、深度思考,能够帮助教师的思想恢复弹性。林格认为:“教师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他的一生就会很寂寞;如果只读教育专业或教材教法类书籍,他的一生会很苍白。人生寂寞苍白,他的内心世界如何丰富?”[58]教师应成为一个阅读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博学强志,通过全面阅读,全面关注自己的人文素养、科学态度、艺术情怀和精神生活,让灵魂重新变得丰满而高大。

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教师的阅读又要不乏深加工的阅读。深度阅读能获得更多的理性,使思想和专业深化。多读书并深入理解,跋涉于古今中外的教育山峦沟壑之际,走进教育大师的身边,聆听他们智慧的声音,可以使我们的目光更深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教师、教育乃至生活的真正含义,使我们登上更高的思想台阶。阅读程度决定思维深度,思维深度决定工作水平高度。深度阅读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陶行知等的著作,可以使教师学会怎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怎样引起他们灵魂的变化。

要达到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师阅读就不能浅尝辄止。无论是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还是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甚至是黑格尔的《小逻辑》,都可以作为教师阅读的书籍。教师应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思考书中有哪些思想可以对自身经验进行改进。从现实角度讲,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往往是那些勇于开放自身、接纳新知的人,能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展开对话与反思的人。事实表明,只有知性阅读,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思维水平,增强他的反思能力,最终实现有效的专业成长。[59]

当然,教师阅读也应该有针对性,要清楚自己的专业局限。如果理论素养不足,则多读《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等理论类书籍;如果文学素养不足,则多读《童年的消逝》《夏洛的网》等人文类书籍;如果教育视野欠缺,则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学勇气》等域外经典著作。

教师唯有认真读书学习,才能立己达人,拥有真正的尊严、智慧和创造力。教育理想的确立往往以阅读与深思为根基。“书籍集中了人类思想的瑰宝并将其付给后代。”将人类文明的薪火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学生,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

教育是“大鱼带着小鱼游”,每个教师都可以为教育沉醉,带着那些小鱼享受教育之美。好教师会用阅读充实自己,使学生和他在一起就会感到愉悦,并产生求知和对话的欲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和好教师在一起,学生会萌发很多话题和探索的欲望。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邀请到自己的经验之车中,产生新的连接的过程。爱读书的教师站在讲台,就是一本富赡厚重的大书、奇书,它深邃而智慧,鲜活而诱人。学生每天陶醉在这样的大书里,身心就会得到濡润,生命就会潜生暗长。[60]

读书是一件极其需要坚韧性、意志力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需要耐心,需要与实践紧密联系。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也是日积月累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大量事实证明,坚持正确的方法阅读,不断将阅读与实践相互编织的人,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而那些真正的名师无一不是从这条路走过并依然坚持着走这条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