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思与探究】

□【反思与探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南国农.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25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3(9):22-23.[10]朱广艳.用系统观构建认识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祖忻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4(5):8.[27]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1.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国内外诸多教育技术定义中,你比较认同哪个定义,为什么?

3.试比较一下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学的异同。

4.我国教育技术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5.思考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论是如何影响教育技术的。

6.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注释】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2-43.

[2]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

[3]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10.

[4]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5-46.

[5]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3.

[6]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11.

[7]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9.

[8]孙健三.关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及学术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07(1):73-74.

[9]南国农.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25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3(9):22-23.

[10]朱广艳.用系统观构建认识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张祖忻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4(5):8.

[11]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14-15.

[12]彭绍东.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8-9.

[13]萧树滋.电化教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2.

[14]南国农.电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

[15]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16]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17-18.

[17]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8-59.

[1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9]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3.

[20]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1]刘美凤.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J].中国电化教育,2003,(6):9-16.

[22]彭绍东.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命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18-22.

[2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13.

[24]汪基德.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4.

[25]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6]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

[27]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3314.htm.1999-06-13.

[29]李怀龙.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16.

[30]阮慧珊,王少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7,(2):65-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