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拓思考的空间,提高孩子自主探究的能力

开拓思考的空间,提高孩子自主探究的能力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弈》一课的教学片段,就是老师把阅读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为学生开拓了思考的自由空间,巧妙的引导学生自编角色,自选思考角度,在自读自探中自悟。通过交流,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逐步形成对《学弈》这则故事的寓意的认识。为弥补这个检测环节所出的误差,我们还在学生阅读完毕后,让每个学生向老师或家长讲述自己对《学弈》这个故事的理解,使学生能在老师或家长处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

开拓思考的空间,提高孩子自主探究的能力

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江伟英

作为老师,我想:要能顺应孩童的天性,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去主动探究和发现,就一定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蕴涵的许多新理念和要求,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积极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要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我们的教学中,应改变由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要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

2004年6月本校青年教师陈老师上《学弈》这一课时,就根据新课标要求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文注释读懂全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情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

【《学弈》的教学片断实录】

当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学弈》这个故事,并解释出古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是师傅不如师弟智慧高吗?”说:“不是这样的。”之时,老师立刻引导学生思考……

师:“曰,非然也。”你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1:是弈秋说的。

师:还可能是谁说的?

生2:是师傅。

生3:是师弟。

生4:是孟子

师:为什么?

生4:因为《学弈》是孟子写的。

师:分析得有道理。

生5:是旁观者说的。

生6:是后人说的。

师:大家说的都有可能。好,那就请选其中一个角色,想想他是怎样作分析的,然后写下来吧。

生:老师,我用古文写行吗?

师:如果你想用古文写,我当然支持你尝试用古文写了!

(学生个个积极动笔,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争着发言。)

生:我认为师弟会对师兄说:“不是因为师兄不聪明,是因为他不认真听师傅的教导,才使他学习的结果不如我。”

生:我是弈秋,我只会说一句话:“哎,吾之失莫过于此。”

师:看他说得真好!是个为此懊悔的师弟呀!

生:我是后人,其实我看这两个徒弟是一样聪慧的,但为什么后者学不好呢?是因为他没有专心听。

师:说得有理!

生:我是师兄,我会说:“是其不专罢了。”

师:刚才从各个角度来谈论这个故事时,都想到哪些成语了?

生1:专心致志。

生2:三心二意。

生3:一心二用。

生4:全神贯注。

生5:心不在焉。

生6:全心全意。

生7:胡思乱想。

生8:魂不守舍。

师:能用上当中的成语说说你学了这篇古文后明白的道理吗?

生1:我明白了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生2:我明白了学本领要一心一意,不能一心二用。

生3:我明白全神贯注、全心全意地学习,才能学好本领。

生4:我认为学习时心不在焉、魂不守舍,整天胡思乱想的人是不能学好的。

……

【课堂评价】

一、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诲:

俱:

弗若:

然:

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四、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告诉我们(  )。

五、结合注释读古文,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注释:①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②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③亦:也。④二者:指鱼和熊掌。⑤兼:同时都得到。⑥舍:舍弃。⑦取:选择。⑧生:生命。⑨义:正义。

【课堂评价表】

img370

【分析】

中、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活动一般有着明确的阅读目标及阅读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中一般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他们一般都可以阅读对背景知识要求较少的文章。由于受到自己的知识、词汇量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更关注所阅读的文章整体的情境建构,即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在他们的阅读过程中,更为关注的是语言材料信息的获取。

《学弈》一课的教学片段,就是老师把阅读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为学生开拓了思考的自由空间,巧妙的引导学生自编角色,自选思考角度,在自读自探中自悟。

课堂上,有每位学生各自在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基础上对《学弈》这则故事的寓意进行独立思考;有同学之间合作攻关的探究成果。通过交流,达到互助互补、互激互促,逐步形成对《学弈》这则故事的寓意的认识。让学生能在自主探究中感悟故事所揭示的,做事情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最后实现成果共享,并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就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中,切实在课堂上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分析概括等语文综合能力。加上课后的课堂评价表,就可以评价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语文能力水平发展情况:

(1)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联系上下文和凭个人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反思】

1.在阅读课中,教师的“导”最好的境界应该是起到激趣的作用

在阅读中,教师究竟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重在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接触古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使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以思考“‘曰,非然也。’这句话是谁说的?”这一问题引发孩子丰富的联想,让孩子选其中一个角色,想想他是怎样说的。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理解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主动寻求答案的欲望。

2.评价工具如何才能具有更强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所以,通过测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程的热爱。在学生阅读交流完毕以后,我当场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一方面,为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力达到哪个层次;另一方面,学生也在现场测试中找到了与别人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但现场检测到的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与每个学生的实际的水平还是有些距离,因为有时单靠学生自评、互评还是不够准确。为弥补这个检测环节所出的误差,我们还在学生阅读完毕后,让每个学生向老师或家长讲述自己对《学弈》这个故事的理解,使学生能在老师或家长处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