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开学校四十年之回顾

南开学校四十年之回顾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年十月十七日,为南开学校四十周年纪念日。南开学校四十年之发展,岂偶然哉!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以是南开学校并未设有新

导读

这是一篇对中国的教育史、南开校史很重要的文章,写于南开创办四十周年之际,此时张伯苓也已七十高龄。他将自己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南开,在他晚年的时候饱含深情地撰写了这篇回顾文章,不仅是对南开的一种纪念,也纪念了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

绪 言

本年十月十七日,为南开学校四十周年纪念日。校友及同人佥以胜利在望,复校有期,值此负有悠久光荣历史之纪念日,允宜特辑专刊,一以载过去艰难缔造之经过,一以示扩大庆祝之热忱!属苓为文纪念,爰撰斯篇,以寄所怀。

南开学校成立于逊清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迄今已四十年矣!此四十年中,苓主持校务,擘划经营,始终未懈,以故校舍日益扩展,设备日益充实,学生日益众多,而毕业校友亦各能展其所长,为国服务。凡我同人同学,值此校庆佳节,衷心定多快慰!而对于四十年来,为学校服务之同人,爱护学校之校友,与夫赞助学校之政府长官及社会各方人士,尤应致其莫大之谢忱!盖私人经营之学校,其经济毫无来源,其事业毫无凭借,非得教育同志之负责合作,在校或出校校友之热烈爱护,与夫政府及社会各方之赞助与扶持,决不能奠定基础而日渐滋长也!南开学校四十年之发展,岂偶然哉!

兹当南开四十周年校庆佳日,吾人回顾已往之奋斗陈述,展望未来之复校工作,既感社会之厚我,倍觉职责之重大。爰将南开创校动机、办学目的,及工作发展经过,作一总检讨,分述于下。

一 创校动机

南开学校之创办人,为严范孙先生。先生名修,字范孙,为清名翰林。为人持己清廉,守正不阿。戊戌政变前,任贵州学政,首以奏请废科举,开经济特科,有声于时。政变后,致仕家居。目击当时国势阽危,外侮日急,辄以为中国欲图自强,非变法维新不可,而变法维新,又非从创办新教育不可。其忧时悲世之怀,完全出乎至诚。凡与之交者,莫不为之感动。

光绪二十三年,英人继德、俄之后,强租我威海卫,清廷力不能拒,允之。威海卫于甲午战时,为日人占据,至是交还,政府派通济轮前往接收,移交英国。其时苓适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在通济轮上服务,亲身参与其事,目睹国帜三易(按:接收时,先下日旗,后升国旗,隔一日,改悬英旗),悲愤填胸,深受刺戟!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即肇始于此时。

翌年,苓离船,接严先生之聘,主持严氏家塾。严先生与苓同受国难严重之刺戟,共发教育救国之宏愿,六年后(清光绪三十年十月),严氏家塾乃扩充为中学,此南开学校创立之缘起也。

二 办学目的

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窃以为我中华民族之大病,约有五端。首曰“愚”,千余年来,国人深中八股文之余毒,民性保守,不求进步。又教育不普及,人民多愚昧无知,缺乏科学知识,充满迷信观念。次曰“弱”,重文轻武,鄙弃劳动,鸦片之毒流行,早婚之害未除,因之民族体魄衰弱,民族志气消沉。三曰“贫”,科学不兴,灾荒叠见,生产力弱,生计艰难。加以政治腐败,贪污流行,民生经济,濒于破产。四曰“散”,两千年来,国人蛰伏于专制淫威之下,不善组织,不能团结。因此个人主义畸形发展,团体观念,极为薄弱。整个中华民族有如一盘散沙,而不悟“聚则力强,散则力弱”、“分则易折,合则难摧”之理。五曰“私”,此为中华民族之最大病根。国人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所见所谋,短小浅近。只顾眼前,忽视将来,知有个人,不知团体。其流弊所及,遂至民族思想缺乏,国家观念薄弱,良可慨也。

上述五病,实为我民族衰弱招侮之主因。苓有见及此,深感国家缺乏积极奋发、振作有为之人才,故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上述民族五病,其积极目的,为培育救国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

三 训练方针

南开学校为实现教育救国之目的,对于学生训练方针,特注意下列五点。

一曰重视体育。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国民体魄衰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落,服务年龄短促。原因固属多端,要以国人不重体育为其主要原因。南开学校自成立以来,即以重视体育,为国人倡,以期各个学生有坚强之体魄,及健全之精神,故对于体育设备,运动场地,力求完善;体育组织,运动比赛,力求普遍。学生先后参加华北、全国及远东运动会者,均有良好之成绩表现。但苓提倡运动目的,不仅在学校而在社会;不仅在少数选手,而在全体学生。学生在校,固应有良好运动习惯;学生出校,亦应能促进社会运动风气。少数学生之运动技术,固应提高;全体学生之身体锻炼,尤应注意。最要者学校体育不仅在技术之专长,尤重在体德之兼进,体与育并重,庶不致发生流弊。故体育道德,及运动精神,尤三致意焉。

二曰提倡科学。我国科学不发达,物质文明远不如人。故苓当办学之初,即竭力提倡科学,其目的在开通民智,破除迷信,藉以引起国人对于科学研究之兴趣,促进物质文明之发达。今者科学与国防建设发生密切之关系,无科学无国防,无国防无国家,愈见提倡科学之重要。惟是科学精神,不重玄想而重观察,不重讲解而重实验,观察与实验,又需有充分之设备。南开学校在成立之初,苓即从日本购回理化仪器多种,其后历年添置,令学生人人亲手从事实验。犹忆民国初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博士(Dr.Eiliot)来校参观,见中学有如此设施,深为赞许。盖以尔时中学内有实验设备者,尚不多觏也。

三曰团体组织。国人团结力薄弱,精神涣散,原因在不能合作,与无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对于学生课外组织,团体活动,无不协力赞助,切实倡导,使学生多有练习做事参加活动之机会,而苓所竭力提倡之各种课外活动,有下列数种:

(一)学术研究。如东北研究会、天津研究会、科学研究会、数学研究会,以及政治经济研究会等,以大自然为教室,以全社会为教本,利用活的材料,来充实学生之知识,扩大学生之眼界。

(二)讲演。演讲目的,在练习学生说话之技术,与发表思想之能力,并可进为推行民主政治之准备。其组织,或以年别,或以组分;其训练,由学校聘请有研究有兴趣之教员,为其导师。平时充分练习,定期公开比赛,其优胜者,则由学校加以奖励。

(三)出版。学校为训练学生写作之能力,增加学生发表思想之机会,自始即鼓励学生编辑刊物,会有会刊,校有校刊,或以周,或以季,种类甚多,于彼此观摩之中,寓公开竞赛之意。以是南开学校并未设有新闻学课程,亦未添设新闻学科系,但毕业校友之服务新闻界、通讯社,以及文化团体而卓有成绩者,为数尚不少。

(四)新剧。南开提倡新剧,早在宣统元年(一九O九年)。最初目的,仅在藉演剧以练习演说,改良社会,及后方做纯艺术之研究。南开话剧第一次出台公演者,为《用非所学》一剧,由苓主编,亦由苓导演。继则由今中央委员时子周君,前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君,及本校职员伉乃如君等,合力编演《一元钱》、《新少年》、《一念差》及《新村正》等。每次出演,成绩至佳。其后张彭春君自美归国,负责指导编译名剧多种,亲自精心导演。当《国民公敌》、《娜拉》及《争强》诸剧演出之时,艺术高超,大受观众欢迎。当时出演者,有今名编剧家万家宝(曹禺)君。而南开新剧团之名,已广播于海内矣。

(五)音乐研究会。南开提倡音乐,远在光绪三十一年(一九O五年),当时设备不全,仅有军乐一项。其后会员增加,设备充实,增添口琴、提琴、钢琴及大提琴诸组,今名音乐家金律声先生,亦导师之一。前后举行演奏会多次,成绩甚为美满。

(六)体育。南开重视体育,提倡体育组织,提高普及,均所注重,除田径外,并辅导学生组织各项球队,如篮球足球、棒球、排球、网球等,而尤以篮球队为国人所称羡。当时曾有“南开五虎将”之称,所向无敌,执全国篮球界之牛耳。其时负责教练者,即今名体育家董守义先生也。

(七)社团。南开学校为训练学生做事能力,服务精神,并培养社会领袖人才起见,鼓励学生自动组织各种社团,通力合作,团结负责,当年最早成立之学生社团,有自治励学会,由今中学部主任喻传鉴君主持之,有敬业乐群会,由周恩来君主持之,此外并有青年会,专以研究基督教义为任务,由张信天君主持之。皆各有定期出版刊物,彼此观摩竞赛,工作成绩颇足称道。

四曰道德训练。教育为改造个人之工具,但教育范围,绝对不可限于书本教育,知识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是以苓当学校之初期,每于星期三课后,召集全体训话,名为修身班。阐述行己处世之方,及求学爱国之道,语多警惕,学生颇能服膺勿失。

苓鉴于民族精神颓废,个人习惯不良,欲力矫此弊,乃将饮酒、赌博、冶游、吸烟、早婚等事,悬为厉禁,犯者退学,绝不宽假。在校门侧,悬一大镜,镜旁镌有镜箴,俾学生出入,知所儆戒。箴词为:“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此与现时新生活运动所倡导者,若合符节。犹忆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奥博士来校参观,见南开学生仪态与在他校所见者不同,特加询问。苓乃引渠至镜旁,将镜上箴词,详加解释,伊始了然。后伊归国,告其邦人,罗氏基金团且派员来校摄影,寄回美国,刊诸报端,加以谀词。盖以当时国人对于国民体魄,身体姿势,甚少注意矫正之故也。

五曰培养救国力量。南开学校系受外侮刺激而产生,故教育目的,旨在雪耻图存;训练方法,重在读书救国。关于国际形势,世界大事,及中国积弱之由,与夫所以救济之方,时对学生剀切训话,藉以灌输民族意识,及增强国家观念。但爱国可以出乎热情,救国必须依靠力量。学生在求学时代,必须充分准备救国能力,在服务时期,必须真切实行救国志愿,有爱国之心,兼有救国之力,然后始可实现救国之宏愿。在平津陷落以前,华北学生之爱国运动,大半由我南开学生所领导,因此深遭日人之嫉恨。后此我南开津校之惨遭炸毁,此殆其一因。

上述五项训练,一以“公”、“能”二字为依归,目的在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故本校成立之初,即揭橥“公”、“能”二义,作为校训。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此五项基本训练,以“公”、“能”校训为指导原则,而“公”、“能”校训,必赖此基本训练,方得实现。分之为五项训练,合之则“公”、“能”二义,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四十年来,我南开学校之训练,目标一贯,方法一致,根据教育理想,制定训练方案,彻底实施,认真推行,深信必能实现预期之效果,收到良好之成绩也。

四 学校略史

南开学校成立于光绪三十年,但在学校成立以前,尚有六年之胚胎时期,即严、王两馆是也。此六年之胚胎时期若与南开四十年之历史合并计算,则南开学校已有四十六年之历史矣!此四十六年之历史可以分为四大时期:即一、胚胎时期;二、创业时期;三、发展时期;及四、继兴时期。兹分述如次。

(一)胚胎时期(清光绪二十四年—三十年)

严、王二馆之成立

光绪二十四年,严范孙先生设立家塾,聘苓主讲,以英、算、理、化诸科,时号称“西学”,教其子侄,有学生五人。其后三年,邑绅王奎章亦聘苓教其子弟,有学生六人,取名“王馆”,盖所以别于“严馆”也。苓每日上午课严馆,下午课王馆,如是六年,迄于南开学校之成立。本期由严馆(光绪二十四年)而中学(光绪三十年),为期较短,发展亦少,是为南开之胚胎时期。

(二)创业时期(清光绪三十年—民国八年)

中学之成立及其发展

光绪三十年,苓与严范孙先生,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知彼邦富强,实由于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须从教育着手,而中学居小学与大学之间,为培养救国干部人才之重要阶段,决定先行创办中学,徐图扩充。归国后,即将严、王两馆合并,并招收新生,正式成立中学。校舍在严宅偏院,教室仅有小室数椽,学生七十余人,教员三四人,实一规模狭小、设备未完之南开雏形也。当时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后易名“敬业中学堂”,旋复改称私立“第一中学堂”,因私人设立之中学,尚有数处也。中学成立后之四年,学生人数大增,以校舍偪仄,不能容纳,得邑绅郑菊如先生捐城西南名“南开”地十亩,为校址,遂筹募经费,起建校舍。是年秋,乃由严宅迁入新校舍,校名改称“南开中学”,盖以地名也。

宣统三年,天津客籍学堂与长芦中学堂并入本校,学生人数增至五百人。

民国三年,直隶工业专门与法政学校两附属中学,亦归并本校,于是学生益多。四年,徇中学毕业生之请求,增设英语专门科。翌年,复设专门部及高等师范科各一班。卒因经费困难,人才缺乏,致先后停办。六年,中学日形发达,学生满千人,苓以办理高等教育,两次失败,深感办学之困难,乃于是年秋,第二次渡美,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并考察其国内私立大学教育之组织及其发展,为将来重办大学之借镜。七年冬,与严范孙、范静生、孙子文诸先生偕同归国,一方竭力充实中学,一方开始筹办大学,南开历史,从此乃进入于大学发展时期矣。

中学在此时期中,年年有新发展。如购置新地,建筑新舍,几无年无之。虽经费时感拮据,多承徐前大总统菊人、陈前直隶总督小石、朱前巡按使经白、与刘前民政长仲鲁诸先生,或则拨助常年经费,或则补助建筑费用,倡导教育,殊深感激!严范孙、王奎章二先生之捐助常年经费,郑菊如先生之捐助南开地亩,以及袁慰亭、严子均二先生等捐资起建校舍,均于南开学校基础之奠定,有莫大之助力也。

此期自中学创始(光绪三十年)至大学成立(民国八年),共十有五年。中心工作在发展中学,筹办大学,中间虽历经艰难挫折,仍能日在发展长进之中,可称为南开发轫时期,亦可称为南开之创业时期。

(三)发展时期(民国八年—民国二十六年)

大学部之成立及其发展,

中学部之继续扩充,

重庆南渝中学之创立

民国七年冬,苓自美归国,壹志创办大学,得前大总统徐公,黎公,及李秀山先生之赞助,遂于八年春,建大学讲室于中学之南端隙地。是年秋,校舍落成,招生百余人,设文理商三科,于是大学部正式成立。九年,李秀山先生捐助遗产五十万为大学基金。十年,李组绅先生捐助矿科经费,于是大学又增设矿科。十一年,在八里台得地七百余亩,起建新校舍。翌年,迁入。至是南开学校,分为两部——中学部、大学部。全校学生合计一千八百人。十二年秋,因天津各小学毕业生之请求,添设女中部。招收学生八十余人,租用民房开学。于是南开学校扩充为三部——中学部、大学部、女中部,学生又多增百余人。

十六年,苓以日寇觊觎东北甚急,特赴东北四省视察。归校后组织东北研究会,并派员前往实地调查,搜集资料,藉资研究,于是南开学校,深受日人之嫉视。

十七年,增设小学部,聘请美人阮芝仪博士为实验导师,从事设计教学法之实验。

大学成立既数年,基础渐固,设备亦渐臻充实,为提高学术研究,并造就人才计,二十年,添设经济研究所,二十一年,设立化学研究所。二者除调查研究外,并着重于专门技术之训练。至是南开学校扩充为五部——中学部、大学部、女中部、小学部、研究所,学生总数乃达三千人矣。

二十四年冬,苓赴四川考察教育,深感津校事业,仅能维持现状,而川地教育,尚可积极发展。且华北局势,危急万状,一旦有变,学校必不保。为谋南开事业推广计,并为谋教育工作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计,决意在川设立分校,于二十五年秋,招生开学。于是南开学校在重庆复增设一部。

此期学校各部颇多进展,经费之需要甚巨,各方面人士热烈赞助,慷慨解囊者亦至多。在大学部,有李秀山、袁述之、卢木斋、陈芝琴、李组绅、傅宜生、李典臣、吴达诠诸先生,以及美国罗氏基金团等,或慨捐基金,或资助常费,或出资建筑校舍,或解囊充实图书;尤以吴达诠先生所发起之“南大学生奖助金”运动,每生年得奖助金三百元,名额约三四十人,于清寒学生嘉惠尤多!在中学部,则有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之奖助经费,章瑞庭先生之独捐巨款建筑大礼堂,蔚为中学部最庄严最宏丽之建筑;而校友总会发起募捐运动,建筑科学馆,及奖助学生基金,成绩尤为圆满。至捐助女中及小学建筑经费者,此期有张仲平、王心容二先生;补助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年经费者,则有美国罗氏基金团。

重庆南渝中学捐助开办费者,主席蒋公为第一人。其后有刘甫澄、吴受彤、康心如、陈芝琴与范旭东诸先生,捐助建筑费及仪器图书等。凡上所举,皆荦荦大者,其他热心捐助者为数尚多,不及备举,皆于南开学校各部之发展,赞助至多。此期工作,实可谓尽力大,收效亦至宏也。

(四)继兴时期(民国二十五年—三十三年)

津校之毁灭,

渝校之继兴,

复校之准备

本期自民国二十五年以迄于今,凡八年。在此期中,津校惨遭暴日炸毁已不存在,重庆南开逐年发展,继续南开生命。继旧兴新,此期可称为南开之“继”“兴”时期,亦即南开再造之准备时期也。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变起,平津沦陷,南开于七月二十九日及三十日,大部校舍惨被敌机轮番轰炸焚毁,是为国内教育文化机关之首遭牺牲者,时苓因公在京,以数十年惨淡经营之学校,毁于一时,闻耗大恸!时主席蒋公慰苓曰:“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即有南开。”语至明断而诚恳。蒋公对南开之爱护备至,即此可见。苓深受感动,自当益加奋勉,为南开前途而努力也。

当津校被毁之日,我重庆南渝中学,成立已一周年矣!民国二十四年冬,苓游川,即决定设一中学,乃于翌年春,派员来渝,选购校址,督造校舍,首蒙今国府主席蒋公,慨捐巨款,补助开办费用,于是第一期校舍建筑,乃按预定计划完成。是年秋,招收新生二百余人,正式开学,命名为南渝中学,盖取南开在渝设校之意。二十五年秋,苓第二次入川,为学校筹募经费,组织董事会,聘请吴达诠、张岳军、吴受彤、刘航琛、康心如、何北衡、胡仲实、胡子昂、卢作孚诸先生为董事,又完成第二期校舍建筑计划。及后华北事变,津校被毁,而我南开学校,犹能屹立西南后方,弦诵弗辍,工作未断者,皆当年准备较早之故。社会一部人士,辄以为重庆南开学校,系于津变后而迁川者实误矣!惟因有南渝,津校一部员生,于平、津战役序幕初展时,即相率南下,辗转来川,得照常工作,继续求学,而南开团体,得以维持不散,是则可谓不幸中之大幸也。

嗣后京、沪沦陷,各校仓促迁川,痛苦万状。佥以南开学校于战前早有准备,树立基础,深为称羡!一致誉苓眼光远大,有先见之明。其实华北之岌岌可危,暴日之必然蠢动,举国皆知。不过苓认识日本较切,而南开校址又接近日本兵营。倘有变,津校之必不能保,自在意中,故乃早事准备,及时行动耳!(略)

南开大学被毁后,教育部命与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合并迁往长沙,称临时大学,后复迁至昆明,改称西南联大。苓与蒋梦麟及梅贻琦二校长共任常委,彼此通力合作,和衷共济,今西南联大已成为国内最负盛誉之学府矣!

二十七年,校友总会建议南渝更名南开,以示南开学校之生命并未中断,乃将南渝中学更名为重庆南开中学。是年因战区学生来川者纷请入校,学生人数增至一千五百余人。

二十八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重庆复课,招收研究生十人,正式开始工作。

二十九年,重庆南开临时小学成立,学生百余人。

自二十八年至三十年,首都受敌机威胁,惨遭轰炸,即教育机关亦难幸免。本校三次被敌机投弹,而以三十年八月为最烈。敌机以南开为目标,投落巨弹三十余枚,一部校舍或直接中弹,或震动被毁,损失颇巨,但事后即行修复,敌机威胁虽重,学校工作初(终)不因之停顿。

三十三年,校友总会发起募集“伯苓四七奖助基金”运动,成绩美满,募得六百余万元。是年特设清寒优秀学生免费学额多名,青年学子受惠至大。

现在国运好转,胜利在望,建国治国,需才孔多。将来全国复员时,苓誓为南开复校,地点仍在天津,大学必设八里台,科系须增加;中学仍在旧址,力求设备充实;在北平及长春两地,并拟各设中学一所;至重庆南开,则仍继续办理。将来各地中学学生,经过严格基本训练后,再择优选送大学再求深造,定可为国家培养真正有用之人才。至于复校详细计划,尚在缜密研讨之中,惟念南开得有“元首”之奖掖,邦人之提携,将来复校工作,前途绝对乐观,可断言也。

总上所述,南开学校四十年来,由私塾而中学而大学;由全盛而毁灭,而继兴,中间经过多少困难,经过多少挫折,但复校之志愿未偿,南开之前途正远,兴念及此,不禁感慨系之!

五 检讨工作

南开四十年,不敢自诩成功,但征诸各方对南开之反应,实予苓以莫大之鼓励。兹分述之。

(一)学生成绩

南开创立,历史较久,学生亦众,且多优秀青年,任选任拔,以教以育,此实为我南开学校特具之优越条件,因此教学易而收效宏,费时少而成就多。出校校友,现在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中服务者,为数亦至众。举凡党政外交,陆空部队、交通电信,以及教育、新闻、戏剧、电影各界,无不有我校友厕身其间。其服务能力,负责精神,有足多者,以故社会人士时予好评,而政府长官亦深加器重。以学生成绩论,南开教育似已稍著成效,并已得社会之承认也。

(二)社会信仰

南开学校,历年来深得社会之信任与重视。家长每欲送其子女来南开,谓:“得入南开,便可放心。”以是每次招考,报名者辄四五千人,而取录有限,欲入者众,学校每苦无以应付。学校每有所求,又深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方之赞助。在津有“三六”、“三七”两次募款,成绩均至佳。而今春校友总会发起之“伯苓四七奖助基金”运动,原定目标,为四十加七十,即一百一十万,取庆祝南开四十周年与苓七十生辰之意。继增至二百八十万元,后改为四百七十万元,最后结束时,总数竟超过六百万元,此实完全出乎吾人之意料,创造了国内教育捐款之最高新纪录。此一事实,实足以验证社会人士对我南开有良好之反响与热烈之爱护。其所以能如此者,当由于吾人之工作,已深得社会人士之信任与重视耳!今后吾人更应如何加紧努力,加倍奋斗,以期无负社会之厚望也!

(三)政府奖励

南开系私立学校,各部经费历年受政府之奖励,补助至多。“七七”变后,南开被毁,承政府重视,命与北大、清华合并,为西南联大之一部。重庆南开,历年来参加毕业会考、大学升学考试、学生作业竞赛,均以成绩优美,屡受政府之褒奖与嘉勉。国际友人有来渝参观战时教育时,政府当局必令南开妥为招待,隐然认南开为中国战时中等教育之代表,实予学校以莫大之光荣。今年元旦国民政府以苓终身从事教育,为国造士,特颁一等景星勋章,深觉奖逾其分!然由此亦可证明政府对我南开教育之成就,寄以莫大之激励也。

六 发展原因

南开学校系私人经营之事业,经过四十年之奋斗,得有今日之发展,推厥原因,实有多端。例如吾人救国目标之正确,“公能”训练之适当,与夫学生之来源优秀,校风之纯良朴实,皆为我校发展之重大因素,而尤觉重要者,约有三点。

(一)个人对教育之信心

苓于教育事业,极感兴趣,深具信心,故自誓终身为教育而努力。今服务南开,忽忽已四十年矣!忆昔北洋政府时代,武人专权,内战时起,学校遭遇之困难与挫折至多,深感政治不良,影响教育之苦。但苓艰苦奋斗,从不气馁。当十五六年之交,政府谬采虚声,拟畀苓以教育总长,及天津市市长等职,因志在教育不在政治,均力辞不就,仍一心办理南开。因是个人事业赖此得以保全,而南开校务,亦因此而得发展。及今思之,犹有余欢!迨后北伐告成,国内统一,全国国民,在一个政府一个领袖之下,振奋团结,同心力强,实为我国五千年来未有之大团结。国运丕新,气象焕发,益信国家教育必能配合政治之进步,再以教育之力量推动政治,改进政治;更信南开教育事业,适应国家之要求,必能人才辈出,扶助国家,建设国家。此苓对教育之信心,亦多数同人所同抱之观念。是以数十年来孜孜矻矻,锲而不舍,卒有今日之小小成就,因个人对教育之信心,遂以促进南开教育事业之发展,此其一。

(二)同人之负责合作

窃以筹办学校,厘定计划,其事易;至计划之如何求其全部实现,训练之如何求其发生效力,其事难。要非赖全体同人之负责合作,努力推动不为功。我南开同人,皆工作重,职务忙,待遇低薄,生活清苦;但念青年为民族之生命,教育为立国之大计,率能热心负责,通力合作。因此学校人事之更动少,计划之推行易,青年学生日处于此安定秩序、优美环境中,自必潜心默修,敦品励学,养成一种笃实好学之良好校风,因以增高学校教育之效果。此同人之负责合作,实有助于南开之发展者,此其二。

(三)社会之提携与赞助

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必得社会人士之赞助与提携,方能发育滋长,而南开学校自成立以至于今,得社会赞助之力尤独多。回忆四十年来,我南开津渝两校之发展,例如校地之捐助、校舍之建筑、校费之补助,以及图书仪器之扩充、奖助金额之设置等,无一非社会人士之赐,社会实可谓为南开之保姆,而南开实乃社会之产儿。过去南开发展,全赖社会之力,今后复校工作,更非赖社会人士之热烈赞助,加倍提携,绝难望其顺利进行,圆满成功。一部南开发展史,实乃社会赞助之记录册也。此社会之提携赞助,有助于南开之发展者,此其三。

七 结 论

南开学校四十年奋斗之史迹,略具于斯。当年创立,系受国难之刺戟,而办学目的,全在育才以救国。至于训练方针,在实施“公”“能”二义,藉以治民族大病。回忆严馆成立之初,学生仅五人,中学成立时,亦仅七十三人。经过四十年之惨淡经营,教职员同人齐心协力,学生逐年增加,设备逐年扩充,至抗战前,大学、中学、女中、小学、研究所学生,超过三千人,而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充实,在国人自办之私立学校中,尚不多觏。至重庆南开,创始于军兴之前,成长于抗战之中,规模设备,在后方各中学中,亦属仅见。盖南开过去,无时不在奋斗中,亦无时不在发展中,日新月异,自强不息,为我南开师生特有之精神。南开学校在过去,如何认为对于救国事业,稍著微绩;则在将来,对于建国工作,定可多有贡献也。

苓行年七十矣!但体力尚健,精神尚佳,不敢言老。今后为南开,为国家,当更尽其余年,致力于教育及建国工作,南开一日不复兴,建国一日不完成,苓誓一日不退休,此可为我全体校友明白昭告者也。

兹值南开四十周年校庆之辰,回顾既往奋斗之史绩,展望未来复校之大业,前途远大,光明满目。南开之事业无止境,南开之发展无穷期,所望我同人同学,今后更当精诚团结,淬厉奋发,抱百折不回之精神,怀勇往直前之气概,齐心协力,携手并进,务使我南开学校,能与英国之牛津、剑桥,美国之哈佛、雅礼并驾齐驱,东西称盛。是岂我南开一校一人之荣幸,实亦我华夏国家无疆之光辉也。

复校大业,千头万绪,工作至繁,需款尤多,届时苓拟另行发起募集“南开复校基金”运动,深望政府长官、社会人士,以及国际友人,仍本以往爱护之热忱,多予积极之援助,斯则苓于回顾南开四十年发展史迹之余,所馨香祈祷,虔诚期待者也。

194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