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书馆的未来

图书馆的未来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的未来显现光明美好的前景,引起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迄今为止,“图书馆的未来”仍是一个众说纷纭、充满诱惑、令人激动和不安的议题。“然而,应该注意,图书馆取消以后,图书馆员并不会取消。”在我国,图书馆的未来研究尚未形成潮流,真正的未来研究者寥寥无几。黄宗忠近年来相继发表了“论21世纪的图书馆”和“论21

第二节 图书馆的未来

一、图书馆的未来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的未来显现光明美好的前景,引起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迄今为止,“图书馆的未来”仍是一个众说纷纭、充满诱惑、令人激动和不安的议题。

1982年,美国兰开斯特曾就图书馆的未来做了一系列大胆的预测,在他的《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一书中首先概括了早期预测研究的几种主要观点,并做了剖析,即:①技术处理自动化;②向电子存取转换;③图书馆服务的家庭传送;④受忽视的图书馆(由于用户可以从个人计算机终端获得信息资源,所以地方图书馆的重要性降低甚至可能消失);⑤图书馆将成为联机智能社区的一部分;⑥未来图书馆将出现新的功能,如直接回答问题甚至推导出问题的答案等。

他还考察了计算机技术已经和将要对图书馆及其功能产生的影响。他发现,自从联机检索和存取技术进入图书馆领域后,图书馆一直处于“解散过程”中,“从逻辑上推理,其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图书馆的消失”,“在下一个二十年(1980—2000年),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只留下几个保存过去的印刷资料的机构”。“然而,应该注意,图书馆取消以后,图书馆员并不会取消。”认为“在纸介质信息社会向电子介质信息社会过渡的初期阶段,图书馆仍然是人们为获取信息资源而常去的地方。图书馆除了提供纸印刷资料外,也提供存取电子资源所必需的终端,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利用这些资源所需的专门知识。”“在这个过渡时期的后期,随着电子信息源的重要性不断增加,纸质信息源的重要性继续下降,随着计算机终端在办公室和家庭里更加普遍地使用,去图书馆的需要减少。这时,作为一个公共机构的图书馆开始走向必然没落的道路。”

兰开斯特他所做的预测今天大多已成为现实,但正如实践已证明的那样,他主要成功在技术方面预测,他对作为机构的图书馆的预言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证实。

1982年,英国的图书馆预言家汤普森也出版了一本《图书馆的未来》的小册子,在此书中,他认为,“图书馆的结果可能是采取博物馆形式并告别印刷时代”,而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全部争论不得不归结为,“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的真正任务——信息的选择、存贮、组织和传播——仍然和历来的任务一样。技术进步产生了优越无比的技术,到时候它将取代人类目前以图书为中心的公共记忆的较大部分。为继续完成真正的任务,图书馆员的图书馆都需要进化。还必须牢记,改革的压力正在迫近,并非仅仅来自新技术的潜力,而且来自专业本身的无能为力。现在,这种无能为力已经使我们大多数的图书馆变得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只能被看成是恰逢其时,必须紧紧抓住不放。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如果不接受这种变化,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进化的牺牲品。对于恐龙,这确实将成为末日”。汤普森的上述分析之精辟可作为兰开斯特预言的补充。

1993年,兰开斯特又组织有关学者撰写了论文集《图书馆和未来:关于21世纪图书馆的论文》,在此书中兰开斯特一改大胆放言的作风而变得谨慎起来。在他的《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它们将如何作用》一文中,更多的是引用他人的实践结果和观点来考察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编目应用、主题标引和编目、数据库检索、问题解答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语气亦颇谨慎。譬如,他认为,“很少有证据支持这种信念,即具有‘智能’的设备不久将能够胜任许多现在由受过良好训练和经验丰富的图书馆信息人员执行的智力任务,就这个主题而言,许多作者看上去似乎过于乐观了”,“事实是与图书馆职业相关的真正的智力任务——主题分析、信息需求译解、检索策略以及诸如此类的工作——是难于授权给机器去做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图书馆信息人员的专业技能也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由此可以说明,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推论和预测是不够的,必须做综合的考察;预测难度极大,必须十分审慎。

兰开斯特主编的论文集中其他一些作者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如:彭尼曼(Penniman,W.D.)认为,未来的图书馆必须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必须强调文献传送而不是贮存,人们将根据它们提供的服务而不是它们控制的财产来评价它们。莫霍尔特(Molholt,P.)认为,那些威胁传统图书馆生存的信息技术的权力和复杂性正在增强,这在未来可能会使图书馆这一机构和职业比以往更有价值,当然,图书馆必须随机应变。扬(Young,P.H.)相信我们职业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种包容“任何地方的所有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的“虚拟图书馆”。根据他的方案,物理的图书馆建筑将变为一个“检索节点”。塞勒(Seiler,L.H.)和夏普雷南特(Surprenant,T.T.)则相信印本图书馆的终结已经在望,纸本印刷物正在消亡,我们职业的终极目标将是一个虚拟信息中心,在这个虚拟中心,成排的书架已置换为各种视像,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家中通过电子方式游览世界各地所贮存的信息资源。应该说,这些认识都有不同的视角,他们都是出于对我们职业的挚爱而认真地从事预测研究的。

1995年,克劳福特和戈曼在《未来图书馆:梦想、疯狂与现实》一书中认为,图书馆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未来图书馆将是一种“无墙图书馆”,但这种无墙图书馆不会取代真实的图书馆,换言之,他们所设想的未来图书馆实质上是两者的混合形式,其特征包括:①在不断增加对远程用户的服务的同时,也为馆内用户提供服务;②在继续寻求以革新的方式提供远程信息和资料的存取的同时,也要持续地把物理形式的信息资源体系(即藏书)作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工具;③必须采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扩展图书馆的工作。“未来将只有成功的图书馆,因为,如果图书馆不能获得成功,它们将停止生存。成功的图书馆将是一个热情的、信息资源丰富和不断丰富的地方,是各种文化价值观的荟萃之地,是运用所有方法为人类服务的圣殿。图书馆将继续敞开胸怀接纳各种各样的人们、资料和服务形式”。

他们认为,未来意味着印刷物和电子通信的统一,意味着线性文本和超文本的统一,意味着以图书馆信息人员为中介的存取和直接存取的统一,意味着拥有和存取的统一,意味着建筑与界面的统一。

在我国,图书馆的未来研究尚未形成潮流,真正的未来研究者寥寥无几。黄宗忠近年来相继发表了“论21世纪的图书馆”和“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等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以20世纪图书馆的研究为出发点,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依据,对21世纪的图书馆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虚拟图书馆将是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物理概念,也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是一个信息空间”。它具有以下特征:①收藏数字化;②操作计算机化;③传递网络化;④信息资源存取自由化;⑤信息资源共享化;⑥结构连接化。虚拟图书馆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它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但不是21世纪的唯一,“21世纪的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相互结合的混合体”。

图书馆未来的诱人之处就在于它具有不确定性,任何伟大的图书馆预言家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些不确定性,他们的预言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美中不足。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可能出错而放弃预测。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现状的研究,我们将永远只能跟在历史的车轮之后随跑,终有一日我们会被历史所抛弃。我们只能根据可预测的未来确定我们的行动方向和战略。

二、未来的图书馆

从国内外学者们对图书馆未来的预测,未来的图书馆可能发生以下一些变化:

全球性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进入因特网,它们必须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共建一体化信息资源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的优势。一般而言,全球性的信息资源体系是由入网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所构成的,可任由世界各地的用户自由存取。世界信息资源体系并不排斥印本型信息资源,但这类资源只能是世界信息资源体系的补充与后盾。

网络用户的迅速增长。随着宽带网进入更多的家庭,网络用户必将成倍地增加。对于网络图书馆而言,“用户”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每一个有机会上网的各国公民都可能成为网络图书馆的用户。

存取功能的增强和拥有功能的集中。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和网络用户的增多必然要求图书馆增强存取功能,具体地讲,一是要增强图书馆提供存取服务的功能,二是要增强图书馆信息人员在网上获得存取服务的能力,三是强化用户存取能力的训练。网络图书馆将更多地依赖网络信息资源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于小型图书馆而言,由于网络可以完全覆盖其信息资源体系,所以,它们的拥有功能将萎缩直至消亡,它们将完全蜕化为网络节点;与此同时,拥有功能将向大型图书馆集中,它们将承担保存人类信息资源的神圣使命。

建筑设施的智能化。图书馆将是融印本信息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兼容性图书馆”,为此,建筑设施不会消亡,但必须变化。所以未来图书馆建筑主要特征:①灵敏性,即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光线、热量、通风、电力及其他变量;②智能性,即通过遍布建筑物的传感器能够持续地报告到馆的用户数量、特定区域的用户数量、安全警报、安全区的入口情况、保护区的入口情况等;③灵活性,即建筑物内部的设计允许根据需求随时扩展或收缩空间,而遍布建筑物的电力的电子通信网网络则便于电能、电话、数据传输、电视、安全管理及数据采集等功能的内部互联。至于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划分,主要有4个区域:一是日常管理和活动区域,二是收藏印本信息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区域,三是贮存数字化信息资源并面向网络提供服务的区域,四是为人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终端设施的区域。

从图书馆信息人员到网络信息人员的转变。未来图书馆信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将更多地与网络有关,他们与其说是图书馆信息人员,不如说是网络信息人员。但是,印本信息馆不会消失,只是数量减少而已。

未来图书馆可能仍然称之为“图书馆”,但也可能易名为“信息中心”“信息资源中心”或“网络中心”。对于仍行使采集、保存和拥有职能的图书馆,其名称变换的可能性比较小;对于放弃拥有、专事存取的图书馆,其名称变换的可能性大。

综观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谓变,是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范围、信息载体的类型、信息用户的多寡、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图书馆建筑的结构与功能、图书馆信息人员的观念与专业技能、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图书馆之间合作关系等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谓不变,是指作为图书馆内核的信息资源体系是不变的,以有限的信息资源满足无限的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矛盾是不变的,通过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维护、发展和开发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是不变的。

我们坚信,无论未来如何变化,只要人类还需要思维,社会就需要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人的使命将是永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