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成效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成效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行知认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或某一学校的教育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关键看学校是否真正“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作用,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认为只有建立在生活力上的未来学校、未来教科书和教学才能被称为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与活的教学。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发展课程体系研究

崔淑杰

一、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学校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创新型国家转型中的教育变革研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主题之一,是教育在新的发展时期需要履行的历史使命。陶行知认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或某一学校的教育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关键看学校是否真正“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提出实际生活是工作学习的“指南针”,它能提供无穷无尽的力量,并且要求人们不断地去解决创新。因此,构建创新型国家要求学校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做”含有三种特征:一是行动、二是思想、三是新价值的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由“行”产生新思想,由“新思想”创造新价值,这就是创造。教师应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探索创新能力,教学生如何学,使他以最短的时间,基于以往的经验,自己找出方法来。

(二)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需要学校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引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更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内涵建设和教育人本价值,如何使教育过程更加丰富,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充分满足是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学生培养更加注重基于需求导向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更加注重教育境界和教育专业素养;教育管理方式转向更加注重思想和专业引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作用,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这一主张启示我们:学校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社会即学校”,一方面要求把社会办成一个全国人民的大学校,另一方面要求学校与社会相沟通,与社会打成一片。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使现有学校各种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而且要保证他们今日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开放的大课程体系。

(三)学校的特色创建与个性发展更需要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需要有具体的课程予以保证。不同的学校因传统优势不一样、接受的生源不一,加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一样,需要校长确立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更需要校长带领教师团队根据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计划,编制和实施课程方案,用课程办好每一所学校,让课程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认为只有建立在生活力上的未来学校、未来教科书和教学才能被称为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与活的教学。“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课程”在陶行知这里是必然要与生活有机体发生关系的存在,是调节社会需要与个人能力的工具。他认为,“编制课程的人,必须明确社会的种种需要,将他们联系起来,设为目标”,再依据个人心理发展阶段和能力水平高低,编成具有适用性的能活用的课程,以使社会的需要不至于被忽略,个人的能力不至于被虚耗。由此看来,学校的特色课程创建中,课程目标一定要兼顾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内涵。

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校本路径

(一)活化基础型课程,让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根

1.课程内容“一纲多本”

在“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个个进步”的教育目标下,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科教学之外,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组织帮助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引导他们在学校中快乐地学习生活,注重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着力培育自信自立自强的个体精神,增强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弟中考前夕会回原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的特点,选择“一纲多本”的课程内容。在沪教版教材授课的同时渗透进学生户籍所在地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回原籍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当地教学进度,适应中考环境。

2.课程评价“分层有效”

各学科教师努力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现象教学,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切实根据每一个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接受能力,编制类型丰富、科学合理的作业。有层次地设计问题,安排课上习题,布置课下作业,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深化拓展型课程,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开花

1.课程目标特色化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新课程在编写中贯彻了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和基于生活经验的学习及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等原则。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和性质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和性质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我校针对农民工子女身体条件好、协调能力强等特点,编写校本教材的标准有三点:一是看它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是看它是否具有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三是看它是否具有引导学生追求新价值的能力。因此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是:丰富课程,满足需求,促进发展。课程育人价值的基本理念是“以动为主,以思为基,以创为本”。“以动为主”强调课程科目的设立要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以思为基”强调该科目在操作、训练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基点;“以创为本”强调该科目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做好一品,做实一群”是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的目标,如突出《腰鼓》和《武术》两大品牌课程,逐步建立和做实一群科目。如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开设彩豆画、趣味不倒翁、环保时装秀课程;从教师个人特长出发,开设POP广告字体、彩泥制作、纸绳编制课程等。

2.课程实施团队化

对于如何落实具体的生活课程计划的问题,我们围绕“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组织课程学习。课程设计仅作为经验创生的选择工具,因为内容的独特性使其课程设计不是作为一个固定不可变更的标准来存在,而只是作为一个框架、一个工具来指导生活课程的实施,课程设计本身是一个可丰富、可发展的过程。我校拓展型课程实施基本要求是“侧重体验,激发思维,关注创新”。“选择兴趣化、内容系统化、资源社会化、教师团队化”是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如腰鼓课程实施之初,为了组建优秀的授课团队,学校成立了教师腰鼓队,并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对教师腰鼓队进行培训。同时教师腰鼓队的成员,又都是《腰鼓》教材编委成员,从课程开发、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都实行了团队化。另外,在拓展型课程的校本研修中,腰鼓课的优秀教师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开始了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工作,在此过程中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课程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3.课程评价多元化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最大限度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等,内容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心理素养、能力素养等,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评价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改进与反思;对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等评价角度,内容包括在家行为表现、在校学习表现、在校行为表现等内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评价的导向中不断追求进步与提高。

(三)强化探究型课程,让陶行知教育思想结果

我校为满足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民工子女的差异性需求,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协商选题,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和权利,增大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农民工子女都能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

“教学做”是和谐统一的三个方面,这种教与学的方法,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协助者,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进行探究活动,这就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可能性。因此在实施探究型课程教学中,我们做到了一是隐藏教师的权威身份,把握学生的探究点。充分开发社区资源,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兴趣爱好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如学生围绕东滩确立“蟹塘鸟害预防”、“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的栖息地调查”、“芋艿叶不沾水的秘密”等课题的研究,让农民工子女在早已习以为常的环境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二是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探究型学习需要良好的探究环境,因此学校研制了学生探究型学习的课题指南,定期开展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发布,编制学生的探究型成果集体等,如《东滩的入侵物种》让学生了解到生物入侵现象及各种生物入侵的原因;《东滩的鸟》让学生了解到了东滩鸟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种类与数量上的变化,以及现在鸟类的生存现状……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农民工子女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增强了他们实践能力。

三、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成效

“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三类课程中的以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施为突破口,从而实现“中间突破,两头跟上”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使学生尤其是外来民工子女具有学习的成就感,使教师在教学理念和行为上有根本性的转变,使学校逐步走上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打下基础。

(一)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教育体系

学校确立“德育为先,重在实践”的德育教学理念,道德教育重在实践,重在学生的参与和感悟。一是深入落实《两纲》教育,积极进行德育探索。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能力培养列入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中,以“让德行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为目标,设置有利于习惯培养的可持续进行并有效监督的系列活动。除了每日晨会10分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文本、举行经典吟诵和演讲比赛外,还结合自身优势,丰富经典诵读内容,在拓展课上将经典诵读与礼仪修养相结合。将《前哨学校学生一日行规》编成三字经的形式,组织学生熟读。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方面每学期教师都会形成案例论文,积累理论研究成果,培养课程开发意识,提高教研能力。二是完善德育管理工作。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及多方位的评比激励机制,形成德育合力,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加大“星级班集体”、“温馨教室”创建力度。三是从社会中挖掘课程资源,扩大学校的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把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如蓝精灵体验、平安小公民演讲、东滩湿地公园参观、红领巾与共和国寻访、护理院慰问、东平镇安全知识竞赛等,不但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增强了学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四是强化德育特色课程探索研究。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品行习惯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我校的特色经典诵读活动。

(二)“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校本教研氛围

教研组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合作,保持开放的、交互作用的交往方式,能够保证学校课程在实施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我校通过专家引领、课堂实践、同伴互助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既组织一定集体学习和研讨交流活动,如网上教研、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课、骨干课、外出听评课等活动,同时在教研组层面又随机、不拘形式、开放地进行交流探讨,形成以“研”促教的教研文化。如我校语文组在2011年度开学之初就迎来了上海市离退休特级专家协会语文组专家莅临指导,同时该组制订了一系列的主动有效活动方案,向课堂要效率,向效率要质量。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方面每学期教师都会形成案例论文,积累理论研究成果,提高教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教师紧紧围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展开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减负增效”的实践与研究工作。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占比多的特点,为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如个人发展规划、拜师带教、课堂反思、课堂练武、专家指导、跨校教研和名师讲座等培训形式,不断激发年轻教师创造潜力,在专业上不断成长,目前初步建成了一支由县、校教学标兵、能手组成的骨干教师团队。近年来,我校提出“带着课题进课堂”的口号,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经过我校师生在拓展型课程上的不懈努力,2010年11月我校承办了崇明县“拓展型课程展示”活动。与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称我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有高度、有理念、有纲要、有教材、有成果,并把我校定为上海市拓展型课程育人价值试点学校。

(三)办学目标注重精细化、合理化

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将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全体学校成员的行动纲领,在办学管理中起着导向、激励和依据的作用。因此,在学校层面,我们制订办学目标时尽可能地做到精细化、合理化。

精细化表现在“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法规、政策与条例,坚持依法办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性总目标的指引下做到目标分层,即教育目标、教学目标和队伍建设目标。同时,学校各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职责,制订了相应的部门目标。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指导、有依据、有激励。合理化体现在:各部门从学校实际出发,兼顾本校学生群体特点,教师结构层次以及自身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制订目标。力求不好高骛远、也不固步自封。同时,学校领导还在“认清形势、分析环境”的思想指导下每三年制定一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中长期目标。确保了学校办学目标既有前瞻性,又有传承性。

在教师层面,我们正努力从以下方面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创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一是改变“在听中学”一统天下的单一方式,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机会。二是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三是改变学生总是进行接收式学习的习惯,开展探究型学习。四是改变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有意义的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帮助下的构建过程。五是改变单一的向书本学习的现状,创造、设计更多地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在这方面,留研究型的作业和上好研究型学习课程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减负,给孩子留下做梦的时间;增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为了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层面,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率地进行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效益。以学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要他们学得好,而且要他们活得好、活得积极健康。在办学思想上,强调平等、自由。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自由、平等、民主的交流学习经验,并且能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展开课程学习,由此形成一个彼此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处于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洋溢着自由、民主的气氛,最终使得学生个人的能力潜能与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作者系前哨学校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