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的未来

报纸的未来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纸的未来谢琼,男,1983年生,甘肃敦煌人。并为报纸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报纸目前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种限制出版的禁令被废除,英国的出版得到自由,英国出现各种新闻性出版物300多种。

报纸的未来

img46

谢琼,男,1983年生,甘肃敦煌人。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服务于一家外资旅游公司,从事豪华游轮的国内航线整体策划、运营工作。因为热爱新闻事业,于2009年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

摘 要: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报纸的未来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媒体,以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报纸、杂志,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作为一种人们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的媒介形式,报纸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选择。

文章第一部分讲述了报纸当前的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未来。通过对三个主要国家的报业发展历程的再现和分析,来给读者呈现一个更清晰的对过去以及现在的认识。第三部分分析了报纸未来发展的可能的趋势,以及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并为报纸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媒介恐龙 正在消失的报纸 知识税 曾格案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衰落期 挑战

中国古代就有报纸出现,称为“邸报”,始于唐宋。但是这和当今意义的报纸并不是一回事。现代的报纸起源于欧洲。世界上最著名的印刷博物馆之一——德国古腾堡印刷博物馆发现一份1605年印刷的请求书,据此,该博物馆认为是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报纸在1605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德国《通告报》。《通告报》是某个叫约翰·卡洛勒斯的人印刷出版的。1604年,他购买了一个印刷厂,1605年夏天开始用印刷机印刷报纸。这封被发现的“请求书”是卡洛勒斯写给斯特拉斯堡议会的。他请求市议会保护他的出版权,不要让其他人印刷他印制的报纸。由此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了报纸。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报纸目前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人们通过它了解当前的时政消息,经济信息,娱乐体育新闻,等等。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报刊亭、茶馆、餐厅,咖啡厅,甚至各种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等等,都有报纸销售或免费供人阅读。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广播、电视、电脑网络,以及现在流行的各种新媒体,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这直接影响着报纸的未来发展之路。

早在1994年,美国未来学家迈克尔·克莱顿就将报纸称为“媒介恐龙”;《华盛顿邮报》的媒介批评家霍华德·库兹则称报纸产业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2004年,美国北卡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预测: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2008年,他又在《美国新闻学评论》发表《未来的精英报纸》一文,在该文中,他说:“日报报纸读者数量将更加急剧地下滑”,事实上,“最后一个每天读报的读者”的消失时间将早于2044年10月。”按照当前媒体发展的态势,以上这些学者的预测或判断或许不无道理。

在探讨报纸的未来发展之路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报纸过去的发展历程。

初期的报纸和杂志是混同的,有新闻,也有各种杂文和文学作品,简单地装订成册。对于这个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通常笼统地称“报刊”,英国、法国、中国早期的“报刊”概念,便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英国和法国从18世纪起,报纸与杂志开始明显地分离,中国在本土出现现代“报刊”后约20年,报纸和杂志的分立得到明确。

报纸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宣传品。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报纸时期。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权来说,主要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党报时期,相当多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报纸,每份报纸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

下面从三个主要国家的角度来了解报纸发展的历史。

一、英国

欧洲是现代报纸的发源地。我们先来看看报纸在欧洲的发展。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不久,报纸便在欧洲流行起来,消息报道的来源一般都依赖于联系广泛的商人。而这其中英国最具代表性。

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英国在中世纪就在贵族中间流行各种手抄新闻。早期内容主要是宗教,文学方面的。1621年,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阿切尔翻译荷兰或德国的新闻刊物,定期出版了《新闻周刊》,英文“News”一词首次出现在刊名上。当时政府规定,只能报道国外政治。

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种限制出版的禁令被废除,英国的出版得到自由,英国出现各种新闻性出版物300多种。

查理二世复辟后,《牛津公报》诞生,这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在英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报出版至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1861年,“知识税”的完全废除,报纸成本降低,内容较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失去了独霸报坛的地位,英国大众报纸开始全面发展。大众报纸有这些特征:1.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2.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4.内容上除了少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体育新闻以及种种软新闻;5.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这种报纸有别于资产阶级的上层报纸(Quality Papers),因为它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平民百姓,因此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发行量大增。

20世纪80年代后,古老的英国报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放缓了前进的步伐。为了生存,英国各报开始改革,采用新技术,调整组织结构,以避免被新的报刊所淘汰。目前,经过调整,英国只有十几家全国性报纸,而有超过1300多家地方报纸。

二、美国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欧洲移民进入北美。殖民地大量兴起。商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报纸的创办和发展。富有的商人非常愿意出资帮助创办出版物,以刊载商业广告,传播政治经济信息等。

1630年,在波士顿建立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被认为是美国新闻事业的摇篮。1638年,坎布里奇出现了第一个印刷所。由于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波士顿成了新大陆的文化中心,具备了创办报纸的前提条件。但是,初始阶段,美国报业的发展,还是受到了英国的限制,1662年,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通过了第一个限制新闻出版的正式法案。规定出版物要经审批,发送许可证后才能出版。1668年,英王在定期指令中规定:任何人不得拥有可以进行印刷的印刷机;没有首先取得许可证,也不得印刷任何小册子或其他印刷品。另外,最初殖民者开发荒野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从而顾不上发展报纸,而英国开来的每条船上都带来英国的报纸,满足了当地人们对于新闻和信息的需求,因此,即使是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美国第一份成功的报纸也直到1704年才出现。

1690年9月25日,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开办了一个兼营书籍的咖啡屋,这里很快成为上层人士及文人墨客漫谈政治的场所。大量信息的流通,促进了一张通俗低廉的报纸的出现——《国内外公共事件》。该报纸每月出版一次,随时增刊。兼顾国外新闻和本地消息,在选材上首先报道重大事件;注重猎奇性;报道时注重夹叙夹议;风格简明扼要。但是在出版的4日后,殖民当局禁止其发售并勒令收回。

1704年4月24日,约翰·坎贝尔创办的《波士顿新闻信》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报纸。1700年,约翰·坎贝尔接管波士顿邮局,利用邮政的便利向其他殖民地的特派通讯员提供信息。他吸取《国内外公共事件》的教训,稿件送审被审批后印刷。该报将官方消息、车船信息、街谈巷议等编成新闻信,供政府官员、殖民总督阅览。该报延续72年,在创刊初期领过政府津贴。在革命期间因为支持保皇党而被捣毁。

18世纪30年代的“曾格案”是美国新闻自由之路上的里程碑,当时美洲的出版商已不再需要政府的批准,但为了禁止报纸发表对政府不利的言论,报纸需对自身的言论承担事后的法律责任,就是所谓的诽谤法。曾格在1733年11月创建《纽约周报》为反政府势力陈述观点。报纸的文章大部分体现平民派领袖的观点,多是批评总督和地方议会的内容。报纸受到民众的欢迎。但新任殖民地总督以“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曾格进行起诉。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阻挠,判曾格无罪。该审判确立了新闻自由中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的权利。这对于今天我们严格限权自由主义论者关于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学说,是至关重要的。而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通过,则使得美国的新闻自由从法律上得到了确认。

目前美国有日报1456种,周报和其他专业性报纸近万种,是世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2003年的数据,全美国每天报纸销售约5400万份。传统报纸也逐渐与新媒体融合,1500多家日报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网站,步入网络化时代。

三、中国报业的发展

现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是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同时开始的,最早的用中文出版的现代报刊和最先在我国用外文出版的现代报刊,都是外国人首先创办的。外国人在中国办报以传教为名,实为为入侵中国做宣传。这一阶段外国人在中国从事报刊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宗教色彩浓,外文报公开宣传殖民政策,以侵略者态度和语调议论中国各种现象。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人不能在中国活动,因此报刊传播范围小,中文报刊出版中心在马来半岛,外文报刊则在香港、澳门、广州。其目的是通过宗教宣传和近代科学知识征服中国人心。在办报过程中出现由宗教性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的趋势。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数字已经接近200种。这些报纸评论中国时政,推进不平等贸易、商业新闻和评论,推行殖民政策服务,目的使中国殖民地化,成为西方资本倾销商品场所,使清朝成资本主义国家附庸。

四、中国资产阶级办报活动的开始

1874年1月《循环日报》创刊,最早开始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宣传,首创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区别于以传抄上谕、奏折为主的古报和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主的外报。此后“办报立言”成了资产阶级报业的传统。主编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作家。他的政论文直抒胸臆,立论鲜明,文不华丽,通俗易懂,开“报章文体”先河,为后人所效法。改良派办报的特点之一是报刊宣传紧密联系时政,改良派的领导人物都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特点之二是非常重视政论的作用,涌现了一大批报刊政论家,创造了一种新颖的政论文体“时务文体“。其意义在于: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宣传,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地位,新闻业务多方面改革,政论写作方面出现了“时务体”,涌现了政论家和最早的政论报。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1900年1月25日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报道和宣传革命活动,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政府官员的卖国罪行,呼吁反帝救亡运动,抨击保皇势力,以通俗、犀利的文笔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以及民族主义的思想。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冲破封建统治者的网罗,在海内外广泛开展办报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内,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展开办报竞争,立宪党人主办的报刊各类政府官报陆续出台,外商投资创办的报刊也有一定的发展。

六、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约16年,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报纸和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全面发展的时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的影响,民办的商业报纸进入它的黄金时期。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推动下,各种宣传新思潮的报刊相继问世,党的报刊也由此诞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几任民国总统都曾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过迫害,出现过“癸丑报灾”那样的办报活动的低潮,但并没有遏制各类报刊发展的势头。中国早期的广播事业也诞生在这一时期。

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时期,是国民党各级党报大发展的时期。京津沪等大城市和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几个主要城市的民办报纸,在夹缝中求生存,也获得了一定的空间。共产党主办的报刊,先是在白区秘密出版,继而在苏区边区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公开出版,由小到大,发展更为迅速。通讯社和广播事业,也有长足的进展。国民党当局曾颁布过近百种各式各样的法规,对进步和革命的新闻出版事业实行限禁,但都未能得逞。

八、新中国办报活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报业有了全新的发展。有步骤地进行了新闻事业的恢复和改造工作,建立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需要,报纸大量增长。“文化大革命”的那十年,报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78年至今,则是中国报业变化巨大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新闻事业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报纸的种类和期发行量成倍增长,新闻媒体的总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以报纸为主体,逐渐转移到电视、报纸、期刊、广播、通讯社、新闻摄影、新闻电影等多种媒体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新格局。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品种、多特色、多功能,能够满足各种受众需求的新闻媒体体系。

以上是一些报纸发展的相关历史,了解了这些相关历史,接下来谈谈报纸的未来发展之路。

互联网的崛起,使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读者量有了大幅的降低。一个人上了网后,在传统媒体上花的时间会大幅的减少。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字,美国人平均在互联网上花的时间已经超过报纸,调查显示,在上网有固定时间的人群中,平均每人上网的时间已经和他们看电视的时间等同——都是每星期14个小时。而且网龄越久的,看电视的时间就越少。网龄5年以上的网民,上网时间已远远超过看电视时间,更不要谈报纸了。报纸,可能像发电报一样,几十年后成为一个怀旧的名词。

报纸像其他产品一样,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瑞典的罗伯特·皮卡德教授把西方报纸的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联系我国的情况来看,尽管报纸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比西方晚,但在21世纪的头几年,报纸同样进入了“衰落期”。

2005年,由于全国报纸印刷总量的陡然下跌,业内惊呼“报纸印刷遭遇‘寒冬’”。而在美国报纸行业陷入困境的2008年,我国报纸的印刷总量也同比减少2.45%,为16年来首次下降。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最明显的优势是方便携带、收藏和深度报道。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电视和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使得“深度报道”这一报纸的“专利”也受到挑战。今天,随着3G手机和大屏幕电纸书的出现,其信息容量、易携带性和声画合一等诸多特色,已使得报纸的优势风光不再。

根据2009年中国国民阅读率调查显示,目前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但是下一代的报纸读者呢?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其中18~30岁的青年人普及率一直领先于其他年龄段,再过30年,这一网民群体的年龄就是48~60岁,涵盖了社会上最具话语权和购买力的主流人群。他们和比他们更年轻的一代人(18~30岁)都是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那么他们更加偏向的必然是“在线阅读”。

根据以上这些情况,很多人可能要认为报纸肯定要消失了。必须承认,报纸的未来发展必定要经受考验,报纸会经受衰落的挑战。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报纸的本质并不会改变。报纸英文为“newspaper”,消亡的可能是“paper”,而绝非“news”。目前科学家在开发可折叠,不反光,超轻薄,带记忆体的E-paper。报纸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其他的一些形式,例如电纸书,手机报等,继续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

[3]埃得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82

[4]〈今日美国〉如何发到260万:环球时报.2005-1-17

[5]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