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课堂,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关注课堂,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取向,关注课堂,是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的必然趋势。学校在认真总结“主动有效”课堂的实践活动基础上,认真规划、部署新一轮的“主动有效”课堂实践活动,由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关注课堂,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俞建彬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取向,关注课堂,是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的必然趋势。

课堂是师生流动的风景,生成智慧的时空,透视师生成长的源头,总是基于“自我”发展的,校长在课堂里解读师教与生学,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课堂之美、教学之美。

1.抓教学常规,实施精细化管理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就是要实现“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三大质量观。在教学工作方面求“精”求“细”,抓好教学常规,实施精细化管理。

(1)完善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向管理要质量。①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修改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方案等制度和措施。常规教学工作做到了用制度管理,用制度约束,用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校教学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②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管理系统。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分级管理模式,即校长亲自抓教学管理、教学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教改的决策:分管教学副校长抓教学计划的落实、教改试验的进展、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务主任抓教学计划、课程安排、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执行教学大纲,检查并指导各备课组备课,组织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检查教师教案编写和作业批改情况;年级组长负责指导班主任工作,抓好年级学生常规管理,组织开展年级活动。

(2)关注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加强教学五环节的落实、检查,提升常态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学校的教学常规考核方案,对教师的“备、教、辅、改、考、评”严格要求,注重落实,进行分阶段、有重点的检查。学期初,检查教师各类计划制定,期中,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及作业的布置与批阅,备课笔记主要检查了课时数量、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无教学反思等;对作业的检查,主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抽取学生作业本了解教师批改情况。期末,再次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重点检查了教师复习课的教案,确保了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教学工作例会进行总结反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做到及时整改,确保常态教学的有效性。精心辅导,提高实效为有效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水平,学校根据学生的现状和教学现状,制定出补差目标和计划,每位教师(尤其要求初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本班补差计划,对学习困难学生基本做到了:平时多留心,上课多提问,作业多辅导,补差及时、细致耐心,不轻易让一个学生掉队。

(3)注重教研组建设,向教研要质量。①各教研组认真研究学校课程计划,根据课程实施要求,切实制订符合学科特点的活动计划,保证了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教研组认真做到了,时间明确:根据组内成员课程安排,科学选择时间,并加以固定化;内容具体:以学科专题研讨和组织教师听课、评课为重点,加强学科教学重点课例的研讨;准备充分:每次活动,组长和组内成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系列完整:教研组活动从学习、讲座到讨论、交流,每次活动都能够有翔实的记录,形成资料的完整积累。②深入教研,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备课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充分发挥备课组群体作用,做到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③坚持教研组长例会制,利用例会时间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交流,同时研讨有关教学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除落实听课、评课、学习教学理论等常规工作外,着重抓好本学科的质量提升和“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的实践研讨。课程管理团队深入教研组参与研讨活动,并加以指导,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④完善教研组工作评价机制,完善优秀教研组、教研组长的评价机制,开展优秀教研组的评选,通过对教研组团结协作、课堂教学、常规资料积累、教科研能力等多个项目的评价,使我校的教研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富有成效。

2.加强校本研修,推进“主动·有效”的课堂实践

有效实施校本研修课程方案,深化“主动·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根据“十二五”教师培训的工作要求,在制定“十二五”校本研修课程方案时,找准问题的关键,明确目标、内容,以有效的研修策略,围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提升研修主题,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切实提高每个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学校在认真总结“主动有效”课堂的实践活动基础上,认真规划、部署新一轮的“主动有效”课堂实践活动,由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通过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专题研修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将有利于学校有效实施课程计划,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明确了活动目标:①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②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研修形式,进一步明确“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标准及特征,因地制宜,实现课堂教学的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③通过开展“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系列研讨实践活动,让“规范课堂教学”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教学”成为习惯,让“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成为素养;④教学薄弱环节点得到改进,教师自身的优课率得到逐步提升(总合格率达95%,优课率一般教师达20%,骨干教师达40%);⑤着眼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确立以校为本的活动原则:以校为本,全员参与;注重过程,强化实效;立足实际,校本特色;管理保障,奖惩分明。

(3)确定层层推进的活动方式:根据“主动有效”课堂活动的内容要求,学校采取分步实施,层层推进;即: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师生沟通,家校互动;跨校合作,取长补短;实践反思,练武提升。

(4)明确依托常规的教学要素、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具体要求,开展骨干教师的引领课,每个教师的教研公开课,依托学校信息平台的网上评课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以“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的形式指导、帮助教师成长。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教学上体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转变,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感悟体验;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注重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5)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①理念行为化。新理念是行为的灵魂,行为是理念的诠释;要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把理念化为一言一行;②内容准确性。“三维目标”具有透视、浸润、生成等特点,要指导教师们对课程内容抓住抓准,克服或多或少、或浅或止的肤浅;③教法情境化。教源于学,如语文“主题单元”,用情境支架“知识结构”,才能达成“三维目标”;所以我建议语文教师“站在纸(文本)上,撞在(学生)心上,链在(学生)情上,接在(学生)生活上”;④学法有养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要用优秀学习方法、适合学生的习惯,在教学中养成学习方法,才能实现“不教”;⑤当堂有反馈。教师常常把目标达成(或巩固)推向课后,是困惑学习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重新拾起当堂反馈的能力,才会有优质的教育。

(6)立足校本,重构研修文化的能力:①校本研修在愿景中共识。实现教学领导力的标志之一是形成校本研修文化。“立足校本”是一个基本平台,关注课程引领、注重基础规范、倡导教研合作、彰显个性特长、提升师生品质。把老师的视角、思维、行动等聚焦在课程改革上,教师们每一天都有一种专业成长的愉悦;②校本研修在重构中提升。激活了教师研修的自觉意识,校长要在重构中提升研修的质效,为此研修要专业引领和教学具体行动相结合;过程实作与行为提炼相一致;团队要求与考评激励相始终,“新课程理念”要清晰,“研修要求”要简化,“考评办法”要跟进,教师在共同行动中才会不断地提升教学能力;③校本研修在教师中行动。教师的行动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基于教研组长的行动,重在“研修制度”的落实,学期目标的拟定,学科教研组日程的安排,以及较高要求的同题备课带教活动,以解决制度和组织层面的问题;二是基于课堂中心的行动,关注教师自主反思和同伴互助,重在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的实作,一个焦点在于教材通透理解,课后的感悟、智慧的互动碰撞交流,以解决实作和反思的问题;三是基于专业引领的行动,通过带教双赢、读书论坛、成长报告、专家对话等方式,渐渐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解决成长和提升的问题;四是基于现代技术整合的行动,通过使用Word文本、PPT的模板操作,视频课例的自我观摩,FTP的信息流转,以及家长会和学校活动的PPT展示,都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师的成就感,以解决效率和创新的问题。

教研组和教师教育教学实力,是好学校的根本。校本研修的实现也就是一个学校/教研组好传统的形成,即研修文化。

要提升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校长必须关注课堂,必须具有优秀的教学领导力。

(作者系崇明县育林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