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师语言艺术反面案例

教师语言艺术反面案例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掌握语言的艺术第一节 掌握语言的艺术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作为一名老师,要想上好课,就必须首先掌握语言的艺术。在讲课中,对教师在语言上的要求有3个层次:清楚、得当、艺术。这是对语言的高层次要求。那么,语言的艺术性一般都有哪些特征呢?教师的语言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化。

掌握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掌握语言的艺术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再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的概念,再要紧的重点,再清晰的脉络也无济于事。作为一名老师,要想上好课,就必须首先掌握语言的艺术。

在讲课中,对教师在语言上的要求有3个层次:清楚、得当、艺术。

所谓清楚,是指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

所谓得当,一是指用词准确,用语恰当。二是指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要在关键时刻有激情,也要注意在大部分时间里心平气和,自然流畅。

所谓艺术,是指在做到上述两层的基础上,再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这是对语言的高层次要求。

那么,语言的艺术性一般都有哪些特征呢?

1.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环境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即因材施教。教师的语言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化。

论语·颜渊》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总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4种深浅不一的回答,既切合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又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2.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从学生想弄懂却难以弄懂,想说清却难以说清的地方开始,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弄懂、去说清。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步步深入,将对话引向正轨,得出正确的结论。

请看苏格拉底帮助某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的一番经典对话:

苏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苏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苏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了那些极大地伤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苏问:如果他偷走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率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的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苏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苏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3.审美性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美学价值,内容美,形式美,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下面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漪在讲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的一段导语: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悲剧催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可我们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到内心一阵痛楚。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这段导语涉及的知识面广,深刻而优美,几句话就创设出意境深远的教学情境,足见教师本人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内涵。然而,作为教师,若想让自己的语言具有审美性、艺术性,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就要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身修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巧妙地铺设语言的阶梯,可以让学生学得深刻,记得牢固,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