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学艺术形成对教师的意义

教学艺术形成对教师的意义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之相反,颇有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非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甚至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享受。能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由上看来,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艺术大师。显然,这一位老师只追求教学表面形式的精彩热闹,而违背了教师运用教学艺术的宗旨。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有艺术性。教学艺术并不神秘。

教学是一门艺术

第四节 教学是一门艺术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问题。下面是刊于《语文学习》1986年第12期上一位考生的作文《这堂课真没劲》:

“叮呤呤……”上课铃响了。

门开了,×老师慢吞吞地走了进来。

讲台上堆着备课手册、教科书、参考书、新华字典等。

好不容易她开始讲课了,声音很轻,但我还是听得清楚,因为这时教室里已经很安静了。

我听见她在问:“谁愿意把课文读一下?”我不想读,因为没劲,出乎意料,竟然没人举手。最后她自己开始读了。

读得很慢,声音拉得很长,好不容易我听她读完了第一段,好在第一段只有四句话。文章进入了高潮,她还是那样不紧不慢……

我扭头转向窗外,看见远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我不禁想起下午要看电影《云飘飘》,这部片子是讲什么呢?侦探片?武打片?不像。嗯,那么大概是文艺片了。

不知不觉,×老师已读完了课文,这时我不禁脸红,旁边的某乙一声不吭地伏在桌上认真地听着,我刚才却在想什么。我满怀敬意地看了看某乙,天啊!这位老先生正专心致志地在课本上画画。我抬起头,这才明白,为什么教室里静得出奇,邻座的某甲在做数学,某乙在修钢笔。我呢,则在胡思乱想……

下课铃终于响了,大家都抬起头,开始收拾书包。我一边收拾一边想,这堂课真没劲。唉!但愿这堂课有劲儿些吧。

下堂语文课能有劲吗?根据这位考生作文中的介绍,预计下堂课不会有劲儿,也不会生动、有趣。因为这位老师的讲课无变化,无起伏,无高潮,实在是太缺乏艺术性了。与之相反,颇有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非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甚至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享受。

能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心理。有位老师在教《西门豹治邺》一课时,不是按惯例采用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的那一套程式开头,而是别开生面,有所创新。他在板书课题之后,随即“设疑存问”,在课题“西门豹”三字之下各加一着重点,并设问说:“西门豹是何时人?怎样的人?”之后,又在课题的“邺”下加一着重点,设问说:“邺在何地?当时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地位如何?”随后,进一步“激疑”,再问:“西门豹既非开国五候,又非盛朝元老,为什么他的名字能够进入史书,载入时传,留存至今?”这一关键的问题,使学生陷入沉思,一时不知从何答起。这时,教师返身再在课题的“治”字上,画上一个赫然醒目的大圆圈。然后,教师说:“答案全在此一字之中啊!”这“投石激浪”的提示,使同学们眼睛豁然一亮,于是学生便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思考研讨起来。

由上看来,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艺术大师。教师要真正上好课,不仅要研究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还要研究教学的艺术性问题。正如近代教育家俞子夷所说:“我们教学中,若没有科学的依据,好比盲人骑瞎马,实在危险。但是只知道科学的依据而没有艺术手腕处理一切,却不能对付千态万状、千变万化的学生,所以教学法一方面要以科学作基础,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艺术作方法。”

当前学生学习负担重,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课业负担特别多造成的,还与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魅力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平铺直叙的“满堂灌”,还是千篇一律的“满堂问”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使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学生学习起来怕读厌写,感烦生厌,这种无兴趣可言的教学,怎样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和得到艺术享受呢?这种教学同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另外,有的老师在教学出现失误时,总是抱怨学生:“某问题我都讲几遍了,不少学生还是不会,这些学生就是脑子笨,基础差,实在没办法。”他们不会去自查、自责,更不会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上找失败的原因。这自然难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从减轻学生负担也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好,寓教于乐也好,教师都要重视对教学艺术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教学艺术是指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创造性地组合运用一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它表现为: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和特点,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程序和运用教学方法。可见,教学艺术也是运用教学方法,但它对教学方法运用得更娴熟、更巧妙和更具有创造性。

教学艺术与舞台艺术虽有相似之处,但有根本的区别。舞台艺术重在表现艺术的本身,一个演员只要在舞台上较完美地表现了它的艺术水平,就自然会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教学艺术则不然,教学艺术不在形式的本身,教学艺术是为了增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服务的。所以,我们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是否有艺术性,除了要看表现形式外,更要看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教学效果。

有一位历史老师,长于语言表达,口才很好。他上历史课时,引入大量的历史故事中的精彩篇章。学生十分爱听他的课,盼着上他的课,甚至把他当成了“说书人”。他一上台,学生就在下边说:“来一段儿,来一段儿!”但是一到历史统考,许多学生不及格。学生平时光乐于听故事,一些基本的历史事件、年代、人物等基础知识都没掌握住。复习时老师也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遂造成这一结果。显然,这一位老师只追求教学表面形式的精彩热闹,而违背了教师运用教学艺术的宗旨。

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否有艺术性。主要看学生能否产生以下几种学习效果:(一)精神振奋,学习兴趣浓厚;(二)积极思考,思维活跃;(三)学有所得;(四)成功的喜悦与轻松愉快;(五)会学的能力的形成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艺术并不神秘。有的教师认为,研究教学艺术是少数理论工作者、专家和高水平教师的事。其实不然,每个教师都有潜在的教学艺术火花,这就在于教师去撞击它,点燃它,积累它。只要教师为此付出努力,锲而不舍地追求,每个教师都有可能登上教学艺术的殿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