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2011年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面向宁波市开设的1000多个指令性项目和自主选课教师培训项目中,针对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培训项目,可以说一个也没有。进行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参加相应的专题培训是权利,也是义务,而组织教师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培训经费是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足够、合格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师是实施和发展小班化教育的基础与前提,而现有基础教育的师资和师资培养,决定了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是当前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必由之路。本节主要就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培训的内容、方式等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解决足够、合格的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问题,需要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要求加大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

(一)足够、合格的教师是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与设备是推行小班化教育的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教师方面而言,足够、合格的小班化教育的师资是小班化教育推出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小班化教育的推出,必然需要新的,而且比以往大班教育更多的教师。没有足够的教师,小班化教育就成无米之炊。如果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足够的合格的小班化教育的师资,必然影响小班化教育的成效和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人们对小班化教育改革的看法,最终影响到小班化教育的推行和发展。有教师数量的保证,而没有相应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师专业素养,小班化教育则就成为“挂新瓶,装旧酒”的教育,不仅不能实现小班化教育的目的,也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就我国基础教育实情和国内外已有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经验,解决足够、合格的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问题,小班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即通常所说的教师培训是小班化教育推出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是当前推行小班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这是由于小班化教育推行所带来的教师数量增加和职业标准要求改变所决定的。小班化教育的推行,一方面传统的大班教育必将逐步减少,大量从传统大班教育中培养出来,并从事同样大班教育的教师,必然要成为从事小班化教育的教师。而小班化教育引起的时空结构的变化和个别化、个性化等教学,以及小班化教育所伴随着的标准提高,新的评价等改革,将给这些教师提出一些与以往不同,要与小班化教育相符合的职业要求。这就需要为这些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场所、培训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培训,比如小班化教育理念、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关系和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等。

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班额规模缩小,相对传统的大班教育需要有更多合格的教师。而当前的各级各学科新教师培养大多还是针对大班教育的,如果一些新增师资要成为小班化教育的教师,新教师要进入小班化教育师资队伍,在原有新教师上岗培训基础上,还需要增加小班化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比如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小班化教育下小学(初中)数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小班化教育的课外活动组织与管理,等等。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要求加大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

由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特殊性,势必要求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培训与当前大多数的教师培训相比,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而当前对于这一专题的教师培训和相关的培训研究还不能满足小班化教育的发展需要。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现状是: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无论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是具体的操作和实施,都已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扎扎实实,渐入佳境。而另一方面,对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培训:一没有专门培训机构;二缺少相关培训项目;三培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就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全面实施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来看,浙江省的广大中小学教师都按照《若干规定》要求在贯彻执行,每个中小学教师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24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且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但是,在2011年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面向宁波市开设的1000多个指令性项目和自主选课教师培训项目中,针对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培训项目,可以说一个也没有。又如,2011年6月的“宁波市宁海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90学时集中培训规划(讨论稿)”,18个培训项目,没有一个是有关小班化教育方面的。这一现状与当前宁波市的小班化教育实际,与小班化教育发展趋势相比,显得非常不协调。说明小班化教育专题的教师培训,无论从政策层面,培训机构的任务,还是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方向需求等,都需要有极大的改变和加强。

二、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可行性

小班化教育的推出和发展需要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而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和政策提供了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政策保障,正在运行的师资培训平台和培训机制不仅使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可行,而且其培训的质量是能保证的。

(一)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定提供了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政策保障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并于2011年全面实施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为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0年12月7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若干规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师加快专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和迫切愿望。

《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参加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教师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

对于所有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时间,《若干规定》第5条规定: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中小学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时间的计算不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教师周期内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24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

对于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若干规定》也规定: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可见,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管道已经打开,我们只要在上面规定中作一些对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补充规定或专项要求。进行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参加相应的专题培训是权利,也是义务,而组织教师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

(二)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保证了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是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经济基础。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如果没有教师专项培训经费,无论送教师出去参加专题培训,学习考察先进经验,还是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进行高质量的校本培训,都是很难的。如果要长期进行,那是更加困难或不可能。

《若干规定》规定:教师培训经费,按办学体制和责任,由市、县(市、区)政府为主负责筹集,省级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适当补助奖励。各地财政要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校要按照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教师培训经费。

市、县(市、区)应统筹使用本级财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除留不高于30%比例经费用于本级指定培训项目外,其余部分原则上按人均以学校为单位下拨经费,适当兼顾培训类别、人数,确定单位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

教师在县域内自主选择参加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360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培训费用应由本级财政和学校全额保障。

教师经学校批准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凭培训结业证书和实际培训课时数,在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内报销培训经费。

《宁波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细则(试行)》在培训经费上,在执行省的《若干规定》基础上,还规定:“学校要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预留骨干培训、专题培训、校本培训、学历进修及其他需要学校统一支付的培训经费,合理确定每位教师年度专项经费使用数量。”

由上可知,在这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和培训经费保障下,只要对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培训不仅可行,而且在现有培训平台和培训机制下,是有质量保证的。

(三)当前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平台能够保证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质量

目前浙江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申报和教师培训报名,主要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研发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管理平台”(httP://122.225.201.248/login.3sPx)。“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主要是提供给浙江省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及所在学校、各级教育局及所辖培训机构四类用户使用。在此平台上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申报、报名复核、录入培训成绩;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报培训科目、评价教学质量;各级教育局审核培训项目,查看报名情况,统计分析年度培训完成情况、分析教学质量等工作。

在这一“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下,小班化教育研究专家可以通过其所在培训机构申报以小班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项目,已经或将成为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则可以在此“平台”自主选择相应培训项目;已经或将要进行小班化教育的有关中小学,也可通过此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这种“双向互动”“自主选择”“超市模式”的项目申报和学员选报形式,从培训的操作层面保证了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培训质量也可获得可靠保证。

三、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

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是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核心,是解决足够、合格的小班化教育师资的关键之一。以下结合小班化教育的理念、特点和要求,就小班化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内容

针对小班化教育特点和小班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应以小班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的小班化教育观念、小班化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知识结构和个性发展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相关的培训课程及教学活动。主要课程模块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模块

小班化教育以教育公平理论、教育价值理论、教育规模与效益理论为基础,强调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6]具体来说,涉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小班化教育关系、新时期成才观与小班化教育教学观念;小班化教育中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小班化教育的师生心理健康、师德修养教育;小班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的学习和研讨。通过培训使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及新课程改革等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树立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更好地实施和推行新课改理念下小班化教育。

2.小班化教育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模块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小班化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小班化教育学校管理方面培训,就是要解决当前一些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存在的问题,比如方向偏离、制度不定、哗众取宠,将小班化教育实验变成牟利性质的经济行为,或小班化教育是学校招生不足的无奈之举,等等。这方面的培训涉及小班化教育管理条件、小班化教育办学标准、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建设标准;小班化教育质量评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的学习和研讨。为使小班化教育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可以以“小班化教育校长培训”“小班化教育教导主任培训”“小班化教育总务主任培训”等分类、分块加以实施培训。

3.小班化教育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模块

师素质是一切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中除教育理念学习之外,还应开展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素养提升的培训,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分析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相应的新编教材,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小班化学科教学。具体而言,培训内容包括:学科本体性知识拓展,课程标准研读与教材分析,学习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国外教材分析与案例研讨,国内不同版本教材比较分析与讨论,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

比如,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统计与概率”内容要求的改变,可以开展“数学教师‘统计与概率’专业知识拓展和教学研究”培训;也可开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前后的比较及相关研究”培训,以提高参训教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理解和把握。

4.小班化教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优化模块

教学过程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要较好地完成小班化教育教学任务,必须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各种小班化教育教学媒体的功能及其教学适应性、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知识、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评价与选择、教学媒体的优化与选择、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

5.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体验模块

主要是组织培训教师到一线的小班化教育学校去考察研习,包括课堂教学观摩、培训学员同课异构教学实践、专家点评、同伴点评;小班化班级管理考察等。通过小班化教育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的现场观摩、分析和研讨,通过评课说课、教学设计、培训学员同课异构上课等,提高小班化教育教学实施能力,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二)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方式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以小班化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方向,着眼小班化教育的现实背景和存在问题,遵循“以小班化教育要求为方向,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原则,以集中脱产研修培训与分散在职校本培训为基本模式,以专家引领、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等为培训主要形式。

1.培训的基本模式

(1)集中脱产研修培训。已经是或将要成为小班化教育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脱产一段时间,到经过批准的专门的培训学校或机构进行小班化教育系统性的或某专题性的集中培训学习。培训时间可以是3~6天(24~48学时)的中短期培训,也可以12天、半月和1月的长期培训。中短期培训是专题培训为主,长期培训可以是整体的、系统的,也可是专题的。培训对象可以分为:新教师、一般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和总务后勤管理人员等。主要采用专家引领、问题解决和教学实践等培训方式。这种培训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经费保证和刚性的任务要求。

(2)分散在职校本培训。它是一种已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内部所开展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小班化教育方面的学习培训。可以以一学年为一培训周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专家辅导、同伴互助、教学反思、成果展示等方式。

2.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

无论是集中脱产研修培训,还是分散在职校本培训,培训方式应注重实效,注重培训教师的参与和互动。按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目的、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培训学习方式。主要包括:

(1)专家引领,专题讲座。由小班化教育教育理论或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学者,结合小班化教育要求或学科特点,进行专题讲座。学习小班化教育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教育科研知识;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等。(2)名师示范,案例教学。可以由小班化教育经验丰富、有一定影响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开课,培训教师观摩听课,课后进行研讨分析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名师的课堂录像、教学设计,通过研讨分析,专家点评,分享名师个人成长与教学经验。(3)教学反思,问题解决。在脱产集中研修培训模式中,可以将培训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名师带徒的形式,在名师指导下,学员撰写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开设教学研讨课,个人教学反思,名师现场诊断,同伴互评。如果是分散在职校本培训,可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学科研讨小组,一周一次问题提出与汇总,一月一次问题解答与研讨。每人一本问题解决与案例设计本,每学期汇总成册,学校进行总结、评比和展示。(4)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主要在分散在职校本培训模式中采用。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开列学习书单,自主学习,定期交流,开展小班化教育沙龙,进行专题读书报告会,一学期或一学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可以是论文报告会、小班化教育教学研讨课等。

(三)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要求

1.专题讲座与“自我反思与交流”相结合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在发挥专家专题讲座的优势同时,要积极倡导培训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及培训教师之间的“自由交流”。专家在讲授相关理论、观念和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培训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为其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由交流”的条件和机会。

2.教学现场观摩与充分研讨相结合

从教学实践出发,以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专家的点评课等为载体,使培训教师通过听课和评课,对他人以及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增强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研、教改意识,使自己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的小班化教育的优秀教师。

3.问题研讨与行动方案设计相结合

针对当前小班化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开设相关主题研讨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通过培训教师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经验分享,让教师在问题研讨中受到感悟,提高培训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前期集中脱产培训学习与后期分散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

培训教师带着“问题”走进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专家指导,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回到小班化教育的工作岗位,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小班化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加强小班化教育教师持续的职业发展培训是小班化教育可望获得长期的、整体的和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

【注释】

[1]《步出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及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组:《抓住机遇,促进上海小学教育现代化》,《上海教育》1998年第6期。

[2]斐娣娜等著:《发展性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3]丁安廉主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4]亓秀梅:《小班化教学的人际互动分析》,2004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38—44页。

[5][美]坎贝尔等:《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427页。

[6]庞红卫:《小班化教育的历史考察与问题研究》,2001年浙江大学硕士论文,第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