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

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方针是不同时期教育指导思想和目标的本质体现,也是各个时代教育的特征,是办学的宗旨。学校自成立以来,就遵循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按照教育方针开展各项工作。“五·七”指示成为这一时期的办学方针。

一、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教育方针是不同时期教育指导思想和目标的本质体现,也是各个时代教育的特征,是办学的宗旨。学校自成立以来,就遵循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按照教育方针开展各项工作。

1957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规定: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五·七”指示:“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五·七”指示成为这一时期的办学方针。

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提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中国学校的现象。在各类学校中,必须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中国的教育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办学方向。

1994年,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全面、主动发展。

1995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