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画一条直直的短线,它表示平均分。刚才我们把这一张纸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对齐就是平均分,就可以保证这两份一样大。小结:图形的形状不同,只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两份就是它的2/4,3份就是它的3/4,4份……分母是5的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 牛 雨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几个例题的教学。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剪刀、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涂色笔等。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体会“平均分”。老师在黑板上用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贴出一个除号。问:这是什么?(除号)当你看到这个除号的时候,你能想到什么?(除法、平均分)

师:大家说得真好,除法是平均分的数学表达。老师这儿有几道题,大家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幻灯片)有100张纸,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有几张纸? 100÷2= 50(张)。

有10张纸,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有几张纸? 10÷2=5(张)。

有1张纸,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有几张纸? 1÷2=?(张)(半张、0.5)。

2.构建“二分之一”

(1) 1÷2=?我们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像50,5这样的数来表示了,你知道用什么要的数来表示吗?

(2) 1/2。你听过这个数吗?看老师怎样写。

先画一条直直的短线,它表示平均分。刚才我们把这一张纸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接着把2写在横线下面。最后从它上面写1,表示2份中的1份。它读作什么?指名读、齐读。(板书:1/2)

(3)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老师这有一张纸,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按它的要求来分呢?谁愿意来试试?(找同学到前面说,边分边说是怎样分的。对齐就是平均分,就可以保证这两份一样大。这个时候可以分给这两个小朋友。)

看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同学折的时候为什么强调对折?(平均分)

老师小结: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张纸的1/2。

这半张纸是整张纸的1/2,另一半呢?

谁能像这样完整地告诉大家,在这里1/2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张纸的1/2)(放幻灯片)找3~5个孩子说。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二分之一”

涂一涂。(出示一个长方形)

师:你能找到这个长方形的1/2吗?

要求: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用斜线涂出它的1/2。

师:(出示各种折法)提问: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不管怎样折,只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来表示。

师:没有涂色的部分能用1/2表示吗?那1/2都能表示什么呢?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吗?

出示练习: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来表示?(题略)

4.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师:大家对1/2有了很深的印象,你们还想认识哪些分数?(板书:1/4,2/ 4,3/4,4/4,1/8,3/8)

任选一张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用斜线涂出这些分数中你最想认识的分数。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涂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汇报:谁来说说你涂出来的分数是谁?表示什么意思?

(生利用折纸涂色表示1/4,2/4,3/4,4/4,1/8,3/8,并展示在黑板上。)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和对应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图形的形状不同,只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两份就是它的2/4,3份就是它的3/4,4份……

5.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方法

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以一张纸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这张纸的1/2为例,老师先写的分数线,又写一个2,再写的1,这条线表示平均分,刚才老师说它是什么线?(分数线,翻开黑板上的长方形:分数线),先有“平均分”才有分数的产生。2表示什么?(平均分成的份数)我们叫它什么?(分母,翻开分数线下面的圆:分母)这个1我们叫它分子。(翻开分数线上面的圆:分子)

你会写了吗?和老师书写一个1/4,先写什么?(分数线)再写什么?(分母)最后写什么?(分子)

老师考考你。(指:一个数字,分别说出分子和分母、分数线)

分子是3,分母是8,这个分数是______?说出一个分子是5的分数?分母是5的分数?(像这样考考周围的小朋友)

6.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略)

7.总 结

反思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最后老师有一句格言送给大家,快读一读,让我们共勉“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七、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下内容就是我上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1)创设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我一改过去的老套路,从除法入手,首先出示一个大大的除号,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形成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过程。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需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站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二分之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利用材料得到“二分之一”,让学生说出折法及发现,当学生创造出了自己想要的分数后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和探索空间,学生的表现也确实让教师满意。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教学,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教育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够到位,如坐、站的姿势,写字的姿势,站起举手的不好习惯等;

(2)教师的激励性语言稍微单一了些,还需多样化,对后进生的激励也还需要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