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学术生涯之回顾

我的学术生涯之回顾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世之名,殁则已焉。其所求者,正君子之所疾也。——超尘每读斯语,未尝不感慨万千,击案而三叹也。须知“志”即在读书中寻之。有志气无学问,至欲用学问时,往往被穷。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每动笔,不患其不明,患其太多。此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需咬牙立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颓然自馁也。超尘几乎每日以此语警策自励!

(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科研年会发言稿)

钱超尘

我愿借大会汇报我是怎样学习中医文献的,向多年支持帮助我的朋友表达我的感恩深情,向青年朋友讲一讲我是如何学习古代汉语、如何研究中医文献的一片衷心之言。

中华民族文脉不能中断。续断关键系于青年肯否进取。回顾数十年学习中医文献和写作情景,许多话语不禁从心底深处奔涌而出。

一、为学必先立志,立志必法先贤。

以先哲之嘉言,考中医之文献。我一直依此而行。先贤嘉言,一直鼓舞着我不断进取。

(一)立志

(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何欤?曰:君子所求者,没世之名,今人所求者,当世之名。当世之名,殁则已焉。其所求者,正君子之所疾也。而何俗士之难悟欤?(《顾亭林文集·与李紫澜书》)

(2)吾辈所恃,在自家本领足以传之后世,不必傍人篱落,亦不必与人争名。(《顾亭林文集·与人书》)——超尘每读斯语,未尝不感慨万千,击案而三叹也。

(3)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念之念之!观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帏,其人斯在。吾愿尔为此等样人也。势利富贵,不可毫发根于心。(傅山《霜红龛集》卷25第704页)

(4)须知“志”即在读书中寻之。有志气无学问,至欲用学问时,往往被穷。始知志气不可空抱。(傅山《霜红龛集》卷25第685页)

(5)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曾文正公·嘉言录》页1)

(6)非自著书,则将无所托以垂于不朽。(《曾文正公·读书录》页35)

(7)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中论》卷46)

(二)资料

(1)尝谓今人篹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剉散碎,不存于后,其不两失之乎?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顾亭林文集·与人书·十》)

(2)余以前读书,每有所得,辄书片纸夹书中,以备著书时采取。杜诗云:“山色供诗料”。余谓赋诗必有料,著书亦必有料,此吾书之书料也。因撮取录为一卷,附刻《俞楼杂纂》中,即题曰《著书余料》。(俞樾《春在堂全书》第三册页656)。

(三)选题

(1)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日知录》卷十九)

(2)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则庶几可传也。(《日知录》卷十九)

(四)读书

(1)读书不可贪多,只于一种里钻研穷究,打得破时,便处处皆融;若但乱取,东西齐撞,殊不中用,不惟不得力,且累笔性。此不是不教读书之说,是戒读而不精之语,知此许言博也。(傅山《霜红龛集》卷三六,页1000。)——超尘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深有此体会。

(2)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不可兼营倂鹜。兼营则一无所得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曾国藩家书》页5)

(3)朱子之学得之艰苦,所以为百世之师。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曾国藩全集》页1099)

(五)文章

(1)文章诗赋,最厌的是个啴(tán)字。啴,缓也。俗语谓行事说话松沓不警曰啴。齿牙口舌手笔丁当振动,自然无此病。若一篇之中,得三两句警策,则精神满纸矣!(傅山《霜红龛集》卷二五,页694)

(2)每动笔,不患其不明,患其太多。意尽则止,辞足则止,不必再添也。文笔不患不详明,但患不简洁。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曾国藩家书》页32)

(3)抒所欲言,成章以达,汰其虚字,不侧笔端。(章太炎)

(4)冗意陈言,类字尽删。慎尔褒贬,神人共监。(曾国藩《嘉言类钞》页86)

(六)蓄志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舜发于畎亩章》)

(2)困心衡虑,正是玉汝于成。谚曰:“好汉打掉牙,和血吞!”此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诀。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需咬牙立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颓然自馁也。(《曾国藩文集》页1104)

(3)天于大名,吝之惜之,千磨百炼,艰难拂乱,而后予之。(《曾国藩家书》页82)

(4)安能含吐风云做雷雨,不作藿蘼野草徒芊芊。春生秋死无关系,安于蹙踏人不怜。(傅山)

二、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鼓舞下,写了以下几本书

(1)《中医古籍训诂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2)《内经语言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

(3)《伤寒论文献通考》(学苑出版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黄帝内经太素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收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丛书》第三集;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黄帝内经太素新校正》(与李云合作;学苑出版社)

(6)《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与温长路、赵怀舟、温武兵合作;上海科技出版社;获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7)《日本金洼七朗〈素问考〉校注》(与萧红艳合作;学苑出版社)

(8)《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记闻〉校注》(与萧红艳合作;学苑出版社)

(9)《金刻本素问校注》(与钱会南合作;学苑出版社)

(10)《国医论衡》(中国书籍出版社)

(11)《〈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与赵怀舟合作;学苑出版社)

(12)南宋李檉《伤寒要旨药方》(孤本)考注(学苑出版社)

(13)南宋洪遵《洪氏集验方》(孤本)考注(学苑出版社)

(14)《伤寒明理论考注》(与黄作阵合作;学苑出版社)

(15)《宋本〈伤寒论〉文献史》(学苑出版社)

(16)《影印孙思邈本〈伤寒论〉校注考证》(学苑出版社)

(17)《影印南朝秘本敦煌秘卷〈伤寒论〉校注考证》(学苑出版社)

(18)《影印日本安政本〈伤寒论〉考证》(学苑出版社)

(19)《校勘元本影印明本〈金匮要略〉集》(学苑出版社)

(20)《影印明俞桥本〈金匮要略〉新校正》(学苑出版社)

(21)《影印〈金匮玉函经〉校注考证》(学苑出版社)

(22)宋本《伤寒论》(白文本)(与郝万山合作;人民卫生出版社)

(23)影印元大德版孙思邈本《伤寒论》(科技出版社)

(24)《伤寒论》版本源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5)《国学与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

(26)《影印清儒〈素问〉音韵诂训文集》(学苑出版社)

(27)《影印明顾从德翻宋本素问(森立之批注)》(中国书籍出版社)

(28)《影印唐本宋本伤寒论合集》(中国书籍出版社)

(29)《中医医史人物考》(北京科技出版社)

(30)《傅山医书考辨》(与赵怀舟、姜燕、王小云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1)《章太炎论伤寒》(学苑出版社)

(32)《唐本伤寒论》(中国科技出版社)

三、体会

(1)振兴中医,从读书始。

(2)正讹改误,乾嘉大法。

(3)先哲嘉言,养气励志。

(4)进德修业,人生追求

(5)持之以恒,无事不成。

顾炎武云:“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至于衰颓者,十居七八,曰:‘老则息矣,能无倦乎?’此言非也。夫子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顾亭林文集》页92《与人书》)超尘几乎每日以此语警策自励!

2013年7月31日初稿,8月15修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