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题申报表的填写案例

课题申报表的填写案例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研究和分析国家课程标准,充分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与能力标准的实质含义,为研制学科教学质量标准提供基础。⑤组织专家研制基于学科教学内容及其能力标准的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工具,并对研究对象的理科学习质量实施监测。在这样的应用思路下,教育行政部门须发布经过认证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科教学质量标准,转变执行者与社会公众的教学质量观,真正减轻学习者的负担。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课题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用作者所承担的一个课题的申报表作为案例,让大家了解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是如何填写申报表的吧。

例76:课题: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及其监测体系的研究。

一、数据表(略)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略)

三、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近五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略)

四、课题设计论证(请按五部分分项填写,总字数限3000字以内)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有关教学质量问题的研究

①教学方式(模式)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

在已有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几乎都是想要证明:教学质量因“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改变“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通道,人们通常认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教学质量,于是提出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方式的改革,以此改变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里的质量参照点是基于研究对象的样本,是相对的,非系统标准的,可能在系统所能接受的范畴内部,也可能超出系统所能接受范畴之外。我们不能排除这是造成学习负担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比较。

②教育课程设置对教育质量影响的研究。

课程研究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素养),其结果就是教育质量。对人的“素质”的内涵不同理解会有不同的课程价值理念,会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取向,会有不同的教学质量观。“主科”与“副科”思想长期存在与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无关系,但课程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并不多见,应用于民族地区的研究就更加少,人们感受到的学科质量标准并不一致,大量的高利害性评价中满分值不相同就是一个通俗例子。

③教育政策对教育质量影响的研究。

研究者认为,教育政策反映了国家、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与方向,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因而影响着教育质量。

④教育环境对教育质量影响的研究。

教育环境对教育质量影响的研究者认为,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在教育质量上有存在差异的可能,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教育环境及教育评价因素。研究者的结论多是基于比较教育研究。

(2)有关教学质量监测的研究

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15岁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②TIMSS:国际数学科学趋势研究项目,测量国际上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成绩的状况。

③NAEP: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主要对国内4年级、8年级学生所有学科进行监测评价。

④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目前主要是对国内义务教育学段学科教学进行监测研究。

⑤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监测全国及各地区基础教育(主要对硬件方面)进展情况。

⑥国内各地基础教育监测机构:如山东招远、浙江台州等,对个别学科进行监测,未形成体系。

在这些研究中,他们似乎都更关注于对教学质量监测的方法与结果的研究,对监测的工具、标准的公布较为少见,特别是对质量标准体系的应用介绍不多,对象我国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就更少了。

2.选题的目的、意义

关于教学质量的研究,前人已经有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这里我们所特别感兴趣的是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问题。在民族地区这个环境下,教学质量到底如何,以什么标准和工具来衡量,基于什么手段与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干预,人们通常都是将其置于更大的一个环境中用传统的教育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与处理并加以比较与评价。这种手段与方法虽然通俗易懂,但它的㢢端在教育测量学与评价学界已有公论,它使教育管理者及师生为“教学质量”而苦恼,这种苦恼主要是来源于向无尽高的质量层次目标追求压力,而这种压力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成了我们一直以来都无法解决的“学习负担”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建立中小学学科教学与评价标准,也就是学科教学质量标准,这个标准是基于国家的学科课程标准,并根据学习具体内容进行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探索研制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工具的一般方法与要求,使得教学质量监测工具标准化,从而对教学质量现状作出更为客观的诊断,提供改进策略和决策依据,同时解决评价体系参照无标准,无法准确评价的问题,尤其是解决民族地区学科教学质量客观性评价问题。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1)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7~9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科及1~6年级的数学,以这四科作为代表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与监测体系的构建。另外,我们将对课题组所在地区的研究对象进行抽样,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样本。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①以中小学理科为切入点,研究和探索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包括学习内容标准与基于学习内容的能力标准。

②以中小学理科为切入点,研究学科质量监测工具研制的一般方法与要求。

a.基于能力的监测工具特点;

b.编制基于能力的监测工具的基本要素;

c.对基于能力的监测数据的处理技术。

③以学科教学质量标准为指导课堂教学

在民族地区学校尝试实施以达成学科教学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教学,并对所研究学科开展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以教学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教学结果,消除因追求过高的所谓教学质量而造成的学习负担,或人为降低教学质量而没有完成课程目标任务的问题。

上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的研究构成了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我们将能更好实现管、教、评各司其职的愿望,即管理部门出台教学质量标准,学校及教师执行教学质量标准,评价部门用教学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教学,并反馈教育管理部门。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①没有质量标准体系的管理是盲目的质量管理;

②没有质量标准体系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

③没有质量标准体系的教学评价是盲目的评价。

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因为在研制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和编制监测工具过程中,需要查阅和研究相关文件、文献资料,所以我们在此选择了文献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由于教学活动的现实及操作控制的复杂性,我们采取行动研究法实施以达成教学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教学,并不断加以观察与修正。

在以上述方法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①研究和分析国家课程标准,充分理解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与能力标准的实质含义,为研制学科教学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②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研究学科教材内容,并将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逐级细化,形成科学教学内容参考标准。

③深入研究和分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在学科教学内容参考标准基础上研制基于学习内容的能力标准。

④组织研究样本学校理科教师开展基于理科教学内容及其能力标准的教学。

⑤组织专家研制基于学科教学内容及其能力标准的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工具,并对研究对象的理科学习质量实施监测。

⑥采用CTT与IRT教育测量理论相结合,并以IRT为主要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理科学习质量的分析,并尝试建立基于IRT理论的教学质量监测工具库。

5.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是研制形成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和基于教学质量标准并主要采用IRT理论对民族地区的理科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所以,根据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观点,对这两个主要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时,我们认为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者以教育质量标准达成程度对学校教学水平进行管理,而不是以区分教学水平等级为目标的管理;二是学校和教师应以达成教学质量标准为导向开展学科教学活动,而不是以追求高分数的教学;三是对于实施教学质量评价者来说,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以教学质量标准为标准进行评价,而不是不断地加大测试难度来区分学习者。

在这样的应用思路下,教育行政部门须发布经过认证的、科学的、可操作的学科教学质量标准,转变执行者与社会公众的教学质量观,真正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对根据教学质量标准实施了监测的民族地区,依据监测结果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调控。

五、前期工作参阅的主要文献

六、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略)

七、预期研究成果

八、经费预算(略)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