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形图与共形边界

共形图与共形边界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严格共形图中,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个旋转轴,它是区域的边界的一部分。在严格的共形图中,我们尽量将中所有未来零锥的方向调整到与垂向呈45°。为说明这种情形,我在图2.29中画出了整个闵氏时空的共形图,径向零线也画成与垂向呈45°。图2.31 将光滑共形流形的双曲面延伸到它在欧氏平面的共形边界之外。在埃舍尔用过的2维情形的共形表示中,小白点其实代表双曲空间的边界球。
共形图与共形边界_第一推动丛书宇

有一种便捷的方法可以表示整个时空模型,特别是当模型具有球对称性时,例如在奥本海默斯尼德和弗里德曼时空的情形。那就是用共形图。我在这儿要区分两类共形图:严格的共形图和概略的共形图。[2.43]我们会看到每种图的用途。

图2.27 边界的虚线是一个对称轴,每一点代表一个时空点而不是一个球面S2

【/图说】

图2.29 闵可夫斯基空间的严格共形图。

图2.30 为得到闵氏时空

的正常图形,想象把倾斜的(锥)边界无限外推。

图2.31 将光滑共形流形的双曲面延伸到它在欧氏平面的共形边界之外。

图2.32 (a)爱因斯坦宇宙的直观图(“爱因斯坦柱”);(b),(c)同一宇宙的严格共形图。

图2.33 说明为什么i0是单点。(a)

图2.34 Λ=0的弗里德曼宇宙学的三种不同情形的严格共形图:(a)K>0,(b)K=0,(c)K<0。

图2.35 Λ>0的弗里德曼宇宙学的三种不同情形的严格共形图:(a)K>0,(b)K=0,(c)K<0。

正如最终边界线所示,总是比45°方向更水平,正与Λ=0情形下出现的未来无限远相反[如图2.34(b),(c)和图2.29],在那儿边界为45°,所以是零超曲面。这就是宇宙学常数的数值与的几何本性之间的关系所具有的特征,对我们的第3部分有重要意义。

图2.36 德西特时空:(a)闵氏三维空间内的表示(压缩了2个空间维);(b)它的严格共形图;(c)截取一半,我们得到稳恒态模型的严格共形图。

它可以用于某个粒子或空间旅行者的未来,[2.45]但我们在这儿只说那种粒子运动根本不会出现。

不论以什么观点来看那种不完备性的物理,我在严格共形图中都用小锯齿线来表示它。在我的严格共形图中,还用了一种点线,代表黑洞的事件视界。我在图中会一直用5种线条(对称轴的虚线、无限远的实线、奇点的波浪线、不完备性的锯齿线和黑洞视界的点线)和两种点(黑点代表4维空间的单点,白点代表S 2),如图2.37的说明。

图2.37 严格共形图符号说明。

图2.38(a)画的是奥本海默斯尼德的向黑洞坍缩的严格共形图,它是把坍缩的弗里德曼模型的一部分与爱丁顿芬克尔斯坦(Eddington Finkelstein)推广的史瓦西(Schwarzschild)解“胶合”起来的结果,如图2.38(b),(c)及图2.39的严格共形图。

图2.38 向黑洞坍缩的奥本海默斯尼德模型:(a)通过胶合构造的严格共形图;(b)弗里德曼模型(图2.34b)时间反演的左半部分;(c)爱丁顿芬克尔斯坦模型(图2.39b)的右边部分。

史瓦西求解爱因斯坦方程是在1916年,那时广义相对论方程刚发表。他的解描述了一个静态的球对称物体(如星体)外的引力场,可以向内推广(作为静态时空)到史瓦西半径

2MG/c2

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牛顿引力常数。对地球来说,半径大约为9厘米,而太阳为3千米——但在这些情形,半径深埋在天体内部,只是一个与时空几何没有直接关系的理论距离,因为史瓦西度规只适用于物体外的区域。见图2.39的严格共形图。

图2.39 球对称真空(Λ=0)的严格共形图:(a)原始史瓦西解(史瓦西半径以外);(b)推广到爱丁顿芬克尔斯坦坍缩度规;(c)完全推广到克鲁斯卡/辛格/塞克尔形式。

然而对黑洞来说,史瓦西半径在视界处。在这个半径,度规的史瓦西形式会出现奇点,而史瓦西半径起初就被认为是时空的真实奇点。但是,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在1927年首先发现,如果我们放弃时空静态的要求,就能以连续光滑的方式扩展那个解。1930年,爱丁顿发现了更简单的扩展方式(尽管他忘了指出得到了什么)。1958年,芬克尔斯坦重新发现了这种描述,并且明确指出了它的意义,其严格共形图如图2.39(b);这个共形图表现了所谓“史瓦西解的最大扩展”。图2.39(c)通常叫克鲁斯卡塞克尔(Kruskal Szekeres)扩展,尽管辛格(J.L.Synge)[2.46]早就发现了更复杂的描述。

在3.5节,我们将看到黑洞的另一个特征,尽管现在微不足道,最终却是至关重要的。据霍金(Stephen Hawking)在1974年的分析,[2.47]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经典物理,黑洞应该是全黑的,但如果在弯曲时空背景下加入量子场论效应,黑洞应该具有非常低的温度T,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例如,对一个10M的黑洞,温度大约是6×10-9K,堪比MIT(麻省理工学院)2006年前在实验室达到的最低温度纪录——10-9K。今天我们周围的黑洞大约就是这样的温度。黑洞越大越冷,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质量约4 000 000 M的黑洞,温度只有1.5×10-14K。如果拿CMB的温度作为我们宇宙此刻的环境温度,就温暖得多了,约为2.7K。

不过,如果从漫长的观点看,而且别忘了宇宙的指数式膨胀(如果无限继续下去)会大大冷却CMB,我们相信它会降到可能出现的最大黑洞的温度。然后,黑洞开始向周围空间辐射它的能量,而失去能量必然失去质量(根据爱因斯坦的E=mc2);当它失去质量时,会越变越热,经过一个难以置信的漫长时期(对眼下的最大黑洞来说,也许是10100——即一个googol——年)之后,它将完全收缩,最终“砰然一声”消失——这最后的爆炸几乎不能称为“爆炸”,因为它可能只有一颗小子弹的能量,不过强弩之末的一丝气力!

当然,这是把我们现有的物理知识和理解大大地外推了。不过,霍金的分析符合我们接受的一般原理,而那些原理似乎意味着整个结论是在所难免的。于是,我接受了它作为对黑洞最终命运的一种可能解释。实际上,这个预期将构成我在本书最后提出的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怎么说,在这儿画出这个过程的草图(图2.40)和它的严格共形图(图2.41),还是有意义的。

图2.40 黑洞的霍金蒸发。

图2.41 霍金黑洞蒸发的严格共形图。

当然,多数时空并不具有球对称,严格共形图的描述甚至连合理的近似也做不到。不过,共形草图对澄清思想通常还是有重要意义的。共形草图没有限制严格图的那些确定的法则,为了完整理解这些图形,有时我们需要想象它们是在3维或4维中表示的。关键是运用时空共形表示将无限量转化为有限量的两个要点。一方面,将我们在严格共形图中见过的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区域(由实线边界表示)带进我们的有限认识;另一方面,展开那些不同意义上的无限区域,即在我们严格共形图中以波浪线边界标记的时空奇点。第一点的实现,是用可以光滑地趋于零的共形因子(2.3节的“Ω”),从而将无限区域“压缩”成有限的东西。第二点的实现是用可以变成无限大的共形因子,通过“拉伸”奇点区而将它转化为有限而光滑的区域。当然,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过程在任何特殊情形都能真的实现。不过,我们会看到,两个过程在即将面对的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它们的组合对我在第3部分提出的东西更是至关重要。

结束这一节时,我们提出一个具体的和宇宙学视界问题相关的背景,从中可以看到这两个过程特有的启发意义。实际上,在宇宙学背景下,有两个不同的被称为“视界”的概念。[2.48]一个是我们知道的事件视界,另一个是粒子视界。

图2.42 Λ>1时出现的宇宙学事件视界的共形草图:(a)2维;(b)3维。

这个观测者的事件视界(o+)是o+的过去光锥。[2.49]任何发生在(o+)外的事件将永远不会被O看到。见图2.43。不过我们要注意,事件视界的精确位置强烈依赖于特殊的终点o+

图2.43 永恒观测者O的事件视界代表他所能看到的事件的一个绝对边界,视界本身依赖于O的历史选择。如果在X改变念头,就会导致不同的事件视界。

另一方面,如果过去边界——通常认为是奇性的而不是无限的——是类空的,就会出现粒子视界。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出现奇点的那些严格共形图看到,类空特征是时空奇点的正常性质,这与“强宇宙监督”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我将在下一节讨论。现在我们称那个初始奇点边界为。如果事件o是某个观测者O的时空位置,那么我们可以考虑o的过去光锥(o),看它在哪儿与相遇。任何从出发的交界面外的粒子都不可能进入o的观测者能看见的区域,尽管O的世界线可以向未来延伸,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粒子。我们通常将事件o的实际粒子视界看作一个理想化星系从(o)与的交界面出发的世界线所经历的轨迹,如图2.44。

图2.44 粒子视界的共形草图:(a)2维;(b)3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