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化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小班化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体会,我们也深感小班化教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在这些方面尤显突出。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点,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新思想。对于从事小班化教育的教师来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小班化教育的教师要具备的教育理念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先进教育思想;一是小班化教育的先进理念。

第一节 小班化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叶澜教授认为,未来教师素养包括: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征;理解与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结合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体会,我们也深感小班化教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在这些方面尤显突出。

1.教育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

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点,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新思想。这些新的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于从事小班化教育的教师来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小班化教育的教师要具备的教育理念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先进教育思想;一是小班化教育的先进理念。

(1)先进的教育思想

当前主流的先进教育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说法不同。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师生观和正确的评价观是最为根本的。

①正确的教学观:一个人的教学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决策,起指导和统帅的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班化教育的教师首先要面对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师,要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把各种学习方式密切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完善发展;要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的权威转向重师生的平等交往与对话、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以及由重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

②正确的学生观: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行为的基石。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马克思说过:“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这种特殊性就是差异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抽象概括的原则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孩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这种差异当作一种教育的资源,一种教育的基础。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性的,教育的活动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过程性的,教育的活动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性格、意愿和知识基础。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思考,学习的方法不能移植,知识的体系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正确的师生观: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彼此之间是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关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老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是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共同成长。

④正确的评价观: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功能。

(2)小班化教育理念

在拥有当前主流的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把握小班化教育的先进理念。我们认为,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而有个性地发展。具体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①教学均等

教学均等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机会。春秋时期的教育学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就是一种教育均等的思想。原来的大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照顾不到班级中的每位个体,许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同时,面对过多的班级人数,教师选择的是同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确定的是同一个教育教学目标,只满足了部分同学的发展需要,大多数同学享受不到真正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权利和资源,是教学的不平等。在小班化教育中,我们要利用学生人数少的优势,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享有充分的关爱。简而言之,就是要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服务。

以人为本

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在现代质量观基础上的小班化教育,就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个体性、充分性与主体性。就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

其次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配合与点拨,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教学观。正如叶澜教授所呼吁:“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③尊重差异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由于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人格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理解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小班化教育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施以切合个体的教育,使每一个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而有个性的发展。

国外有研究表明,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随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越来越大,但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种资源加以珍惜开发。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时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们的教学中,就要努力寻找这样的教学策略,既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又促进个体的最充分发展。小班化教育为我们提供的时空优势,使我们能够做到教学上的个别化与个性化,如同服装设计量身定做。例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设定不同的目标。

2.知识结构

现代教育要完成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任务,就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知识结构。

从学科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小班教师的学科知识,一方面要具备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观念、思想方法及前沿发展概况等知识;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教材的综合化、开放化,多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还要求小班教师要掌握各门学科的要点,在教学中能将各门学科有机地、科学地融合在一起,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样,从发展的角度看,小班教师还要有身兼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思想准备。因此,小班教师只有具有丰富的、扎实的知识底蕴,才能成功地胜任教学。

从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小班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和深刻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班教师在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一些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工具性学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看,教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将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从教育学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小班教师首先要具备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还要具备学科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学习论和课程论)和教材教法的知识。更要具备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应用的专业知识,比如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课程开发等等。这是每一位小班教师的工作和角色的丰富化决定的。

3.教育能力

我国近年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教师的能力。良好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加速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适应新的变化与需要。教师能力作为履行教师职责的适应程度和承受水平,是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

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这是因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讲授知识和管理学生。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的能力结构发生新的改变。小班化教育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尤其要强调以下四方面的能力要求:

第一,合作交往的能力。小班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具备合作交往的能力。一方面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教学过程将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交往的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将建立一种“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学会与学生交往,改变以前教师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传道授业的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合作中的首席。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实践使得教师在课程的综合化方面,要求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再者小班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与教育管理者之间,与家长之间在新旧观念、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必然会有一个冲突与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特别需要教师建立与其他教师、教育管理者及家长的相互支持与合作,否则教师仅凭个人的单打独拼,很难形成教育合力,很难取得教学改革的成效和进展。

第二,教学管理能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可推卸地承担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对我们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新的要求。

首先是按小班化教育理念来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与设计能力,这种能力对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是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小班化教育由于师生彼此交往增多,学生个性充分张扬,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不仅较以往有所不同,而且还要使管理本身成为一种教育力量,这将会增加许多新的管理内容和难度。

比如,小班化的班级管理要形成教师和学生以及同学之间以相互信赖为基础的交往空间,为此,教师必须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加以尊重,但学生毕竟是缺乏自制和自觉行为能力的儿童,这一过程中,教师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必然与以往不同,班级管理的难度也会较以往加深。

再如,小班化教育的班级环境建设是形成班级文化的一个重点。小班化教育的教师怎样充分利用并发挥小班的空间优势,创设适合学生发展而又独具个性的教室环境,是以往大班教学较少涉及的新课题。

由南京市教育局主编的《走向优质教育》一文中,提到了八条小班化教师专业能力:小班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小班化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小班化教育课程的开发能力;小班化教育方案的设计能力;小班化教育小组教学的组织能力,小班化教育的个别辅导能力;小班化教育学生发展的评价能力;小班化教育的自我反思能力。这八项能力是对从事小班化教育教师的管理能力的细化要求。

第三,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科研的意识与需要、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而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则更应强调研究能力的要求,这是因为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只是刚刚开始。作为新生事物,还有许多课题有待探索,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探索一套符合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艺术;如何对课程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形成一套适合小班教学的课程;如何处理好借鉴国外小班化教育的经验与继承传统教学的关系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每一位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为完善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教师成长的后劲。与学生共进步,与小班化教育同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自我成长的途径、方法很多,但教师每天要完成比较繁重的工作,怎样处理好工作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怎样借助工作的平台提高自我专业素养,每一位教师都要依靠自己,依据自我特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促进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培养自身的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4.心理素养

教师的心理素养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它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小班化教育的推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

①教师角色的需要

首先教师职业的独特角色地位,使得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差异,以人为本,对学生等距、等高、等爱,这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不仅会影响师生的关系,更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②教学任务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教师要培养好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自己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不仅是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还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每一个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接受各种教育的,心理活动积极的,就会主动地去接受教育,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反之。所以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心理系统的初步知识。

③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共同进步是小班化教育工作的一个明显特征。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保证小班化教育教师间、师生间进行合作与分享。同时,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让同事间彼此分担问题,共享成功,互相交流教学信息和经验,这是小班化成功教学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小班化教育实践中的压力、矛盾和冲突,也才能使小班教师们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减少工作的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