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言艺术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语言艺术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和艺术,当然是分属于不同性质的学科,尽管它们在内容上是不同的,但是在从事创造性的思考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正因为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科学与艺术称作是“创造的双翼”。他认为,教育不包括艺术这门工具课是一缺陷,因此他主张学校的课程中要加进艺术的内容。教学艺术对于培养创造能力的作用,主要在于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与思维能力是密切相联系的。

教学艺术与创造

第三节 教学艺术与创造

艺术与创造有什么关系呢?对此,《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曾澄清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他指出:“历来有一种对创造性的普遍的误解。一些学者对创造性下了一种反民主的、精英化的定义,认为只有某些职业才具有创造性,如艺术、发明、音乐等。我认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具有创造性。你可能是一名有创造性的牙医、管子工,也可能是一名有创造性的商人。而有些商人也是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媒介是经商。”[7]这里,一方面说明创造性是普遍的,存在于人们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之中;另一方面阐明了艺术与创造的关系,不仅音乐、美术是艺术,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也都是艺术或艺术的媒介。当然,这是广义上的艺术。难道不是这样的吗?科学家进行实验,工人进行技术革新,园艺师从事果木嫁接,棋手下围棋,等等,他们既是在从事艺术的创作,同时又是在获取艺术的享受。所以,艺术是一种能力,你一旦获得了它,那么它又是开发创造力的力量。

1.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艺术与教学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广义上说,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反过来说,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艺术。但是,在具体内涵上,它们又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教学方法更富有认识论的特征,与各门学科的关系比较密切;而教学艺术具有技巧的特征,在应用上具有普遍性。例如语言艺术,无论是对于自然科学或是对人文科学,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讲授或实践,都是很不相同的。

科学与艺术、科学家与艺术家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科学和艺术,当然是分属于不同性质的学科,尽管它们在内容上是不同的,但是在从事创造性的思考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这样说,任何一项科学发明、一种新产品、一项新工艺,都可视为“伟大的艺术品”;而艺术的创造则是科学灵感的升华。所以,科学的创造离不开艺术,而艺术的创造也离不开科学,二者相得益彰。正因为如此,人们形象地把科学与艺术称作是“创造的双翼”。

美国人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研究了150位科学家的传记,他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大科学家、发明巨匠都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画家、作家,等等,他们的艺术生活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想象力。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的注意。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艺术活动是思考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教育不包括艺术这门工具课是一缺陷,因此他主张学校的课程中要加进艺术的内容。艺术课的重点不应是讲艺术的发展史,也不是艺术的理论,而是提高大学生们审美的能力,培养他们观察的习惯。如果教学中增设了艺术工具课,那么犹如给心灵加上了眼睛,给想象加上了翅膀,否则学生们只能在混沌的世界里盲目地摸索[8]

一百多年以来,学校施行的不讲求方法的教育,常为人们所诟病。教育是一切文明的传播媒介,但是它自身在吸取人类最新的成果上,又是十分保守的。难怪程序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B.F.斯金纳(Burrb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在接受科学成就和技术革新上是最缓慢的一个领域了。”看来,这是导致教育学和教学方法落后的原因,也是改革传统教育的困难之所在。近三十多年来,世界上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教学方法与艺术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成就并不乐观。

教学艺术对于培养创造能力的作用,主要在于艺术的魅力。毕加索曾给艺术下过一个定义:“它是帮助我们认识真理的一种谎言。”爱德华·威尔逊解释说:“这一格言无论对艺术还是对科学都是合适的,因为它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通过‘优美’来寻找力量。但这种出自灵感的谎言,只不过是思维和交流的手段而已。”[9]

2.教学艺术的基本内容

教学艺术是由教育与艺术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语言、板书、幽默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和计算机等)。尽管新的教学技术不断出现,但是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的学校教学,必然是人机并用的局面,二者相互补充。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机器的作用还须依靠人的设计与控制。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无论对于口授或机器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教育家估计,即使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学的讲授也要占到50%以上。美国《高等教育记事报》上的文章也认为,大学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获得成功,主要是由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决定的[10]。在教育发达国家如此,在我国现今的大学教学中,更不可忽视教师的作用。当然,教师的作用并不完全体现在口头的讲授中,在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与组织管理也有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

既然讲授在目前的教学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语言艺术就成了教学艺术的主要手段。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具有传神、达情、晓理的作用。富兰克林是美国18世纪杰出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演说家。他听说有一个叫华德斐尔的牧师很有口才,便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听牧师的演讲,并下决心不给他捐钱。但是,他听了演讲以后,竟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把身上的金、银和铜币全部捐出去了。这说明,简单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美好的、动人的语言艺术,才能从心灵深处感染和打动人们。

语言艺术与思维能力是密切相联系的。清朝大文学家龚自珍曾说:“言为心声。”这就是说,语言是心灵和思想的反映。现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认为,语言的能力和智力是相联系的,人类越进步,语言则越高级;人的智力越高,语言能力则越强。我们平素见到一些人说话时,语无伦次,其实是思维混乱;有的说话不得要领,那是由于抓不住重点。

讲授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取决于语言的能力。目前,在大学的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授不得法。不是少数,而是相当多数的教师不懂得教学法,缺乏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不少教师不仅谈不上语言艺术,而且连语言能力也很低,他们满口方言,语词不清,思维混乱,枯燥无味,废话连篇。像这种讲授教学,怎么能使大学生满意呢?又怎么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毛泽东曾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11]问题就在这里,有不少教师就是不重视语言的锻炼,以为只要有了专业知识,就可以把书教好。如果只有知识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那只能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

语言艺术的要点,一是说话要明白。讲话既要简明又要精辟,杜绝长而空的讲话。二是说话要通俗。所谓通俗,就是大众化的语言,只有通俗,才能易懂。鲁迅先生也主张:“说话作文,越俗,就越好。”[12]三是说话要幽默。为什么人们爱听相声呢?这是因为相声很幽默,极富有趣味性。如果教学能够借鉴相声的语言技巧,那么这种教学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了。幽默有助于培养创造能力,这是因为,在说幽默话或在享受幽默时,人们是处在一种极佳的心理状态,这恰恰是发明创造所需要的。

板书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还有精湛的板书艺术。好的板书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是美的享受。教师在板书时,要讲求逻辑性、概括性、形象性,如果再配以奇特性,那么效果就会更好了,它将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提高教学艺术是教师的事,学生则要提高学习艺术。就拿语言艺术来讲,教师固然要努力提高,但学生也必须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不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将来具有语言艺术的教师又从哪里来呢?

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Boyer,1928—1995)在《美国大学教育》一书中,把语言能力作为对大学生的第一要求。有不少大学把语言课程贯穿在大学本科的全过程,既要精通应用口语,又要精通写作。为什么美国如此重视语言的教育呢?因为他们认为:“精通语言文字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技能是顺利进行本科学习的基础。”“语言和思想是不可分离的。当学生发展其语言技巧的时候,也就在提炼他们的思想,就会变得聪明和富有社交能力。”[13]美国人是不讲古老语言的,而且以富有幽默而著称。关于这一点,美国大学的语言教育起了良好的作用,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

在历史上,雄辩术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一年级要求作正式演说和开展辩论,二年级要修学一门“辩论学”课程。在19世纪里,有许多大科学家又都是雄辩家。例如19世纪英国自然科学家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就是在同牛津大学的大主教的辩论中成才的。他曾深有所感地说过:“演讲与辩论是比听课和做作业更好的科学锻炼。”

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致使语言艺术和辩论能力的训练被忽视了。近十几年来,在我国中学生和大学生中开展了业余演讲或辩论比赛活动,活跃了校园里的文化生活,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确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这不应仅仅只停留在业余活动上,而且应把“演讲学”或“辩论学”作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它成为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工具。据介绍,在美国校园里出现了一种“马拉松朗诵会”。由大学生们自愿组成小组,昼夜不停地轮流在校园里朗诵名家的作品,如朗诵托马斯·品钦的黑色幽默小说《万有引力之虹》,总共花了40个小时。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一是考验他们的耐力;二是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美国文学的教授迈克尔·科瓦列斯基评论说:“我们正在拯救一门已失传的艺术。”[14]这些趋势表明:未来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善于表达、语言和书写精练、善于说理、能合作共事、具有民主决策与管理的创造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