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抗战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于1937年7月23日提出:“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同年11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实行抗战教育的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执行的教育方针就是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一、抗战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一)教育方针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于1937年7月23日提出:“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1]强调了教育须及时应变。1938年4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国防教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进一步重申“用教育来支持抗战。目前的抗战是规定一切的东西,我们的教育也要听抗战的命令,这就叫做抗战教育”。同年11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实行抗战教育的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2]会议根据毛泽东意见,做出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教育为战争服务,落实到实际,就是教育要为根据地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1943年时就要求“一切机关学校部队,必须于战争条件下厉行种菜、养猪、打柴、烧炭、发展手工业和部分种粮”[3]。可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执行的教育方针就是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是党在新的形势下,根据抗日战争的迫切需要,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继承并发展了1934年提出的苏区文化教育的总方针而提出来的。[4]

(二)教育政策

1.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与新课程

为抗战服务的“抗日的教育政策”由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公布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5]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报告,将抗战时期的教育政策论述得更为具体。他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因此全民族的第十个任务,在于实行如下各项的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改订学制,废除不急需与不必要的课程,改变管理制度,以教授战争所必需之课程及发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原则。第二,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第三,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第四,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6]

2.团结知识分子

1939年毛泽东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里,深刻论述了吸收知识分子对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性。他说:“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7]毛泽东还指出:“统一战线的原则有两个:第一个是团结,第二个是批评、教育和改造。在统一战线中,投降主义是错误的,对别人采取排斥和鄙弃态度的宗派主义也是错误的。我们的任务是联合一切可用的旧知识分子、旧艺人、旧医生,而帮助、感化和改造他们。为了改造,先要团结。只要我们做得恰当,他们是会欢迎我们的帮助的。”[8]对知识分子采取大量吸收、放手任用、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政策。

3.“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9]1942年2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是因为一切工作,包括国民教育工作在内,都须经过干部去做。”[10]1944年1月,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认为“这不但因为干部是群众的先锋,他们更需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培养和提高的目的也是为着群众的,而且因为农村环境中群众教育的内容究竟有限,普通高小以上的教育就入于干部教育的范围。……因此,政府的教育部门就不能不将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干部教育方面”[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