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将学校的用心、细心和诚心通过建筑物来让学生感受到,亦是让学生感受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之一,反之则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更遑论引导学生认知、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高校在设计各种建筑物时,须先明确该建筑物的特征,即,高校须要明白自己想要将何等内涵赋予此建筑物。当前,各高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跟风现象,一些高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只重视建筑的外形是否花哨、宏大,至于建筑物本身的人文内涵,以及育人本质,则不加以考虑。[16]此种风气的持续流行,则会使整个校园里都散发着铜臭、浮躁等气息,进而使教育者的良苦用心、建筑物的精神内涵荡然无存,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无法从中得以培养。因此高校在建设建筑物时需在以学生为根本的基础上,尊重环境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尊重建筑物本身的内涵。

第二,学校在建设物质文化时不仅仅要“继往”,亦要“开来”,让物质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世界先进文化融合,共同发展。以北大校园为例,将近一百年前,北大在蔡元培的领导下,成为了高校的楷模以及全国政治与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吸收这段历史、并继承发展这段历史所具有的精神,学校建造了比如蔡元培、李大钊等人的塑像,建造三一八烈士纪念碑、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等深深烙有当时特色与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底蕴的建筑物。北大对于建筑物的建造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若要让学生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有必要让前辈的精神通过建筑物来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操场、学生宿舍以及景观绿化带等地方。如此,则校园里到处充满着优秀传统文化所赋予的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兼容并蓄精神。

时至今日,北大依旧是高校的楷模,因其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独到之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德有才之士。其他高校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可充分借鉴北大的经验,在发展自身物质建设时,尊重学校的历史与传统,尊重现代高科技,科学、合理地将校园建筑建设出自己的魅力来。

第三,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须重视对网络的管理。当今时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高校抑或是生活中的人们,都离不开网络。可以说,网络是新时代的特有产物,是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服务的得力干将。在我国高校,日常教学、远程视频作业以及在线作业等都离不开网络,而高校的物质文化若要发展,亦须重视现代网络这一高效快捷的管理系统,让网络与教学、科研、查阅文献、阅读文史等相融合。然而,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快捷之时,也产生了不少的麻烦。刚刚步入成年,尤其是刚刚结束中学生活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结束了紧张的高中生活后,他们也得以接触到新的生活。此时,社会如一个万花筒一般打开在他们面前,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媒体等不加选择地向他们扑来,使他们感觉新奇的同时,也容易陷入迷茫。因此,在发展网络、利用网络的时候,高校须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管理,指引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知识,尽可能地消除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四,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中,需重视图书馆的建筑。季羡林曾说,要想建设一流大学,就须有一流图书馆,可见,作为高校物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是触动和影响我们心灵最直接的工具。我国近现代诗人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反之,则如清代诗人王豫所言一般:“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书籍中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与好书为伍,给人心灵以滋养;无益之书不仅浪费我们的时间,而且污染我们的心灵。大学生正处于对自身所需所求无所适从的迷茫时期,致使他们在选择读物时偏向于时尚而轻松的书籍,而能够给人价值观的树立以正确引导和涵养的文学名著则被束之高阁。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待建未建之时,其对不良思想的污染,并无任何防疫能力,错误书籍的选择,加上错误的引导极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这就需要教育者在购书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在进购专业书籍之余,多进购一些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对人的心灵有触动的书籍。与此同时,作为图书馆,要积极与学校各院沟通,了解他们各自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所需的相关书籍。在严把购书关的同时,教育者更需对青少年读书选择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在宣传栏或者网页上推出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相关书籍,使学生能有针对、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树立并巩固自己的价值观。高校还可以有意识地在图书馆内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使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种时尚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此外,应该在图书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现在高校图书馆都提倡藏、借、阅三位一体,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着力将图书馆打造得更加沉静、古雅,充满人文气息,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便如沐春风、精神焕发,内心不自觉地焕发出一股读书的热情,并在此热情促动下,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巩固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高校须重视对于校园内部的修葺和清洁问题。抛开建筑物所代表的人文内涵不论,校园内的建筑等物质文化载体的功能在于供学生、老师日常学习、生活之用。因此,学校需重视校园的教学楼、操场、学生宿舍、实验室以及绿化带等是否年久失修,是否干净清洁,是否能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等问题。建筑物之内涵的彰显,不仅取决于当初建造者的设计和建造,而且在于建筑物落成之后的保养和修葺以及必要的清洁,需学校时时处处地用心对待、用心管理。若说学生与建筑物的链接?不可忽视,那么校方与建筑物的链接同样也不可忽视,从某一方面来说,学校对待建筑物的用心程度既能反映到建筑物上,亦可以通过建筑物让学生感受到。而将学校的用心、细心和诚心通过建筑物来让学生感受到,亦是让学生感受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之一,反之则会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更遑论引导学生认知、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释】

[1]康宇.儒家“五常”的道德优势及其当代意蕴[J].求是学刊,2007(5):37-41.

[2]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56-60.

[3]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56-60.

[4]秦红岭.试论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7.

[5][美]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刘珊珊,方拥.中国现代建筑路在何方?—从北大校园建筑风格谈起[J].建筑学报,2011(01):98-101.

[7]王水根.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述评—纪念文天祥就义七百周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1):106-113.

[8]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54-65.

[9]周亚芳.心灵在大自然里平静—浅析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7-159.

[10]王波.群众心理与性经济社会学—赖希《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的文本学解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5):29-35.

[11]胡振宇,金凌云.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探析[J].党史文苑,2015(16):61-78.

[12]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双重后果[J].科学社会主义(双月刊),2013(0 1):87-90

[13]吴语婷.科学发展观烛照下的现代媒体报道走向研究—部分媒体报道中的功利主义窥探[J].魅力中国,2010(12):54-55.

[14]蒋冬梅,潘艺林.从药家鑫案看亟需充实和加强的高教内容[J].大学教育科学.2012(05):58-60.

[15]肖剑平.王阳明“知行合一”本体论解读[J].求索,2010(4):120-122.

[16]李宗维.高校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