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体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集体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交流的手段,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心与心沟通的机会。集体活动往往渗透着一定社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礼貌行为的认识。集体活动无论从情感态度,还是从接受心理来看,它都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当然,对学生而言,科学和人文教育是缺一不可的。这对解决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

集体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性培养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中学生是人生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集体活动与社交能力培养

社会交往是一种群体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学校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交流的手段,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心与心沟通的机会。学生非常喜欢集体活动,他们对集体活动有一种本能的渴望。无论是体育比赛、歌曲演唱、诗歌朗诵、书画展览,还是军训、春游、劳动等,只要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都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愉快、不强迫的形式中接受教育,自觉地约束自己,遵守活动纪律。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了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会与他人的情感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和欣赏别人。

集体活动往往渗透着一定社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礼貌行为的认识。通过一系列集体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往质量,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共同分享快乐,共同承担痛苦,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体会并理解老师和同学的情绪。集体活动无论从情感态度,还是从接受心理来看,它都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切忌做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化身,一味地约束学生,跟随世俗和家长,强迫学生一个劲地读书。要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愉快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二、集体活动与群体合作能力培养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是圆形的,善于整体地考虑问题。因而,强调家庭、宗教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强调个人对群体的责任和义务。认为个人是群体的一分子,具有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的自觉,每个人的命运都跟群体息息相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自由、平等、竞争、效率和追求个人利益等价值取向强烈地冲击着群体观念。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正在侵蚀着一些青少年的心灵。面对这样的现实,在群体活动中,尤其是在一些比赛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把遵守规则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泛化到他们未来的行动当中去,学会辨证地思考问题,把社会和群体看成对立统一的整体,既尊重个体,又着眼群体;既强调责任,又不忽视义务;既追求效率,又力争公平,以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理念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集体活动与社会审美能力培养

如果从个体生命拓展来看,人的一生恰恰是动物性不断扬弃的社会化过程,求真、向善、爱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一个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带着充分的思考、有力地从事工作、并且具有温和、同情、善良以及鲜明个性的人,不仅会成为众人叹赏的对象,而且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崇敬。在集体活动中,可以通过游览名山大川等活动,让学生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中欣赏美;可以通过在完美艺术画廊中留足漫步,欣赏艺术家所特有的审美意识、审美个性和审美风貌;可以通过了解人才学发展史,树立正确的社会人才观,自觉抵制金钱、权力、美色和单纯的形体美等时尚,把自己的日常行为纳入社会审美的范畴。总之,教师在设计活动形式时,要以学生的创造性和进步性为本质特征,既要体现认识世界的真,又要蕴涵改造世界的善;既要以一般社会美为基础,又是对一般社会美的超越;既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相互渗透,又是社会功利性和审美性辩证统一。

四、集体活动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在知识和能力内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愈深层次的文化精神愈能提高人的感受和体验的深度,进而影响内化的深度。人文素质提高是形成社会和个人价值取向的依据,是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善人格的基础。当然,对学生而言,科学和人文教育是缺一不可的。人文教育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科学教育主要解决怎样做事的问题,但人文教育对他们成长起最终的决定作用。我们都知道:高科技精确有效的使用,不取决于高科技本身,而取决于掌握高科技的人,取决于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对学生锲而不舍地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深处领会到人文精神的力量,形成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优秀品质。这对解决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