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本知识是“事物本身”的不完全表现

书本知识是“事物本身”的不完全表现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事物本身”的历史性和异质性。“事物本身”的历史性表现为生活世界中所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向人类显示自身的不同侧面。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门类的知识都不能完好地再现“事物本身”。

二、书本知识是“事物本身”的不完全表现

因此,“书本知识能否再现事物本身”便成了问题的关键,因为如果书本知识能够将其所涉及的“事物本身”完好地再现出来,那么师生就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拥有一个完美的生活世界;如果书本知识本身不是一个完好的摹本,不能将其所涉及的“事物本身”完好地再现出来,那么师生就不能仅仅通过书本知识而回到生活世界。

书本知识与“事物本身”虽然构成了一种表现与被表现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圆满,因为书本知识只能成为“事物本身”的不完全表现物,只能将“事物本身”不完整地再现出来,这是由书本知识与“事物本身”两者共同决定的。

一方面“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事物本身”的历史性和异质性。“事物本身”的历史性表现为生活世界中所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向人类显示自身的不同侧面。“事物本身”的异质性表现为总体的异质性和个体的异质性:从总体角度看,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矛盾所构成,并不遵循同一律和不矛盾律(4);从个体角度看,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具体的事物所构成,而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异质的: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是由各种各样各自独立、相互排斥的杂多的“理”所构成,其中,没有哪一种“理”能够将其他的“理”逻辑一贯地统一起来。(5)

另一方面书本知识具有时代性和逻辑同质性。书本知识的时代性主要表现为任何知识都有其创造者,任何创造者都不是上帝,都不具备“上帝之眼”,因而并不能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尽收眼底”,进而使得书本知识只能成为“事物本身”的阶段性摹本,其所再现的只能是处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事物本身”,而不是其全貌。书本知识的逻辑同质性则主要表现为任何知识都必须遵从逻辑的同一律,即任何知识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必须相互支持,而不能相互矛盾:一就是一,多就是多,它们之间不能同时是对方;相似就是相似,不相似就是不相似,它们之间也不能同时是对方。(6)书本知识的逻辑同质性与具体事物的逻辑异质性决定了书本知识只能是具体事物的不完全摹本,只能从某一视角再现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能将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一网打尽。视角的引进一方面使得书本知识可以在逻辑融贯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洞察事物的某方面特性,另一方面书本知识将原本存在于一体的各种属性机械地分割开来,然后利用各种门类的知识对这些属性分门别类地加以论述。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门类的知识都不能完好地再现“事物本身”。

综上所述,书本知识与“事物本身”之间所构成的不完整的表现与被表现关系决定了书本知识的真正使命在于尽可能地将所涉及的“事物本身”完好地表现出来,决定了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不是书本知识这一表现物而是书本知识所要表现的“事物本身”这一被表现物,决定了课程理解活动必须在依靠书本知识的同时抹去书本知识以便回到书本知识所涉及的“事物本身”,回到生活世界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