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及应用前景

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及应用前景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游戏有诸多教育价值,但最被看好的还是游戏动机。游戏的最高层次和最有意义的价值应该是游戏精神。简单地说,游戏精神就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自由地追求本质和精神上的自由。对比学习的需求和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考虑到时代的变革和当代青少年的特点,显然教育游戏就具备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或许教育游戏真的可以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大数据等技术一起,重新塑造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成效。

○尚俊杰 裴蕾丝

最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教育(也常称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游戏也越来越热。可是,尽管教育游戏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教育游戏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性应用,很多校长和教师仍然存在疑惑:为什么要用游戏?不用行不行?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文献和研究案例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游戏的三层核心教育价值

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可以概括为游戏动机、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

(一)游戏动机

尽管游戏有诸多教育价值,但最被看好的还是游戏动机。Barab等人以QA为研究环境,来对比研究叙事性学习(Story-based Learning,简称SBL)和游戏化学习(Game-based Learning,简称GBL)的效果。研究显示,95%的采用SBL的学生是为了获得高分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学习,65%的采用GBL的学生将“想学”列为学习的原因。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质疑,游戏激发的究竟是学习动机还是游戏动机,游戏动机是否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激发的动机是否可以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呢?在Brophy看来,必须是对某一学科稳定一致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只喜欢做物理实验不喜欢听物理课是不可以的。而在之前的研究中,确实也存在学生只喜欢玩游戏,不喜欢听课和写游戏化学习报告的现象。这启发我们,如何利用游戏动机来激发真正的学习,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游戏思维

在游戏动机之上,就是游戏思维(或游戏化思维)。所谓游戏化,是将游戏或游戏元素、游戏设计和游戏理念应用到一些非游戏情境中。比如有工程师在瑞典一个公园中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垃圾桶,将垃圾扔进去可以听到很奇特的坠落到深渊的声音,结果吸引很多人四处捡垃圾去测试。

仔细分析游戏化的核心,实际上还是发挥了游戏有助于激发动机的特点,只不过这里激发的不是表面上的休闲娱乐、逃避、发泄等动机,更多的是挑战、好奇、竞争等深层动机。游戏思维的核心就是不一定要拘泥于游戏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深层内在动机,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活动中有机地融入游戏元素或游戏设计或游戏理念。

(三)游戏精神

游戏的最高层次和最有意义的价值应该是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指的是人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和限制,积极地追求本质上的自由,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之一。简单地说,游戏精神就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自由地追求本质和精神上的自由。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体现游戏的精神呢?我们知道游戏最首要的特性就是自由性和自愿性,所以首先应该能够允许学习者自由地选择想学的内容。其次,游戏是非实利性的,玩家一般并非有外在的奖励才会参与游戏,而是主要由内在动机驱动的,所以通常并不是特别看重结果,而是重在过程。按照这一点,我们也要设法让学习者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特别看重最后的考试成绩等。

大家可能会担心,如果不注重结果,会不会随便对待过程呢?按照“真正”的游戏精神,游戏结果虽然是“假”的,但是真正的游戏者对待过程的态度却是严肃认真的。

大家可能还会担心,学习毕竟和游戏有很大不同,游戏是可以“想玩就玩,想停就停”的,而学习显然不是。另外,很多学习内容和过程确实是比较枯燥的,无论怎么设计,似乎也很难让学习者自由自愿、充满愉悦、不计升学和就业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过,针对商业领域,有人提出游戏化管理有三种层次:下策是生硬地应用游戏;中策是将工作设计成游戏;上策是将工作变成对工作的奖赏。简单地说,就是让人充满兴趣地去工作。那么,在教育领域,学习是否可以变成对学习的奖赏呢?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就相信人是可以学会满怀兴趣地去学习的,他认为人不要只做有兴趣的事情,而要有兴趣地去做一切必须做的事情。事实上,总是有一些学生能够满怀兴趣地去学习解析几何、数学分析等看起来很难、很枯燥的内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弘扬真正的游戏精神使更多的学习者变成这样的学生。

以上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游戏动机是最基础也最具操作性的价值,它强调利用游戏来激发学习动机;游戏思维则超脱出游戏形式,强调将非游戏的学习活动设计成“游戏”;而游戏精神则是最有意义的价值,强调学习者以对待游戏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和结果。三者的核心联系就是深层内在动机。也可以换一个简单的说法(或许不太严谨):游戏动机是利用游戏来学习,游戏思维是将学习变成“游戏”,游戏精神是将整个求学过程甚至整个人生变成“游戏”。

二、重塑学习方式:教育游戏的广阔前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开始反思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希望实现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近年来,信息技术更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MOOC和微课将世界上最优质的资源,传播到了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而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让人们看到了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曙光,云计算、移动设备、虚拟现实、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此起彼伏,人们希望借助这些新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育流程再造。与此同时,学习科学(Learning Sciences)——这一个涉及教育学脑科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它希望在脑、心智和真实情境的教学之间架起桥梁。简而言之,学习科学主要就是研究:“人究竟是怎么学习的,怎样才能促进有效的学习?”人们希望,在脑科学与学习、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技术增强的学习等新技术推动下,从而实现教育的深层变革。

在新技术和学科研究发展的推动下,“学习”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不过,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包括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背后,实际上都隐含着一个前提:它们比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机,再好的课程也没有用,自主学习亦无法发生。对比学习的需求和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考虑到时代的变革和当代青少年的特点,显然教育游戏就具备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或许教育游戏真的可以和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大数据等技术一起,重新塑造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成效。事实上,许多学者都曾经比较分析过游戏过程和学习过程,认为游戏过程很多时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是探究过程,是协作过程。因此,游戏有助于促进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开展。

不过重塑学习方式还不能称之为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

对比教育的本质和前面探讨的游戏精神,可以看出教育游戏的最大价值或者说终极目的就是通过重塑学习方式回归教育本质,让学生尽可能自由自愿地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并且去积极地主动地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回归了人的本质。

虽然教育游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滥用游戏,必须根据教学需要选用。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客观条件等因素恰当选择游戏,不一定要局限于电子游戏,也可以使用传统游戏。此外,还要注重游戏内涵,不一定要应用“纯粹”的游戏,也可以是将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应用到教学中。

谈到具体应用前景,小型教育游戏应用仍然会很广泛,适合应用到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大型教育游戏(尤其是一些角色扮演类游戏)适合应用到研究性学习或者课外非正式学习活动中;模拟、仿真类和增强现实类教育游戏适合应用到职业教育中;游戏和移动学习、学习分析等技术相结合有广阔前景,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同时可以采取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在游戏中的学习过程,并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目前北京大学教育游戏研究团队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等机构和组织的支持下,正在开展“游戏进课堂创新研究计划”,希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游戏精神,让他们能够满怀兴趣地、专心致志地去学习一些看起来可能枯燥的内容。

(摘自《中国电化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