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来新市民教育服务的开展

外来新市民教育服务的开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也不例外。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往教育:让他们明确文明懂礼、文明交往的意义和作用。为了让外来人群尽快融入当地人群,要重视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对外来人员开展“当地习俗”教育。所以安全教育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事关社会的和谐。

第三节 外来新市民教育服务的开展

为了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研究构想,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外来新市民培训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构建

我们培训地主要目标是提升素质,所以培训内容就围绕素质来设置。

从外来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本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可从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两方面进行设置。

img20

针对上表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1.注重道德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主要抓四块。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法律素质。遵纪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外来务工人员也不例外。外来务工人员为什么要提高法律素质?首先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务工经商不但需要道德规范来调整,而且需要法律规范来保障。务工人员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在权利受到侵犯时,都需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以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素质?首先,要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重点学习与他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法律常识、计生政策等。其次,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处处以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不断增强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各类法律知识培训班,丰富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让他们走上依法务工、勤劳致富之路。

(2)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品德修养。道德是指关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是与非、美与丑等的看法、原则和规范的总称。道德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个人的内心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支撑的社会生活准则。加强道德教育,是弘扬我国优良传统的需要,是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需要。

外来务工人员怎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呢?首先,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次,要遵守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努力做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所要求的“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升文明意识。围绕培养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意识,可以开展做文明市民、文明职工活动,倡导文明经商、文明做工。在有条件的企业组建流动党员支部,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居住地组建骨干队员维稳队伍,协助负责周边居民的社会治安;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学法、懂法、用法”,争创平安企业、平安社区的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往教育:让他们明确文明懂礼、文明交往的意义和作用。

(4)开展人文习俗教育,加快相融渠道建设。为了让外来人群尽快融入当地人群,要重视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对外来人员开展“当地习俗”教育。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当地风土人情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多了解一些本地的习俗习惯,增加一些精神方面的相融内含。对促进相互沟通具有一定效果。近两年我们通过“生活讲堂”、“百姓讲堂”及辐射等形式开展当地人文习俗内容的培训共18期,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受教育人数达2000人,增强了外来务工人员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2.注重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素养。主要从三方面开展。

(1)加强就业宣传,保障就业安全。首先要做好就业指导:向外来务工人员介绍当地企业人才需求、岗位用工信息等;畅通用工方与求职方的信息渠道,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就职条件,要主动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如通过区就业处用工需求信息网与镇就业保障站,开展用工对接洽谈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创造条件。近几年我镇每年都要举办一期大型用工洽谈会,仅2007、2008年就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其次要做好有关法规的宣传:如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的教育,要使他们既要“知法、懂法、守法”,又要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两年我们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班达45期,培训人员3100多人。

(2)拓展培训方式,提升岗位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岗位实践,尤其是要注重操作性的技能,即在本岗位上如何提升自己的操作技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所谓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是指劳动者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熟练技能和知识。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是外来务工人员必备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的竞争,实质上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智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教育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多样化、细密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知识,则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

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培训。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积极参加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班,着重加强技术培训,同时把职业培训和扩大就业相结合,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力争拿到全国通用的技术等级证书及上岗证,以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动收益。

(3)加强安全教育,保障平安幸福。包括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外来务工人员离乡背井、“舍家弃子”,目的是为了多赚点钱,回去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见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的。一是要加强生产安全教育。包括操作过程中的用电、用水、规范化操作要求等。二是生活安全教育。如家庭用电、用气、骑车、游泳及孩子管带教育等各种安全教育。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受伤害的都不仅仅是当事者一个人,而是会牵涉到许许多多的家庭。所以安全教育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事关社会的和谐。

二、辐射式培训运行机制的探求

辐射式培训机制是如何运行的?辐射式培训若要正常有序地进行,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外聘是一条途径,但只适合于骨干班的学员,而针对于全体员工的培训,师资全靠外聘,一方面聘请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经费难保障。所以只能想其他办法,即自己培养。我们通过一个中心组织(即骨干班),将有关的政策法规、公共道德、人文素质要求及技能培训信息先对骨干班学员进行宣传培训,在对骨干班学员培训的基础上,将重要的内容印制成简报或函授教育的资料,由骨干学员去宣传落实,每个人负责50-100个外来务工人员,并要求每个人把资料或有关问题带回家,争取让每个家庭成员或周围的朋友都能了解我们的宣传内容,这样我们的一个骨干学员就可能从带动100个人变成带动300-500个人,那么50个骨干成员就可以带动2万-3万;最终就能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如下图:

img21

由上图可见,每个企业向我们输送的是学员,但通过我们培训,返回给他们的是“师资”,所以我们这个“骨干班”其实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师资”培训班,通过骨干班的培训,使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辐射式培训的网络。

三、辐射式培训组织管理的探求

要探求辐射式培训的组织管理,重点是要完善对骨干班的建设机制。我们可以从骨干班学员的条件、选择、培训、辐射及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探求。

1.骨干班学员的条件。

骨干班学员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应具备有关条件,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在我地工作具有2年左右时间,且思想政治素质好。一个人能在当地工作2年左右,说明对这里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认同,在同一群体中可能会有一定的“知名度”;思想政治素质好,对弘扬先进文化,带动身边的同事会有积极作用。

二是责任感、事业心要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对自己和他人负有责任。人生的责任不可推卸,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的正是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我们不仅对自己负有责任,我们还对别人负有责任。正是责任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负责任是一种生活态度,不负责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作为骨干班的一名成员,只有具备较高的责任感、事业心,才能在群体中起到积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三是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骨干成员实质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师资班”,不仅自己要学、要会学,重要的是要去引导、教育他人,要去真正当一名老师。所以没有文化基础是不行的;没有文化基础不仅对所学的东西理解会有困难,更不用说去教育、引导他人。没有一定的业务技能也不行;没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在同事、同行中会缺乏威信,同时对引导、带动作用会有一定影响。

四是在所工作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带动性(或在所暂住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骨干成员在自己周边的人群中有一定影响力,其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示范、宣传、引导、带动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办骨干班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五是乐于奉献,不计较得失。因骨干班学员的学习、宣传等各种活动大多是不占用工作时间,也就是说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如午餐时间、晚上或休息时段,若斤斤计较、没有奉献精神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2.骨干班学员的选择。

一是通过企业选择。借助骨干班开展的培训,不是单纯的仅仅为了开展外来人员的教育而教育,还要通过教育培训促使外来务工人员提高责任心,增强责任感,不断为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和谐氛围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所以由企业选择,利于把握人员的先进性、示范性和影响力。(企业中就业的、有责任感、事业心强的中层以上的骨干外来工)

二是通过社会选择。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不能局限在企业职工,还要考虑其他行业,如建筑业、服务业,尤其是创业服务者,通过对他们的引导教育,对带动其他人员的创业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所以平时选择骨干学员要深入各行业、各类服务业,物色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员加入到骨干行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或来自某一地域范围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外来务工者)

三是通过骨干班学员去选择。骨干班学员在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我们的办学目的、培训要求及需要发挥的作用有所认同,对骨干学员的条件也有所了解;同时他们又生活在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中,对在同一企业及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外来务工者的情况比较清楚。哪些人责任心、事业心较强;哪些人思想品德较好都比较清楚。所以他们去物色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社会上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的其他外来人员。)

四是学校物色与自荐结合。对骨干班学员要求文化层次有一定的代表性,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来自的省市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在上述三种途径选择的同时,学校还要综合考虑,以便把来自各方的人员、各个行业的人员、各个层面的人员都包含在内,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服务不留空白。

3.骨干班学员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所谓示范:是指做出榜样或典范,供人们学习;作为骨干班的成员,自身要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在企业中也好,生活中也好,要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能激励带动身边的人热爱学习、认真工作。

二是宣传作用。所谓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议事日程,agenda)的讯息表现手法。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宣布传达。二是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三是传播,宣扬。所以作为骨干班的学员要善于将先进文化、人文修养、道德礼仪不断向周围的人宣传;同时还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引导作用。引导的含义:一是带领,领路;二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做到传播先进文化、和谐礼仪、社区文明等公共道德知识。

四是带动作用。带动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机械设备、经济文化,也可以是环境气氛、人文思想。而骨干班成员所应该带动的主要是环境气氛、人文思想,要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气氛,使人们树立一种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

五是号召作用。所谓号召:是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人们发出召唤,使其完成预定的任务,有召唤,招聚的意思。作为骨干班的成员就是要有号召力,号召周围的人共同遵守公共道德、安全常规(如安全生活常识、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及文明礼仪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从而可以增强他们遵纪守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平时的管理就以抓“骨干”为主,这些骨干就是我们的“师资”队伍,定期联系、定期交流、定期培训;通过我们的培训,他们回到自己的企业、自己单位再去宣传,达到扩大教育面的作用。

四、辐射式培训方法的探求

利用《学习报》、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文娱活动、征文等多种形式;构建学习型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

培训要能取得实效,必须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种培训方式。

1.集中法。把受训人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中教育。形式可以分为宣讲与讨论。

(1)宣讲团成员宣讲。宣讲团成员包括教师、骨干班学员及有关其他老师。一是依托学校自身平台,充分利用社区场所、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场所。对在企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骨干班学员“送教进社区、进企业”,使外来务工人员足不出厂、不出远门就能参加培训。由于是利用本企业的骨干成员进行培训,培训时间比较好掌握。哪一班次有时间,就对哪一班次的员工实施培训。还可以采取灵活培训时间,利用职工倒休、周六、日休息时间,或早课时间(早上7—8点),合理解决了工学矛盾;对于空余时间基本固定、居住地点相对集中的外来务工人员,采取集中办班,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对于从事个体经营服务、组织程度不高、居住又相对分散的外来务工人员,充分发挥骨干班学员的作用,采取分散宣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实行灵活管理。

(2)讨论法。对于观念、理念教学及有关活动的开展一般不用宣讲的形式。如培训主题的选择、道德理念类的常识、文体活动的开展,可以组织部分人员,采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我校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的拔河比赛、才艺比赛及相互沟通的艺术等主题活动内容,就是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决定的。通过集体讨论决定的事,参与度和成功率都比较高。

2.网络教育法。一是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立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三级指导网络,加强对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引导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遵规守纪、文明交往。二是依托企业用工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宣传栏、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设备,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生活、就业、维权、安全、劳动保障等多方面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外来务工人员学法、守法,提高维权水平。三是利用镇有线广播电视网。选择一些典型内容,一方面在镇广播站、电视转播台进行播放;另一方面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利用广播、电视等设备进行宣传教育。近两年共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1期,接受教育面几乎做到了全覆盖。

3.材料法。可以利用宣传资料、典型案例、代表人物现身说法及征文比赛等多种方式。

(1)宣传资料。可以利用有关资料(如镇海区安监局编印的《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知识读本》);也可以自编材料(如《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报》)。这些资料,一是可以上街宣传组织发放;二是通过骨干班成员进行发放;仅2008年我校组织上街宣传活动就有5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000余份;编印《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报》11期,共10000多份。大大地增加了受教育面。

(2)典型外来人员先进事例(包括正反面事例)。要使典型引导和惩戒监督并重作为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关键举措,从引导和制约人们道德行为的选择入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警示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典型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号召性。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能发挥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引导广大外来人员见贤思齐,把从典型身上感悟到的高尚道德情操和道德观念,逐步提升为稳定的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一群先进带动一个群体的“滚雪球”效应。但是,人的道德行为仅有正面引导也是难有成效的。一方面,在大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对一些不能靠道德手段来调整、约束的思想行为,就必须采取法律制裁的方式,从严惩处,以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在村(社区)、企业建立道德评议栏,对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评、帮、督,引导广大务工人员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自律不文明行为,不断提升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

(3)现身说法。通过在当地工作、学习及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成效的外来务工人员,利用他们的人生经历进行教育;尤其是对思想品德方面有显著转变(如创业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如刘文欣)、通过不断的管理技能学习使事业有了良好的发展(如史春友)或某些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如李现清)。利用这些现实人物现身说法,对其他人员的影响是直接的,发生的作用也可能是潜移默化的。其实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本珍贵的教材。

(4)征文法。通过有奖征文(如“我与镇海”),将外来务工人员来第二故乡的感受、变化、所闻所见及自己如何创业、发展,如何融入当地人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征文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而起到带动、影响其他人员向好的、创业发展成功的人士学习。我校举办的“我与镇海”有奖征文;直接参与人员50多人;影响了2000多人,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五、辐射式培训保障条件的探求

要使辐射式培训能正常有序的运行,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策略;一是要把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二是各项培训要能真正从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出发,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困难真正当作自己的困难;三是要善于从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角度出发;四是善于从增强企业的责任心和凝聚力角度出发;真正使外来务工人员把成校老师当作他们的贴心人,有事愿意来找我们商量。其次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且网络各环节要顺畅。再次,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这是正常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的基础。

其网络图如下:

img22

针对上面的网络结构,可以从四方面去探求保障条件。

1.服务网络的构建。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联络网络,各镇、街道要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就业领导小组,落实对来本地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教育和经济发展等部门的作用,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各项培训教育能健康正常地开展。

同时对现有政府培训资源(尤其是乡镇、街道成校)进行妥善整合;对职教中心、社区学院、各乡镇(街道)成校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统一标准、落实职责、规范操作和严格考核。同时教育资源(尤其是设备资源)要统一共享,一方面可以解决乡镇成校缺乏实训基地的困难;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各成校可以根据我区职教中心的设施设备组织生员,理论课可以在本校上,实训课可以由职教中心实训处统一安排,以达到设施设备的最大化利用。

2.政策措施公正性的追求。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员与日俱增,这支新型劳动力大军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各项职能逐步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使外来务工人员加快融入镇海,共建和谐镇海,同时也要共享发展成果。为此在外来人员培训方面也要加大投入,让外来务工者尽享“同城待遇”。尤其是在培训费补助方面,对在第二故乡工作了一定年限的外来工可以适当地提高比例。

3.新老族群的友好融合。

要切实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良好的融入环境。各地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把关爱农民工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有效地把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规划,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文明、开放、兼容的理念,对外来务工人员这个新镇海人群体与老镇海人平等对待,形成平等、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区所做的贡献,客观反映他们的现实状况,让社会公众了解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们,主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关心他们的精神和政治需求。同时要引导外来人员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文明规范、社会礼仪,以加快适应镇海环境,成为高尚、文明的新镇海人。

4.培训形式适切性的探求。

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培训时间上的安排确实比较困难。一是他们的工作辛苦。大部分从事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脏、累、苦、险”的工作;二是上班时间长、休息时间少。大多是计件工资制,工作时间每天都在10个小时左右,干一天才有一天的工资,不干就没有工资。为了挣钱养家只能天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很少休息,所以要想学习,客观时间上不允许。针对以上客观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午餐”时间开展教育。可以利用午餐时间及其延伸段,一般是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地点主要利用两类场所,一是企业,利用企业食堂,适用于全员培训。二是学校,适用于骨干成员,而且利用这段时间,这样的场所,员工到课率会比较高,可以起到学习、休息两不误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