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因素分析

影响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不仅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是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市场经济的快速崛起事实上已对教师的教师专业道德面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在经济落后地区,教师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和感受更加处在矛盾和困惑之中,这深深地影响了教师对中国传统教师专业道德的认同度。

目前,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不仅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是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这除了表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有机部分必须常抓不懈外,也表明当前出现的教师专业道德“滑坡”问题到了必须狠抓的时候了。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是兴教、兴校之本,各级行政部门的领导者和教育战线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是局外人,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当前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标准已由单一性走向多元性,道德行为也由规定性走向了选择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遇到了多重诱惑和挑战。这些是学校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必须面对的社会背景。在具体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的制度传统等一些影响因子。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教师专业道德究竟存在多大程度的影响,又究竟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了多大的挑战,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系列研究。

一、市场经济的挑战因素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就已经严肃、审慎地指出近几年新出现的教师专业道德问题与现象: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也存在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的现象,以及热衷于“有偿家教”,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问题,甚至有个别教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刑律。[2]对于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认为,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高度入手进行整体诊治。因而,在市场经济宏观大环境中,立足现实,探索与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模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教师专业道德的认同度

市场经济的快速崛起事实上已对教师的教师专业道德面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虽然还不能简单地对此进行定性,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遭遇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地反思和应对。教师问卷的结果也相一致。由此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对传统教师专业道德的冲击和影响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观点和看法基本一致。

(二)欠发达地区受市场经济影响更大,教师专业道德水平会因此普遍有所降低

在经济落后地区,教师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和感受更加处在矛盾和困惑之中,这深深地影响了教师对中国传统教师专业道德的认同度。当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也受到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

(三)欠发达地区教师的职业信念相对薄弱

欠发达地区教师在教师职业信念上要薄弱许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地区教师中间相对比较尖锐。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职业更容易受其他职业的冲击。

(四)在学生面前,教师偶尔会表现出对职业的不满和失望

整体来看,在学生面前,教师偶尔会表现出对职业的不满和失望。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职业的评价和认识。

二、来自教师内外部的压力因素

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魅力,身处职业中的人始终面临着来自职业内外部的压力。当然,教师职业也存在压力。也许没有一种职业像教师职业那样,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刻的期待。这种期待,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与压力。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常常通过人才标准加以反映。有人这样概括21世纪的人才素质标准:宽广的胸怀,全球的眼光;吸收、处理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善于适应并改造环境,具有开拓进取、创造应变的能力;既讲竞争,又善合作,会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透过这样的标准,可以发现对教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要获得面向全球的胸怀和眼光,学校中的教学必须是一条发现之旅,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发现世界,发现与他人的关系。学校必须成为培育学生各种能力的场所,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有机会获得各种信息和资源,并能够自主地进行处理。同时,学生必须成为一个合作者,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个人的成功,而且要注意自己身处的集体的成就,并关心他人的成功。但在目前的学校中,要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学校中有太多的别无选择,使得学生自主和教师自主都很难实现;课堂中被过分夸大的竞争,造成完全“个人化学习”,学生在极重的心理压力下生活,与他人的相处与合作并未有实质性进展。可以说,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造成的一些矛盾的标准一旦聚焦于学校,教师是首先面对压力与指责的对象,往往很难在不同的标准之间,不偏不倚地取舍。

(二)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

学生家长对学校及其教育的满意程度常常直接等同于对具体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在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在无形之中被放大了许多倍,这种放大的期望又直接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待。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欠缺的情况下,在基础教育人数庞大、尚不足以保证实施个人化教育的情况下,再加上人们对“什么是好教育”的看法的诸多分歧,学校常常满足不了家长的要求。家长的不满足,也会转化为对教师的压力。

(三)来自学校系统内部的压力

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唯一标准,在此背景下,学校只能违心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呼声中,多种级别、各种形式、各门学科的统测、监测、考评、评比满天飞。表面上看,是对学生学习结果或内容的考查,实际上是在变相地考教师,教师往往是疲于应付。不断进行的教师之间的横向比较,造成了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作为现代社会的职业之一,教师的压力还来自同行、领导以及学生的评价,职称、职务的评定,升学率考评等。这些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重负,长期压在教师身上,极易造成教师心理疲惫,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言行失范,处事失体。[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