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年苦寒梅花香

十年苦寒梅花香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从成立前只担任全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到目前的教学科研并重,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单一办学到与董事单位联合办学,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十年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学科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十年前,理学院没有独立的专业,没有自己的学生。十年来,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

宝剑锋从磨砺出 十年苦寒梅花香——理学院十年发展纪实

理学院

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从成立前只担任全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到目前的教学科研并重,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单一办学到与董事单位联合办学,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办学特色日渐凸显,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理学院十年发展成就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十年来,学院形成了以“计算机算法教学法”、“实验模块化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其中杨汉生教授主研的“计算机算法教学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次在全校中青年教师中做示范教学,并受邀到全国多所高校交流访问;毛祥庆老师主研的“实验模块化教学法”受到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并在全院推广。通过十年建设,学院拥有“公共数学”省级教学团队1个,基础物理和数学模型校级重点教学团队2个;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光学、光电子技术、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省级精品课程5门,并另有5门校级精品课程;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在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学比赛中,学院有超过60%的中青年教师受到表彰奖励。

十年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教师队伍人数从2000年不足3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100人;高级职称的教师从十年前不到10人,到现在有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从10人增加到51人,其中引进和培养博士18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校级教学良师(名师)6人;此外还聘请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郭柏灵院士、中国科学院常谦顺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汪秉宏教授为特聘教授;聘请了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美国加州大学BIN LU教授等23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基本形成了专业水平较高、结构趋于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全面推进,实现多项历史性突破。十年前,学院单纯以承担数学、物理两大类公共基础课教学为主,根本没有学科概念。学院成立后,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形成了以“复杂系统与网络”、“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激光及物质相互作用”、“凝聚态物理与量子信息”四个较为稳定的学科方向和学科团队;并于2006年成功申报了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正式招生),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人,在校研究生人数30多人;2008年,学院还成功申报并拥有了物理学科教授评议权;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学科实验室建设,从十年前只有本科教学的大学物理实验室到现在拥有光学、电学、磁学等多个综合性实验室,且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联合共建了加速器实验室、激光中心、微电子工艺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研究性实验室和科研平台。

专业设置日渐完善,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十年前,理学院没有独立的专业,没有自己的学生。从2001年才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第一个本科专业,招生人数仅40多人,到现在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900人;特别通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专业特色日渐凸显,显示度逐步提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9年成为四川省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正式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点。同时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学生参加国际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际奖3项,获国家级奖30多项,省级奖近百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获国家级奖励20余项,方李等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全国冠军,并获技术单项奖。

科研工作及团队建设再上台阶。十年前,学院除少数教师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和成果外,几乎没有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学院大批的教师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初步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4个,研究所2个;近十年,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在PRA 、EPL、数学学报等高级别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科研论文70余篇,部分论文的影响因子达到3以上,累计到校科研经费200多万元;陈翰林教授、杨汉生教授、刘涛老师等10多位教师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陈昭栋、毛祥庆等老师开发的实验仪器曾获得全国奖或发明专利,并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推广使用。

十年来,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民主管理与职工小家建设连续多年获学校优秀单位;教育网站在辅助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中产生良好效果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得到省内外专家和领导的高度好评。先后接待省内外来宾参观考察10余次,被《中国火炬》等多种期刊宣传报道,网站建设成果获2005年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理学院关工委多次获得省、市及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乔生炳、毛祥庆等老师多次被评为四川省、绵阳市及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二、理学院十年发展的经验与体会

1.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发展思路,准确定位,统一思想,准确查找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科学谋划、立足长远,凝聚全院师生的力量,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用全院师生员工的集体智慧指导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围绕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学院在多年承担全校本科生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培育了一大批教学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教学质量好、深受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学院以此为契机,秉承传统,以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优质课教师上“示范课”、教师“三项技能”培训、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95%的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里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学院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并重点对教研与教改、教学团队建设、品牌课程建设、教学名师(良师)队伍建设等项目进行专项培育。与此同时学院聘请院内外老教师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了完善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及教师互相听课等教学监督机制。十年来,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水平教学管理趋于常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院教师在全校学生评教中,连续多年优良率在90%以上。

2.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是保证学院快速发展的关键。针对学院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专业师资严重缺乏的现实,学院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把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作为学院的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大力引进硕士、博士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及时解决了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的问题。根据学院的专业及学科发展规划,分阶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鼓励性措施的教师培养方案,先后有30多人次轮流到中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参加专业进修和学术访问,有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学历学位培养。学院还长期开展了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的“一帮一”活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一大批青年教师在不离开岗位的情况下教学科研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学院还从董事单位、其他科研院所聘请了20多位专家为兼职教授。在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学院还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并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管理队伍中,通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学院的科学发展奠定了人才、智力基础。

3.建立稳定的学科、科研方向和团队,全面推进科学研究上台阶,是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十年来,学院以联合办学机制为平台,积极融入学校优势学科,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科方向和团队。特别是从2002年起,通过东部支援西部项目,学院聘请了中国科技大学汪克林教授为特聘教授,并由他亲自组织中青年教师成立了理论物理学术讨论班,定期开展学术讨论。八年来,在他的培养下,一批物理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科研的骨干,物理学科也得到了巨大发展,顺利获得了教授评议权。学院大力推广汪克林教授主持讨论班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先后又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常谦顺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汪秉宏教授为特聘教授,来校主持图像处理讨论班和复杂系统与网络讨论班。目前有近70%的教师参加了讨论班,其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通过联合办学机制,充分发挥董事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和实验条件,全面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团公司等董事单位及其他研究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并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加强和谐学院建设,凝聚师生集体智慧是促进学院快速发展、协调发展的力量源泉。学院始终把和谐学院建设、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党务、政务公开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环境;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及关心师生成长等措施,建立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及全院师生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和谐学院建设,全院师生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明显提高,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高涨,创先争优的环境基本形成。

理学院快速发展的十年,是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十年,学院将继往开来,不断创新,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创新之路,聚精会神谋发展,脚踏实地抓质量,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执笔人:邓礼坤 陈翰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