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心得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心得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在形成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以后,教师问题就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核心是教师的素质。同时,教师正日益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也对教师的资格、待遇、任用等管理制度和政策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本书根据教师的“进—用—出”这条主线,分章节论述教师政策的相关问题。

教师政策的相关问题

第一章 教师政策的相关问题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资源。为此,面对21世纪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无不意识到高素质的教师与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制定各项教师政策,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在形成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以后,教师问题就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很多问题的存在都与教师有关,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在师资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没有教师资源的均衡化,义务教育就很难均衡化;师资得不到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均衡化就是一句空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素质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科研素质、心理素质等,只有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才能卓有成效。解决“择校”等热点难点问题也往往与师资有关。很多择校的家长表示,择校并不是“择”学校的“硬环境”,毕竟现在学校之间教育设施的差距越来越小,而是“择”名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核心是教师的素质。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优化教师队伍开始。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下简称“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截至2008年,新机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惠及四十多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近1.5亿名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了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近1100万名学生还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补助。新机制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新机制2006年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2007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面实施,免除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中央和地方增加投入,提高保障水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明确各级责任、实行经费分担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经费保障水平。为实施新机制,2006—201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652亿元。2006年中央和地方共落实改革资金361亿元,2007年中央和地方共落实改革资金732亿元,2007年比2006年增加约370亿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首先重视教师资源;开发人才资源,必须首先开发教师资源。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本质要求,是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把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放在最为优先的战略地位,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增加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应当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政府把教师发展置于教育工作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把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切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为全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性阶段,突出表现在从注重教育规模发展转向注重内涵发展,从注重硬件建设转向注重软件建设,从满足于接受一般教育资源转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软件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如何从政策层面进一步落实我国教师制度,通过教师政策来弥补我国教师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各项教师制度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教师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影响到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同时,教师正日益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也对教师的资格、待遇、任用等管理制度和政策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要改变我国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的现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高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最为关键的是要制定科学的教师政策。为此,加强研究教师政策的生成与演变,揭示影响教师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对我国教师政策的研究与实践,乃至教育政策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书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聘任、教师教育、教师工资、教师流动等政策的考察与梳理,分析各项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各项教师政策的若干建议,为制定科学的教师政策,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本书根据教师的“进—用—出”这条主线,分章节论述教师政策的相关问题。“进”主要指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具体论述教师资格认证政策、教师聘任政策;“用”是指教师的使用,具体论述教师教育政策、教师工资政策等,还包括在教师的使用过程中,为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政策“;出”是指教师的流动和合理退出机制。

【注释】

(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EB/OL].[2008-12-16]http://www.ed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