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怎样完成集体活动

小学生怎样完成集体活动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和指导下,通过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工作计划和要求,齐心协力逐步建设形成的。班集体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班主任的要求及班级情况,自觉地向班级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地开展集体活动。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情感,形成奋发向上的集体舆论,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第二节 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和指导下,通过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工作计划和要求,齐心协力逐步建设形成的。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了解和把握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对于促进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来讲,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松散的群体阶段

班级刚组成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很陌生,学生心里都还没有形成班集体的概念,班级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自我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群体松散,处处依赖班主任的决策和指挥,“要求”由班主任提出,学生自身无自律性的要求。如果班主任不注意严格要求,班级就可能出现松弛、涣散的现象。因此,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应尽快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提高班级的吸引力,以促进集体的发展。

(二)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通过各种活动,班级成员之间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涌现出一些热心集体工作的积极分子,教师将提出“要求”的一部分职能转给积极分子,以自己的教育威信支持积极分子的要求,班级核心初步形成,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发挥组织管理的作用。虽然初步形成了班级核心,但班级的行为规范尚未变成全班同学的共同需要,集体舆论没有形成,班级奋斗目标尚未成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追求和行动的动力。因此,班主任应抓住时机组建起班干部系统,加强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同时继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进一步开展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良好班风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班集体的确定阶段

这时,班级群体已形成为班集体,班级已有了比较稳定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各司其职,独立而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集体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已成为全体成员个人的目标;班内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和有特色的班风;班级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形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参加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主动承担集体交给的任务。班集体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班主任的要求及班级情况,自觉地向班级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地开展集体活动。

(四)班集体巩固、发展阶段

班集体一旦形成,班主任就要针对班级情况向班集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培养,提高各种活动的要求和质量,争创优秀班集体,使班集体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集体的核心、骨干的力量不断增大,涌现出更多的积极分子,乃至人人关心、热爱班集体,使优良的班风逐步得以形成和巩固,使集体真正成为促进全班学生自我教育、健康成长的力量,从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

班主任要充分掌握班集体形成、发展阶段及其相互联系,针对班级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班集体形成与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推动班集体不断进步。

相关链接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集体: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严密组织起来的、心理团结的集合体。

班集体:是指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共同体。

一、班集体的形成期

集体的特征已经出现,但不很稳定,不时会受到挑战,还需要较多的借助以班主任为首的领导核心的力量。

1.组织系统

(1)以班主任为首的集体领导核心已经形成,在集体中有一定号召力,但领导核心的作用主要依赖于班主任个人的威望和能力,其他领导成员的作用尚不明显。

(2)组织机构已经建立,组织形式基本健全,能履行一些简单的职能,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不高。

2.心理系统

(1)班集体目标已经确立,但只被集体中积极分子所接受,还不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自觉要求。

(2)行为规范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已经建立,但尚未被全体成员所内化,不得不依靠制度的约束力。

(3)健康的舆论占据上风并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尚处于较为软弱的状态。

(4)有建立在团结互助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但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

3.实践活动系统

(1)各项活动对集体成员有一定的吸引力,多数成员能够积极参加,但活动的设计、组织还依赖于班主任。

(2)活动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二、班集体的巩固期

稳定发展的时期,集体的特征比较鲜明地显现出来、稳定下来。

1.组织系统

(1)领导核心在集体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不但班主任,其他领导成员的作用也已经明显发挥,形成了共同决策的局面。

(2)各组织机构的协调、合作明显加强,组织机构的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能胜任较为复杂的管理职能。

2.心理系统

(1)班集体目标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积极为之奋斗。

(2)行为规范的执行越来越靠成员的自觉性。虽然纪律还是必要的手段,但它的约束力的强制性在迅速消退。

(3)集体舆论开始发挥显著作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4)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巩固,团结互助已经成为普遍的风气。

3.实践活动系统

(1)集体活动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集体越来越多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设计、组织,班主任已经可以摆脱具体事物而上升到指导地位。

(2)集体活动的效果显著增加。

三、班集体的成熟期

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集体成员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1.组织系统

(1)领导核心有很高的权威,各领导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发展。

(2)各组织机构密切配合,主动承担规定的职能,在活动中有创造性的发挥。

2.心理系统

(1)集体目标被集体成员内化,成员主动承担集体目标所规定的任务。

(2)行为规范被成员内化,成为自觉的要求。

(3)集体舆论的威力得到最大发挥,能有效地抵御外界的不良干扰。

(4)成员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共同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的基础上。

3.实践活动系统

(1)成员个性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2)集体活动中包含着集体的智慧,富有创造性。

(3)集体活动对成员产生深刻影响,活动效果卓著。

二、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班集体的形成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而是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集体主义教育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

那么,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班集体就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精神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情感,形成奋发向上的集体舆论,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从而自觉为集体出力作贡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坚持“为集体和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即把每个学生都团结到集体中,为集体的荣誉而作贡献。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使其热爱集体,有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友谊感,自觉为集体出力、作贡献。②组织和协调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关系,它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源。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奠基石的。在这种集体里,绝大多数学生得到肯定、尊重,感受到温暖,也容易产生与社会、集体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集体的心理相容程度大大提高。③组织集体活动。即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个体感受集体和集体力量,体验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从而形成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科学管理是班集体形成的关键

班集体的形成一方面靠教育,另一方面靠管理。科学管理既包含约束的含义,更有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期待他们成长的含义,而其中更侧重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管理包括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是班级能否建设成真正的集体的关键因素。包含两方面含意,一是要制订好目标;二是要管理好目标,不使目标出现偏向。质量管理是班级发展成集体的中心环节。班级学生要在德、智、体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就要靠质量管理来保证。质量管理要将常规管理工作管理好,还要建立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制。

管理方式应采用民主型管理。有人在勒温指导下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研究者精心设计了两种社会心理气氛,让10岁儿童分别参加两个俱乐部做戏剧面具,一个俱乐部的领导者扮演独断独行的专制主义者领导角色,另一个俱乐部的领导者以民主型的方式进行领导。实践证明,民主型的管理方式明显优于专制型的管理方式。

民主型的管理方式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人格上处于平等地位,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民主型的管理还包含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的原则,班主任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而是根据班集体形成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以及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由“牵着走”到“扶一扶”最后到“放手走”,而班主任充当的角色也从演员转换为导演,让班干部自治自理。这样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成效。

(三)开展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途径

集体主义精神不会自发地产生,班集体也不是在静态中自然形成的,要使班集体尽快形成,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生接受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促进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1.通过开展活动强化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它是需要培养并且也是可以培养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班级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把教育影响的外部因素转变成学生活动的对象,使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沉浸在活动的情境冲突之中,受到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班集体正是在一个接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班级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在活动中培养起来。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班集体将显得苍白无力,失去它的教育价值。

2.通过开展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确的舆论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也是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巨大教育力量。营造正确的集体舆论氛围,就可以战胜不健康的舆论,打击歪风邪气,错误的言行就站不住脚。营造正确的集体舆论,坚持舆论导向,班主任工作就会取得主动,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这一切也都离不开班级集体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它能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建立起和睦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成员的良好集体观念,在极大的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同集体要求协调一致,在班内初步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倾向。

3.通过开展活动培养班集体的良好风气

班主任在坚持集体舆论导向时,要特别重视培养优良的班风。因为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作风,它是一个班集体中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班风对班集体的建设,对班集体内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给学生带来有利于学习、有利于生活的环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能使班级正气上升,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面貌都受到积极的影响,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班风发端于舆论,一个班集体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该班的班风。当然班风不会自然形成,同样需要班主任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行动也未“习惯化”、“自动化”,可塑性很强,处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由于他们是发展中的尚未完全成熟的人,其知识经验较缺乏,理性思维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做一些错事、说一些错话,影响班集体正确的集体舆论的形成,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再说,青少年学生对生动的、形象的、感性的、新颖的东西更易接受,更容易引起思想的变化,在心里留下烙印,这就需要多开展集体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班级集体活动来培养班集体的良好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