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课堂生成的教学案例

数学课堂生成的教学案例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生成现象的千变万化,我们老师若能够以此为契机,及时加以捕捉和利用,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精彩课例会向我们款款走来。因此,教师应及时、充分抓住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引导精彩生成,也要求我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宽容,拥有平和的心态,从容面对一切突发事件,冷静思考,及时给予正确、恰当的引导,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刘爱民

自我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无法预约的精彩”这句我最喜欢的熟语不断地刺激着大脑的兴奋神经。面对生成现象的千变万化,我们老师若能够以此为契机,及时加以捕捉和利用,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精彩课例会向我们款款走来。

★【系列案例之一】尊重生成,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进行Reading的授课时,我们一般习惯于用课前设计的大量词汇、句型的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是周一的一节下午课,又恰好在体育课之后。刚上课时,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做了一番课前动员。但不久就发现学生的疲惫倦怠。于是,我毅然抛开已经备好的PPT,请同学分组寻找重点难点,并展开竞赛:看谁找得最完整讲解得最透彻!顿时,同学们来了兴致。准备活动结束后,我请每组同学依次来做展示。结果是绝大部分重难点都没有逃过学生的“火眼金睛”,而且,由于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学生们的讲解也很到位,还出乎意料地引用了不少课外的奇闻逸事,使一节平常的知识点教学高潮迭起。事实证明:这节课有效地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开始的不良状态其实也是一种生成,一种学习需求的生成。只要我们尊重生成,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并在课中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

★【系列案例之二】善待学生“调侃”性的质疑,充分利用有效生成

这是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一节整体阅读课。在用奥运会吉祥物“Five Friendlies”进行导入之后,给出了本节课“Reading”的主旨大意。That is: Daisy took a flying carpet to travel and talked with some animals,which made her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wild life protection.说到这儿,有一个学生突然说:“这个flying carpet是不是和阿拉丁那个一样?还是和哈利波特的扫帚一样?”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我趁机问:“那他们俩用这些东西来做什么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一大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紧接着话题一转,我问:“咱们看看Daisy用飞毯来做什么了?”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一齐翻开书读了起来。结果这节课学生们对课文理解得很透彻,而且还超乎预料地你一言我一语把文中重点自觉自愿地记录下来。

【反思】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迫切想知道的时候,恰恰就是最佳的教授机会。但对于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往往因为疏忽或者因为问题不在预设之内以及觉得学生说的对课堂没有用处而故意回避,因此失去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失去了挖掘学生潜能的好机会,甚至有时也会因此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扼杀在不经意之间。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是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造思维的表现,甚至于有时他们上课的“调侃”都是一种试探着汲取知识的渴望。因此,教师应及时、充分抓住有效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一起深入探究。这不仅能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真正地“以学定教”。

★【系列案例之三】运用教学机智,引导精彩生成

在学习必修一Unit 3 Travelling一课的前一天,为配合授课内容,我布置给学生回家准备一些本市旅游景点的图片资料。此时,恰逢回家休息日以及秦皇岛的免费旅游日,相关素材可以说随处可觅。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带来了大量丰富的图片资料,而且还在饶有兴致地互相传阅。但美中不足的是,有几个学生一点准备也没有。我自然不悦,但随之想到即使此时怒斥他们一番也于事无补。于是,我让各小组成员一起分享资料,用英语交流描述旅游的感想和体会。同时,让那几名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讨论结束后,由这几名学生负责汇报展示。由于分工到位,大家各司其职,教学活动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反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是按照课前预设的程序操作,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课堂就容易陷入失控状态。此时,如果我们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不仅能引领课堂走出尴尬,而且能使课堂的突发情况成为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对课前预设要随机整合出新。引导精彩生成,也要求我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宽容,拥有平和的心态,从容面对一切突发事件,冷静思考,及时给予正确、恰当的引导,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系列案例之四】精彩,生成在“换位”中

过去,无论是词汇课还是阅读课都是发下导学案后,每个小组按照导学要求来预习、讲解,而词汇、语言点等其他的用法都由我来补充。这样一方面我感觉自己很辛苦,另一方面又觉得学生水平提高得不明显。后来有一次两个小组私下里PK说看看谁能把老师要补充的东西自己补全,结果两个组都讲得很精彩。由此我感到如果向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与老师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岂不更好?此后,课堂上学生讲解、补充的知识越来越全面,而且有时其他小组还抢着补充别组的内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思】教师有意无意地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制造空间,由此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程资源随时可见、随处可见,它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过程随机生成,但它也是最容易让我们所忽视的。“学生的灵性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生成”源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积极引导,源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教学调整。我们只有把握时机,精心呵护好教学中不断闪现的生成性资源,激活学生思维的源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以拓展,课堂上才会不断出现美丽的“生成”,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系列案例之五】以宽容之心,叩响智慧之门

一次,在讲祈使句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发现有两个学生在下面偷偷地吃零食。如果直接批评势必会使课堂节奏和质量下降。于是我不动声色地一边讲课一边走下去,没收了他俩的零食。然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各小组选派学生到前面用本课内容进行造句、对话、编短文,并暗示那两个同学一定要上去。结果这两位同学很积极踊跃地在前面展示了本组的成果,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趁此机会我就把他们的零食当作奖品又发给他们,并提醒下课再吃,结果他俩很是高兴,连连点头。后来听课状态极好,全班同学也异常活跃,达到了本课目标。

【反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我们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宽容错误,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用充满智慧的谅解“润物细无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如果只是粗暴地批评指责,必然造成学生心灵的封闭,也就不存在之后的“生成”。因此,对于课堂上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我们都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我们不但要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更要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系列案例之六】兴趣导入,激活头脑

这是去年在河南永威学校听的一节初中英语课“I'd like some noodles”。本节课被安排在上午第4节,讲课教师大概认为此时学生多少有点饿了或疲劳了,于是就借助他们感兴趣的 favorite food 来激活他们的头脑,此话题也利于拉近师生间距离;同时通过 guess what I would like.使学生尽快走进课堂,融入课堂的主题。

Teacher:Oh,it is 11:15.I feel a little hungry.I'd like something to eat.Can you guess what I would like?

Students:Apples,Hamburgers…(学生争先恐后抢答)

T:Don't worry.I bring it here today.(她拿出一个纸袋,里面装有一包方便面)Look,my favorite food is in this bag.

(有个学生眼尖,喊出:noodle)

T: Yes,noodles.A bag of noodles.My favorite food is noodle.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S1:Ice cream.S2:Fish.S3:…

(学生的兴趣被激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很有生机)

【反思】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便会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与快乐,就会自觉自愿地去主动探求。而如今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他们往往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这位老师恰好利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巧妙引入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课堂导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有一个良好课堂的开端。

★【系列案例之七】“争论”出奇效

这是一节习题课。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对本组得出的结论进行一一讲解、展示。期间遇到这样一道题“Tom offered me a lift when he was leaving his office,but my work________,I refused his offer.”各小组意见不一。于是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抒己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说服不同意见。有时会同时站起来几个学生,场面十分热烈。在争论、立据、纠错的过程中,同学们把跟这道题有关的、英语学习中经常强调的用法、例句、语法等现象几乎都列举出来,在不经意间又领着大家复习了一遍这些重点,真的是意外的惊喜。而作为老师的我,在一开始还怕这样太耽误时间。但后来我深深地感到,这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不能刻意得来的。于是我只是暗暗记下学生在争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用法和语言,然后在争论结束后,针对这些问题加以点拨,学生们恍然大悟。真是“争论”出奇效。

【反思】这一道题虽然耗时近10分钟,是平时的好几倍,但效果却达到了几十倍。再出现类似这种题时,学生几乎都能做对了。对此我深深地感到辩论有利于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提高他们人文素质。有了语言就有了辩论,人类就是在辩论中发展的。无论是对事物的认识,问题的解决,还是对社会的推动,都是在辩论中实现的。适应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互动、自主、开放、建构合作精神的课堂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化思维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