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的移动接收终端

未来的移动接收终端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手机:未来的移动接收终端手机正在从一种移动通信终端逐渐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视将成为固定接收终端,手机将成为未来最理想的移动接收终端。再次,手机的互动性强。相比传统媒体,手机报纸的“互动性”是另一个突出优势。

二、手机:未来的移动接收终端

手机正在从一种移动通信终端逐渐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手机作为媒体具有更大优势:它比报纸更互动,比广播更自由,比电视更便携,比电脑互联网更普及。因此,无论是从手机的普及度、技术创新的速度,还是从手机作为媒体的特征与功能来说,手机都有可能引领未来移动接收终端。

1.多媒体移动接收终端加速融合

随着包括手机、PDA、掌上电脑、便携阅读器、车载接收设备等移动信息设备的普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多媒体移动接收终端正在呈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之势的动力来源于媒介融合,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和新媒体网络、手机等的融合推动了移动接收终端的融合,催生了多媒体移动接收终端的融合。数字技术在多媒体移动接收终端的应用,使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现代技术的魅力,享受到了媒介融合所带来的便利。

2.电视将成为固定接收终端,手机将成为移动接收终端

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速,移动接收终端也越来越丰富,产品可谓推陈出新,层出不穷,而其中多媒体移动接收终端的融合已是势不可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视将成为固定接收终端,手机将成为未来最理想的移动接收终端。

2004年“下一代手机与移动终端国际论坛”通过就多标准多功能多模式手机、智能手机、时尚手机、手机视觉成像技术等技术专题的研讨,揭示了下一代手机与移动终端的出路。

2007年,iPhone、Gphone成了炙手可热的词汇,就连微软也提出了Mphone(Multi-phone)的概念,认为手机应该融合多种无线技术、多种输入技术和多种应用功能。随着3G技术的推进和发展,手机将跨越所有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所有传播形式;并且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也必将把现有媒体的特性融为一体,即把网络即时性、电视直观性、广播覆盖性、通信快速性、报纸信息性聚集一身,突破传播时空的限制,以海量、快捷、互动、无界、多媒体等特点引领新媒体领域,成为未来最理想的移动接收终端。

(1)手机产品层出不穷,用户数量稳步攀升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手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据统计,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全球移动通信用户超过21亿,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同时,使用手机短信的人已远远超过使用E-mail的人,而这一数据还在保持着高速增长。种种数据显示,手机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必备的消费品,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手机不仅拥有其他媒体和移动接收终端无法比拟的庞大的用户群,而且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即承载了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优质化需求的多媒体数据服务的特征,也成就了其成为未来移动接收终端的霸主地位。

首先,手机的随身性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必备物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兼具通信工具和媒体功能两者于一身的手机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享受到图文并茂的新闻信息,这是手机这种新媒体越来越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手机能实现精准传播。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手机的随身携带性,使得手机成为最方便快捷的多种媒体移动终端。因为,当我们收到新的信息时,一般来说,都会在知晓的瞬间打开来阅读。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是,报纸可以不买,电视可以不开,广播可以不听,但是因为手机不仅具有媒体功能,还具有通信功能,因此手机上有新的信息时,受众不可能不收看。可以说,手机媒体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或者说,受众对于免费赠送或者有偿订阅的信息,是无法抗拒的。还有,手机的快捷性也是其突出的亮点。以手机报为例,当传统订户订阅的报纸还在印刷厂、邮局的时候,手机报的新闻已通过手机送到用户的面前;而且,手机报纸依托传统媒体强大的采访能力,具有互联网无法替代的独家性和本地性,是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手机的随时随地性成就了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从这个方面来说,作为未来的移动接收终端,手机当之无愧。

再次,手机的互动性强。相比传统媒体,手机报纸的“互动性”是另一个突出优势。传统大众传媒一般是点对多点的单向传播;而手机报纸则可以做到点对多点、多点对点、点对点的多项传播,传播形式相当广泛。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媒体”接收新闻,还可以向其他用户转发新闻;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进行“短信报料”、“短信投票”,而这一点对移动运营商推广数据业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手机的个性化服务。第一,表现在使用方式上。手机的多媒体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选择短信、彩信、WAP等多种方式收到图文并茂、音视频俱佳的新闻信息。第二,表现在内容设置上。内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了各取所需、更具有针对性的分类资讯服务,如天气信息、重大新闻等。而这种尊重用户需求的分类传播是传统平面媒体难以做到的。(2)

随着网络的宽带化和运营模式的确立,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将会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最先了解新闻信息的新媒体。

(2)媒介边界日益模糊,3G技术成就手机多媒体

面向未来,随着国内3G商用的逐步推进,传统报业、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将加速向移动终端汇聚,手机媒体业必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手机短信、手机新闻、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以手机为载体的新型传播形态已经纷纷涌现。

手机报纸:继2004年7月18日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实现了手机用户与报纸的互动后,2005年1月11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杭州移动公司合作,在杭州联手推出了华东首家“手机报纸”。此后,众多媒体相继跟进,江西、广东、四川等地报业集团纷纷试水手机报。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300余种手机报。根据中国移动2008年3月19日发布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07年底手机报付费用户已高达2355万,而“飞信”活跃用户也有1281万之多。

手机电视:2005年1月1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上海移动合作的手机电视“梦视界”试播,该服务提供6套直播电视节目及VOD点播;3月,国家广电总局给上海文广颁发全国首张IPTV执照,准许其开办以电视机、手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据悉,目前已经有上海文广、南方传媒、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以及400余家网站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即视频牌照。

2006年的世界杯,某调查公司发起了一项5国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约32%的人通过手机跟进世界杯比赛。可见,手机媒体的传播价值正在得到人们的肯定。(3)

2008年一项关于城市手机媒体用户信息需求的调研显示,在众多手机媒体业务中,有30.4%的用户已订阅手机报,4.8%的用户正在使用手机电视。据奥美及中国移动调查数据,手机电视用户数占到WAP业务用户的10%~12%;已经使用过手机电视的用户数目前达到600万人左右。(4)

手机电影:2005年10月,由手机拍摄,通过手机播放的《苹果》诞生,制作者北京电影学院陈廖宇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手机电影。12月,冯小刚推出手机电影《手机,打死也不说》。一时间,各单位纷纷宣布将进军手机短片、手机电影市场。

手机小说:2005年11月,小说家千夫长继2004年将4200字的手机小说《城外》18万元卖给SP之后,又以同样的价格,出售了第二部手机小说《城内》。12月,何立伟、刘齐、周晓枫等6位作家和写手与相关公司签约,成为国内首批手机文学签约作家。有人甚至声称2006年是“手机阅读年”……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之外,还有手机音乐、手机动漫、手机游戏、手机商务交易等衍生的手机媒体形式。这些现象无一例外地说明,传统媒体或者艺术样式选择手机作为其传输工具,都是看好手机具备的强大的传播功能和潜在的受众市场。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正在和新媒体网络、手机等加速融合,不仅各种媒介边界日益模糊,而且新旧媒体的媒介融合推进了手机向多媒体方向的发展,手机正在日益成为未来信息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达到了6.27亿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4.1%,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拉大到2.76亿户。超过美国、日本和印度总和,稳居世界第一。(5)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我国,手机等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仍然很低,还不到50%,移动通信的买方市场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空间。

中国网民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2.6%,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这几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习惯借助网络来了解信息——网络在改变公众了解信息渠道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的消费趋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产业的繁荣,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和信息中心的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就增加了2265万人,比2007年底增长了将近50%,手机正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图书馆”或“阅览室”。

(3)手机媒体争夺战已经打响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被认为是当前电信业最被看好和最具前景的业务之一,在有效促进经济消费、带动电信业持续增长以及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争夺移动运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2008年5月,中国电信业的重组不仅打造了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格局,而且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我国电信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意图。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经过重组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已成为固定、移动全业务运营的企业。此次重组和合并,昭示着中国电信市场由此进入了“三国演义”的争霸时代。

2008年10月1日,中国电信正式运营移动业务,升级为“全业务运营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宣布在未来3年内,将陆续投资800亿元用于升级、改造、优化移动网络,力争2009年年末全国城市的网络质量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品牌“天翼”CDMA手机,具有聊天、E-mail、宽带漫游的特征,以“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为核心定位,尝试着向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迈进。基于中国电信的强大网络优势,“天翼”品牌所强调的全业务综合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话音沟通服务。用户可通过更加丰富的游戏、娱乐、影音、社区群体等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体验天翼手机“科技创新、自信、时尚、活力”的品牌个性。

中国移动已选择上海和广东作为试点,正式开放188号段,塑造3G业务品牌。据悉,中国移动已建设完成的10个城市TD网络覆盖率达到同区域2G网络覆盖的95%,语音接通率超过95%,掉话率降到3.6%以下。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启动了TD二期工程建设,预计2009年上半年将实现包括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重点城市在内,总共38个城市的TD网络覆盖。

中国联通获配的3G号段为186。据规划,联通将在2009年年中前完成大城市WCDMA网络部署,并在2009年年底前实现中型以上城市的3G网络运营。

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从桌面电脑转向移动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在未来将称霸于世界。手机作为媒体所拥有的6亿多的庞大潜在用户群,超过了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因此谁在这一市场率先抢得先机,谁就能在3G时代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国电信业的三巨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显神通,积极开拓和争夺移动领域的市场份额。而报纸媒体、网络媒体以及技术服务商也不甘示弱,纷纷对手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争先恐后地开发手机的媒体功能。手机报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无论是报业还是运营商都计划利用手机报“跑马圈地”,为3G业务先行“圈”住用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