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变

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变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设计,即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设计适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计划。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信息技术的引入,对现代化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快捷地得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需要有反馈环节,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及时指导。

第一节 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变

新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设计,即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设计适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计划。具体地说,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新的教学理论,将教学内容数字化并信息化,配合现代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社会提供教育信息的教学方案,使学科的教学设计适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一、学科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现状

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科教师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一般都是沿用常规的手段,在策略上注重“刺激—反应”,因而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为“设置问题—解答疑惑—得出结论—应用知识”,从这种教学设计看,灵活多变的教与学被教师框定在一个固定模式中,这注定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较多地采用“口授、板演、演示”等灌输手段。学生不管是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只要是教师要求的,都将它记住,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行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我个性都将被教师的教学设计所框死。这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其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当前,学科教学设计缺少学生与丰富现象和事实相互直接作用的机会,因此,不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活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不可能在学习中体验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从计算机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看,在教学中启发性将得到加强。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声音、影视,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对图、影视进行由表及里,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事物发展规律,并掌握发展规律。通过生动的电子平台,与界面进行人机对话,让学习者动手,动脑,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在这种高度兴奋环境下,对于增加教学的信息密度有着莫大的好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需要改进,而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先导,科学而注重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的真正体现。

二、新技术支持下学科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系统中,只有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信息技术的引入,对现代化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数字化教学内容是关键

1.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是数字化过程的首要环节

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熟悉数字化环境,系统学习下载、上传,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用Authorware、flash等软件编制课件、节件等,学习用计算机外设(扫描仪、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获取资料,从而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数字化过程的实现将是非常困难的过程。

2.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是数字化过程的关键环节

对教学素材不能有很好地理解,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有机的、灵活的教学素材的整合。因此,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特别对教材的“关键”、“中心”等通过反复钻研,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对于素材的数字化有着莫大的帮助。

3.教师明确教学素材内容是数字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具体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数字化学科学习课题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数字化课题的重难点。

(3)数字化学习课题的能力目标(特别是网络环节的信息处理能力)。

(4)完成学习内容问题化序列,即将学生的学习课题转化为几个层次的问题:一个中心问题:确定学生学习内容的中心,一般为重点知识点。若干二级问题:为解决中心问题的二级支撑问题(一般控制在两个层次为宜)。

(5)常见生活题材的数字化。

(6)教学实验数字化(完成实验的录像并转换成AV I、M PEG、RM等格式)。

(7)数字化学生形成性习题、巩固性习题、诊断性习题。

(8)设置教研组教师的个人邮箱。

4.有机整合教学素材信息是数字化过程的核心环节

根据序列化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师根据由学习内容序列化的问题,通过校园网络的资源库、Internet、光盘等计算机信息载体,搜集与学科学习问题有关的资料,这是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的核心,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1)做好记录。有用网站的地址;网站的相关内容介绍;网站概况等。

(2)组织材料。

组织文本材料:对学科问题的说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自然现象相关的其他现象、小故事、小实验介绍等。

组织图片材料:说明现象图片,描述过程图片、形象图片等。

组织视频材料:自然现象发生、发展过程记录的视频、情景视频等。

组织音频材料:自然现象的声音等。

其他材料:说明过程的模拟动画等。

将上述相关资料按教材章节,分门别类安放在校园网空间,并完成资料的重命名工作。

(3)开展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活动。

首先,确定那些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的自然现象。其次,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编制多媒体插件,并上传到校园网资源库备用。

通过数字化教学素材,实现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信息化,可建成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资料库,配置大量的能说明自然问题的视频、flash插件、题库等,达到数字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根本性目标。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核心

教学内容数字化完成以后,即具备教与学有用的资源库条件下,信息化教学资源成为教与学过程中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教学资源库

其中文本、视频、动画、数据库、题库等必不可少。

2.构建信息发布平台

设计教师个性化主页,其主要任务是完善网页与数据库连接,特别是设计好学习中各环节的反馈。做好如下板块:①课题导入设计;②解决二级问题素材设计;③诊断学生学习信息反馈设计;④诊断学生学习的检测设计;⑤收集学生整合学习材料的情况设计。

3.整合教与学资源

整合资源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由于课堂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案的设计应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应该考虑用教师组织的学习材料去影响学生,应该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体现网络作为信息载体,其大容量、网络化、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见长于印刷书籍的特点,使学习者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获取信息。

(三)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是根本

1.导入的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网络环境课题的导入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此必须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入。

(1)情景导入设计:为了展示学科的问题情景、事物的发展情景、学科现象的发生情景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给予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应让计算机成为能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平台。

(2)问题导入设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问题展示一般以对课题细化的核心问题为主干,进一步的问题以若干个“支撑问题”为主。

(3)直接导入设计:学科中的有些内容不适宜上述导入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学习信息呈现给学生。

2.学习素材呈现设计

在课题准备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途经获取了大量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料,需要进行有机、合理整合,并将信息呈现给学生;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学习界面连接;设法运用网络手段促使学生快捷、高效取得学习信息,以提高效率。

可以以核心问题为主干,以支撑问题为分支,组成问题序列,在各个问题下配置相关的素材信息,用网页为主要呈现界面,用超链接方式实现跳转。

3.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的设计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快捷地得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需要有反馈环节,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及时指导。

在学习网页的各资源处设置访问量统计,实现呈现的各资源被访问人数统计,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哪些信息,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对信息的利用。

从题库导入相关学生课后练习,起用校园网的网络作业系统,通过该系统,让学生通过网络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时间、不同内容中,随时进行自我检测,由计算机评判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通过阅读计算机评判结果,实现快速、有效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后的解决问题情况,以便再配置进一步学习素材。

4.“模拟实验室”设计

(1)用AV I、RM、M PG等格式呈现学科的实验。

(2)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实验模型,并配上分步描述,能交换。

5.学习诊断设计

呈现不同类型的例题,给出完整的分析思路、规范的解题过程及每一步说明,以供学生完成相应的形成性练习参考。

呈现不同类型的习题,每一类型4题,在呈现的过程中,用动画等形式展示习题的所述学科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习题所呈现的信息,并在习题的后部设置完成时间(取大于X,小于Y值),要求在大于X,小于Y的时间内完成习题,超过这一限度计算机自动判断为“未完成,并记录”。利用计算机网上作业软件,即时给出正误结果,并记录学生练习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