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和创新探讨

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和创新探讨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预见,无论哪类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将日益凸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培养各行各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因此,对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实践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基础。

◇ 朴 燕 王 宇 臧景峰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少数地区甚至达到普及化,人才培养必须走多元化、特色化道路才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预见,无论哪类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将日益凸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培养各行各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不久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预期连年下跌,已降至1000元,甚至有人得出“大学生身价等同于农民工”的结论。尽管许多专家认为这二者没有可比性,但他们同时认为,这其中透露出的信号值得社会警示。劳动力市场所释放的这个信号明显表明,市场更需要具有一定实践知识,而无需长时间的培训就能立刻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我们可以从2009年的各地劳动力市场上看出,市场经济不景气,需求单位对应聘人员严格要求,且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就越来越大。但在这种不景气的环境下,熟练技术型工人却供不应求。这也折射出社会对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大,不单单是追求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别是对高技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也是整个人才市场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求教育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知道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近年来,国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充分认识到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而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型环节更是担负着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实践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传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懂得被动地接受,学习过程中没有批判和质疑,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勇气逐渐被埋没掉。特别是对于工科的学生而言,往往从实践的课程理解和掌握理论的课程中比较深奥的知识和实践性比较强的问题。有些高校随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而多数课程实验为验证型,通过试验箱演示来理解课程的知识,而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正是这些原因,使学生参加工作后不能马上投入实际工程和开发领域,需要半年以上的培训和2年左右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渐适应本职岗位。

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虽然与工程有一定的联系,但多数为已成熟的知识和重复性的实验,无法与现有的技术发展相匹配,不能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而理论课的实验更是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就业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以至于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二次培训。这个问题也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课的教师只是负责授课、作业的批改和答疑,而实验和实践的环节往往由专业的实验教师来完成,因此教师在实践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上都不足。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很少涉及实践和工程领域的知识,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更不用说实践中的创新。教师的实践水平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也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广大教师将科研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鼓励教授实验、实践课程,在教学中,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和前沿成果传授给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和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科教互动的良好局面,以高水平的科研保证高质量的教育,以高质量的教育保证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目前,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虽然已有相关创新实验,但没有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资金的资助不足,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上述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对高等教育的创新型实践人才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改变人们对实践教学在传统教学体系中的认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第一步。首先,多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从思想上转变教师和学生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其次,着力实践教学改革,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之中,充分凸显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传统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出现的问题,改进和改善目前的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在学校的实验平台上体验和学习工作场所二次培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经验,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学校采取引进、锻炼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合理且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实现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与新技术、新方法、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学校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实现“三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控质量)和“三练”(练思想作风、练综合能力、练团队精神)的有机结合,建立“四个保证”(保证基本教学秩序、保证基本教学内容、保证基本教学规范、保证基本考核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评估指标。通过实践教学工作量津贴、实践教学成果奖励、实践教学工作考评、职称评审等机制,鼓励教授、专家指导学生实践,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①营造真实的生产实习环境。例如:原理图设计——PCB板设计——PCB板制作——PCB板检测——元器件的安装(机械手的准确到位)——SMT工艺——电路的组装调试——产品组装——产品的包装等产品全加工过程进行实训。②构建模拟仿真系统环境。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采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仿真两种方式达到实训目的。例如,应用计算机进行EDA、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电子技术实验与设计仿真。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型教学环节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探索、转变思想,深化实践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邱美凤,刘渊.关于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李文新,陈学敏.立足实践,着力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3]周远清.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