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类

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类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中小学图书馆是利用文献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来实现的。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的启动与实施,也给图书馆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中小学图书馆要确立目标,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才能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图书馆自身优势使其成为学校开展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第二节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性质、作用与任务

一、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性质

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除必要时称“中小学图书馆(室)”外,一般均称“中小学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中的一种类型,它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1991年8月由国家教委制订的和2003年3月由国家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修订》)第三条中均规定:“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也就是说,学术性、教育性、服务性是中小学图书馆最突出的特性。这三个特性,一般图书馆都具备,但中小学图书馆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要求。

(一)学术性

中小学图书馆的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图书馆是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的机构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中小学是面对全国几亿人的教育工作,有许多教育和教学上的问题需要研究。而要开展研究工作,必须从搜集资料、占有资料做起。只有掌握了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广泛了解哪些问题过去已做过哪些研究,取得过什么成就,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继续研究,才能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有较高的起点,并避免重复,少走弯路。而图书馆内收藏有各种文献资料,还有各种工具书和数据库,这些都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

2.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是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广泛搜集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科学地加以整序,使之系统化,然后有目的地提供给教师,这些工作实质上是对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筛选、组织、提炼、报道和传递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是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前期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也可以说是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本身是一种学术性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才有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做好藏书搜集工作就要从浩瀚的文献中进行选择,把符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学科、各种类型的文献以及适合教师教学参考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文献选择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如果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没有深入地了解,对各种年龄的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没有研究,就不可能进行文献的选择。图书馆对搜集来的文献还要进行组织和整理,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这种组织知识体系的工作也是一种具有学术性的工作。图书馆将馆藏文献有针对性地传递给读者,在读者和藏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就必须了解读者的阅读要求,熟悉馆藏文献的内容,这种工作需要馆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知识,这种服务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具有学术性的工作。此外,不少中小学图书馆为做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开设了图书馆使用法、文献知识、读书方法等方面的讲座或课程。讲课教学都是在深入研究文献知识,掌握中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总结图书馆业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凝聚着图书馆工作者的丰富知识和辛勤的劳动,这项工作也带有较强的学术性。

(二)服务性

中小学图书馆是利用文献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来实现的。因此,中小学图书馆是个服务性机构,服务性是其主要特性之一。其服务性主要表现在:

中小学图书馆以文献为工具,通过文献的借阅、宣传、推荐等,来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要。它是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向读者进行教育而服务的,因此是一种知识性的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服务的实质是“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也就是说,要将图书馆收藏的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文献推荐给最需要利用它们的读者,努力开发文献资源,使“书尽其用”,尽量发挥所藏文献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向他们推荐和提供他们最需要、最感兴趣的书籍;在藏书与读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水平很高的服务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首先,要有和蔼的态度,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对读者要主动热情,对工作要不畏艰苦,不怕麻烦。其次,在了解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要求,懂得一点心理学,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和读者服务工作。第三,要熟悉藏书、现代化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对馆藏文献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好书刊推荐工作,充分发挥藏书的作用;第四,要掌握一定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方法,善于引导中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善于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读书方法。

(三)教育性

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中小学生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启动与实施,也给图书馆带来机遇和挑战。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知识传播的媒体中心,课堂教育的延伸,课外教学的基地。因此,中小学图书馆要确立目标,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才能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图书馆担负着传递信息的情报职能,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办学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图书馆的作用不可低估。

①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学校的职能是育人,育人首先要育德,学生只有思想品德好,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学校图书馆作为一个思想意识传播媒介,在掌握中小学生阅读方向、阅读范围乃至品位上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影响巨大,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书馆的文献要经过精心挑选,内容健康,对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图书,能有效地抵制和杜绝,避免对中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文化科学素质方面而言,必须在智力和能力方面下功夫,单靠课堂几十分钟授课,显然不能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另外,学生之间存在着智力和能力的差异,教师授课的节奏快慢、难易程度很难掌握,难免会造成学生中“吃不饱”和“消化不良”的两种现象。因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阅读文献进行慢慢地领会和理解,能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阅读丰富的文献能扩展视野,能够培养良好读书习惯,锻炼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善于从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精华,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③提供素质教育“场所”。图书馆自身优势使其成为学校开展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小学图书馆是一个学校“公共性”场所,广大师生不但可以经常利用这个场所进行交流、求知,而且在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读书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文明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思想,激活智慧,美化心灵,从而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达到提高素质的效果。同时,现代化的图书馆设备,又能使师生“快、准、精、全”地获得所需信息,为“教”和“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小学图书馆的学术性与服务性是统一的,没有学术性的服务,将会使服务工作陷于琐碎的事务性的借书、还书工作,失去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灵魂;没有服务性的学术研究,将会使研究脱离图书馆的实际,流于空谈。所以中小学图书馆应将学术性与服务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就中小学图书馆来说,主要的属性还是教育性,离开了教育性,中小学图书馆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二、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中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机构,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配合课程,辅助教学

紧密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是中小学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中小学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各科的有关教学参考文献和课外读物,分别提供给师生参考使用。中小学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它的藏书除一部分供教师使用外,大部分藏书要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所选文献要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同时还要能够配合各科教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图书馆要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既要做好面向学生的服务工作,又要做好面向教师的服务工作。配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书刊时,最好与各科教师密切配合。图书馆要经常从新到书刊中挑选能够配合有关课程或有关章节的文献,推荐给有关的任课教师,然后请教师精选后,向学生宣传,供学生借阅。与教师密切配合,一方面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巩固并扩大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知识的不断发展、更新,要求教师讲课要经常补充新的知识。为此,教师需要查阅很多参考文献,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充实教学内容。不少中小学图书馆按照各科教学的需要,从各种报纸、杂志上搜集有关的资料,按课程进度编成索引,为教师备课提供较全面的参考文献。这些经过长期积累和科学整序的教学参考文献,可使教师在备课中广征博引,充实教学内容,在讲课时,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发智力,进行综合教育

开发智力,进行综合教育,是中小学图书馆的又一重要职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各门学科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这些新学科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学科间的彼此联系和渗透,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日趋密切,各学科彼此孤立的状态逐渐被打破,深刻地影响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那种孤立地按学校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必须从中小学起,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向学生进行综合教育,重视对学习智力的开发。而图书馆正是学生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中蕴藏着古今中外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是知识的宝库。图书馆的职责是将知识宝库变成知识喷泉,把书刊中所含的各种知识尽量开发出来,供给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刊,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把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等培养贯通起来,给学生打下较宽广的知识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内容有多方面:

1.科普教育

要引导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前提下,博览群书,开阔视野。特别是在高中学生中,要引导他们“文理合流”,使他们不要把知识面搞得过窄。特别是科普知识的教育,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了解国内外科学进展的新情况、新趋势,使学生从小树立追踪新情况的习惯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科普教育可使学生接触到许多知识,从而认识到人类知识的博大精深,提高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这对开发智力,培养创造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2.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美育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促进青少年认识问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图书馆通过优雅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气氛,高尚的读书风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优秀的文学、艺术书籍的阅读,可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感受。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讨论、座谈等,可提高青少年对文艺的鉴赏能力,这也是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3.图书馆知识教育

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和利用各种文献,将使他们终生受益。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图书馆目录和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及借阅书刊的手续等,使他们掌握自己独立地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其次,要进行文献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应用工具书的能力。图书馆进行工具书知识的教育应超过课堂查字典教育的范围,可向他们介绍各种百科全书、手册、指南等的使用方法,使学生从小就具有会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学习中或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独立思考,培养能力

未来社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各种知识,而且要求善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这就需要从小养成各种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从中小学图书馆来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图书馆通过图书宣传、图书馆使用法及读书方法的指导,可使学生培养起查找和选择文献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在同类书刊中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优秀的书刊,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查找出所需要的文献,养成独立地寻找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书刊,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凭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是不易培养起来的。在图书馆自由地选择、浏览、阅读书刊,可以启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促进思维意识的觉醒。图书馆利用壁报、板报等形式,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这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或举办读书座谈会、图书讨论会,可促进学生深入领会所读书籍,分析书中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并用口头表达出来,这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鉴别和欣赏能力等都是很有益的。

(四)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中小学图书馆在青少年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操的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小学图书馆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图书馆所特有的方式方法,例如,各种图书宣传方式或组织阅读各种有教育意义的书刊,向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品质教育以及远大革命理想教育等,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图书馆通过各种优秀读物,可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得到有益的启迪。通过阅读各种书籍,还可以使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条理化,而大量少儿读物中渗透着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丑陋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鲜明,并通过形象的说理和艺术感染力,可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引起少年儿童的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此外,利用历史读物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历史读物的阅读,使学生认识到旧中国的灾难深重,新中国来之不易,从而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增进了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了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热情以及未来报效祖国的责任心。通过阅读文艺作品或举办各种文艺性的读书活动,可以寓教于乐,融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中小学图书馆的任务

中小学图书馆的任务,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已有明确规定:“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具有中小学特色的藏书体系

1.积极地收集文献

中小学图书馆应结合本校特点和实际要求,积极收集各种文献。中小学图书馆文献的结构要合理,要注意兼顾学生、教师的不同需要,收集与之相适应的各类文献。

中小学图书馆的藏书应包括必备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还要收集大量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刊。为此,要制定符合中小学特点的文献收集标准、及时适当的剔除陈旧过时书刊的原则等。文献收集工作要注意保持文献的连续性、完整性,尽量做到品种丰富、复本适量;还应该根据本校特点,形成特色藏书。

2.科学地整理文献

对从各种途径收集来的文献,应进行科学的整序工作,使文献按照知识体系形成有系统的藏书。这就需要进行文献登录、分类、著录、编制各种卡片目录和书目数据库等。

文献登录应建立总括登录和个别登录两种帐目,完善书刊的登录制度。

文献分类应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的分类应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

图书著录应以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为依据,期刊著录应以国家标准《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为依据。

中小学图书馆的目录设置卡片目录或书目数据库。中学图书馆(室)卡片目录应设书名目录和分类目录。小学图书馆(室)要设书名目录。

中小学图书馆应采用分类排架法,以便于师生利用藏书和工作人员管理藏书。

(二)开展书刊借阅工作,提高书刊利用率

中小学图书馆(室)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外借、阅览、宣传推荐等服务工作,并发挥班组图书角、图书箱的作用。

(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内容包括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

(四)做好为教师服务的工作

中小学图书馆要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文献,注意传递最新文献信息,解答教师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条件好的图书馆应根据各种教学的需要,编制专题书目、索引或数据库,供教师查阅使用。

(五)积极参加协作活动

中小学图书馆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图书馆(含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业务上的辅导与支持。有条件的可参加本地区组织的协作网,开展各种协作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