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温州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

实现温州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服务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实现温州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_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二、实现温州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

要彻底改变温州文化建设落后面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必须加快温州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二五”时期,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明确目标、坚持原则、创新模式,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依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路径,以城乡社区(村)为重点,着力统筹规划、以城带乡,着力整合资源、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均等化水平,努力形成具有温州地域特点,涵盖市、县、镇、社区(村)四级,结构合理、功能齐备、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明确目标

在当前的情况下,要抓住“1650800”大都市建设工程,即1个中心区,6个副中心区,50个强镇,800个新农村社区,利用乡镇撤扩并、农村转并联这个契机,立足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核心,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社会积极参与为依托,扎实推进基层文化事业建设。力争在2013年完成打造“全面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和“村落30分钟文化圈”;2015年,每百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平方米,人均公共藏书量达1册以上,到2016年,实现“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全覆盖,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体育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二)坚持原则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确保我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就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公益性原则

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则。公共服务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是公益性极强的公共物品,公共文化服务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体现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提供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此,要坚持政府主导为主。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和提供应主要由政府或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机构来承担,并且免费或优惠提供给全体公民,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保证公民享有必要的精神文化生活。

2.基本性原则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了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因此必须坚持基本性原则。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既有基本的需求,也有较高层次的需求。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我们所构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着力建设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生产和提供基础性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文化需求。超出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公民可以通过文化市场获得。

3.均等性原则

均等化是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具体表现。就是说生产和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不是面向某个群体或个人,而是面向大众,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各个群体,使每个人都享受到获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因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政府应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和辐射力,尽可能让广大群众都充分享受到各种文化成果,参与各种公益文化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惠及全民。要优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特别是要加大向基层尤其是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的力度,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便利性原则

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对象是全社会公民。为了保证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文化服务,必须做到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最大程度的便利性。应当把便民利民的原则贯彻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文化消费的价格等的制定等都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多样性要求和实际承担能力,实现公民就近、有选择地从事文化活动,着力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和渠道,充分享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开拓创新

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加快现代科技应用步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1.打造新模式

市县两级政府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实行城乡统筹,通过以城补乡、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不断完善重大文体设施体系,充分发挥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馆、青少年宫、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龙头作用,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和相对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中心镇要在按标准建设好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心镇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农村社区建设采取1+X模式,即1是根据“15分钟文化活动圈”建成一个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X是在15分钟以外的偏远农村建立文化服务分中心。农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要达到“五个有”的标准,即有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室、有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有不少于8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有文化活动设备和体育健身器材。

与市、县、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相配套,建立以温州市图书馆为核心,以县(市)、区图书馆为区域中心、以中心镇图书馆为纽带,以农村社区图书馆和城市社区ATM机(图书自助借阅机)为基础,以企业、学校等行业系统图书馆联合加盟为补充,打破体制束缚,构建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具有温州特色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构建指标体系

构建“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坐标和参考,从投入、产出、效能的角度帮助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诸如经费投入、设备配置、人员要求等令人头疼的指标问题。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的研究,不但能直接为温州市乃至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数据支持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早日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也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创新。深入开展这项研究,用实践检验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多次互动,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能引起有关方面对相关指标的关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惠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