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办学模式改革,强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阶段(~年

加快办学模式改革,强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阶段(~年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党委、政府在巩固扩大“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加快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把工作的重点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城乡教育面貌有了极大改观。二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突破口,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的确立,教育“产业化”被叫停,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逐渐成为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取向。2005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等措施,正视和着手解决择校热、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这一时期,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提出实施工业强区、中心城市带动、科教兴宁、人才强区和项目带动五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地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转发《宁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为重点,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为根本,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大力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各级党委、政府在巩固扩大“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加快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把工作的重点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城乡教育面貌有了极大改观。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主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重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经费难以保障、教学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强力推进“两基”目标提前实现。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举全区之力,攻“两基”之坚。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2002年,川区各市、县(区)先后实现“普九”目标,山区各县(区)完成“普初”任务。2006年,宁南山区回族聚居地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率先在西部省(区)以县为单位提前一年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标志着全区基础教育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8年6月,全区“两基”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顺利通过了国家督导检查验收,工作成绩和经验得到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充分肯定。

二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突破口,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自治区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确定为十大民生计划之一,纳入对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效能目标考核之中,强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机遇,采取“分区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方针,先后进行了两轮学校布局调整,通过“撤、并、扩、建、改”等措施,对全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优化。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支持和标准化建设力度,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通过“三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和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建设,逐步统一城乡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保证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仪器、师资力量配备和教育经费投入等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以缓解城市中小学“大班额”和农村中小学“大通铺”问题;通过送课下乡、送研下乡、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形式,建立和完善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推进城乡学校间的帮扶交流和捆绑式发展,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坚决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办和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的规定,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违规提前招生和举办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实行均衡编班教学、均衡配备任课教师,严禁以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名义变相举办重点班、尖子班;进一步扩大自治区示范普通高中和县(区)所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所属各初中学校的比例,使薄弱初中学校学生也能上优质普通高中,切实缓解择校问题。

三是不断改革办学模式和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化。坚持以政府为主办好义务教育,深化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力争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评价机制和学生在校时间等。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管理办法》,严禁使用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善教育事业收费制度,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严格落实择校生“三限”政策,坚决查处各种违规收费行为。推进教育移民工程,优先保证移民群众子女在迁入区就近入学。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启动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试点工作,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子女就学,实施营养早餐工程,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等,均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成果。深化“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开展优质课评比、优秀教学设计展示、中小学校长论坛暨质量提升研讨会等,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发挥基础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实践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区域高中多样化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模式和办法,着力构建均衡有序的基础教育体系。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及程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重大教育项目向回族聚居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推进二期“百标工程”建设,创新民族教育发展模式,组织实施《独立设置民族中小学内涵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民族示范性骨干中小学的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校”创建活动。强化学校内部管理,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依法执教,切实抓好各项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依法自主办学,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大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管理交流以及教师的评聘任用、培养培训等机制。通过“牵手工程”“影子校长”等项目,加强现任校长队伍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1135名师培养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等工程与项目,选拔、培训了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施“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大力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创建活动和“同课异构”等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和完善了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强了县(市、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和校本三级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积极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选拔优秀中小学校长到东部发达省、市挂职锻炼,为中小学培养了一批优秀拔尖人才。建立中小学教师队伍补充新机制,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地方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坚持每年为农村学校补充1000名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吸收部分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行政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落实城镇教师定期支教、机关及事业单位定点支教、闽宁对口支援、大学毕业生志愿支教、研究生西部行支教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城乡薄弱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师资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等问题,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