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几个阶段(世纪年代至今)

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几个阶段(世纪年代至今)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观点的支持下,这一时期的创造力教学程序基本上都强调发散性成果的重要性,创造力培养的焦点在于提高个体的发散性思维水平,其造成的影响延续至今。1.发散性思维培养研究阶段。这一时期创造力培养的焦点集中在提高个体的发散性思维水平上。这一时期的研究突破了发散性思维的单一层面,一批更为复杂的创造力训练程序出现了。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托兰斯的创造力研究已经超越他原来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四特征理论。

第二节 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

20世纪50、60年代创造力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吉尔福特,他提出了智力的结构理论,指出创造力是通过发散性思维加以实现的观点。在这一观点的支持下,这一时期的创造力教学程序基本上都强调发散性成果的重要性,创造力培养的焦点在于提高个体的发散性思维水平,其造成的影响延续至今。70、80年代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更复杂的训练模式。托兰斯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90年代以来的研究出现了生态学的观念。也就是说今天在创造力的开发时,必须考虑到各种不同的个人因素、程序因素和情景因素,即创造力的全部生态环境。下面对这三个阶段作以较为详细的介绍。

1.发散性思维培养研究阶段(50—60年代)。这一时期的代表学者是吉尔福特。这一时期创造力培养的焦点集中在提高个体的发散性思维水平上。至今,一些学者还在探讨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吉尔福特的研究为创造性思维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动力。他提出了智力的结构模式,该模型认为智力由操作或思维过程、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构成。他进一步区分了5种操作类型,其中的两种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吉尔福特和他的助手发现,发散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后期的研究中,吉尔福特又添加了精致性的特征。吉尔福等人的研究确立了发散性思维在创造力中的地位。所以这一时期创造力的教学程序都强调发散性成果的重要性。许多目前流行的创造力训练程序都发端于这一时期,这些早期的训练程序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上的发散性思维材料。基于发散性思维所研制的训练材料,研究者建立了许多针对不同年龄和水平学生的训练程序。

2.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阶段(70—8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突破了发散性思维的单一层面,一批更为复杂的创造力训练程序出现了。在这一时期,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扩展为一个五阶段模式,涉及用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两者的许多特殊的策略。另外,产生式思维模式程序是用以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的。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托兰斯的创造力研究已经超越他原来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四特征理论。在他的研究中,越来越强调“创造性教学和学习”的背景和环境。

在这一时期,德波诺(E.De Bono)的“侧向思维”的理论引发了人们对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策略的一系列探索。其中,“科尔特思维程序”已经被应用于课堂环境和商业领域,参加者分布于欧洲、北美和南美的许多国家。另外还有许多训练程序,如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案、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案、问题解决的训练程序、哲学推理训练、决策训练等,也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普度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案的研究也明显增加。另外还有一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方案,如“智慧之旅”、“未来问题解决”、“多重天赋模式”等都起源于这一时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主要的进展在于由原来集中于发散性思维,主要关注评估与培养的第一程式转变为强调评估的多种标准和对复杂的技能和过程的培养。

3.目前的生态学观念。这一时期在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研究上,人们越来越强调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初级阶段的一些关键变量之间平衡的重要性。近几年来,人们进一步强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加工的内部成分,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策略与真实情景中个人自然的解决问题行为之间的关联。今天在进行创造力开发和培养的研究中,必须考虑到各种不同的个人因素、程序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