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分析框架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分析框架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校文化的定位要从学校自身出发,在达到基本的学校文化内涵要求后,着力发展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培养独特的文化内涵,建设“特色学校”。“特色学校”一词在我国官方正式文件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关于特色学校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学者们从自己独特的学术背景和思想认识入手,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学校制度文化是相对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言的。

第二节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分析框架

学校文化内容中的层次论把学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对象论则从学校中的群体组成部分出发,把学校文化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学校行政人员文化、和学校有关的社区文化;学校中的任何对象都在接受学校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作为主体切实地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为此,本书将对象论所指向的学校文化一并概括为行为文化。学校文化内容中的任何层次都离不开行为者的实践,同时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行为者都受到不同层次学校文化的影响,他们创造着学校文化,也是学校文化氛围最直接的感受对象。因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中四个密不可分同时又相互联系的部分。本书的分析视角主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

同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求每个学校每项工作都做到极致优秀是不切合实际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校文化的定位要从学校自身出发,在达到基本的学校文化内涵要求后,着力发展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培养独特的文化内涵,建设“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一词在我国官方正式文件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将学校发展与特色联系起来。该文件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关于特色学校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学者们从自己独特的学术背景和思想认识入手,提出了不同的定义。这里采用赵福庆提出的定义:特色学校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学手段。[1]

本书结合学校文化内容的层次论和对象论,并在突出每所学校自身的特色上,理解学校文化,将各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分为以下五部分(见表2-1)。

1.物质文化层面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由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各种物质成果,通过他们给人以一种感情熏陶和启迪。学校物质文化是表层的外显的学校文化,一般包括标志文化、建筑文化、单元板块文化、网络文化等。

2.精神文化层面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方式,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或大多数学校成员接受、认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从学校价值观、学校办学目标、校风、学风等几方面出发。

3.制度文化层面

学校制度文化是相对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言的。钟启泉先生指出:“制度文化是作为一种制度的学校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学校教育目标、课程、课时表、教科书与教材等,它们集中体现了社会对于新生代必须习得的文化内容、文化价值的要求。”制度文化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长期形成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4.行为文化层面

行为由人发出。学校成员主要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这三类人,行为文化也主要针对这三类人。

对于校长,主要研究其工作的环境、自我的建设(学识、胆略、人格、价值观、领导风格等)和培养教育(考察学校、交流、理论认识、实践探索等)三方面。

对于教师,主要研究价值观念、教学素养(专业成长)和人际交往(与校长间、教师间)三方面。

对于学生,研究其个人行为、班级行为和社团行为。

5.特色内容方面

此部分关注学校的与众不同之处,它可以是学校的环境布置(物质文化)、教育理念(精神文化)、管理方式(制度文化)和师生行为(行为文化)中的一面或若干面。

具体到现实中,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实际,选择独特、鲜明的办学品质,加以重点发展、弘扬,直至成为自己的品牌。

表2-1 学校文化建设内容框架

img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