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战略管理研究的假设条件方面,非均衡与不确定性逐渐取代了均衡与可预测性。在实践中,战略管理是具体的,是对企业目标和途径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动态适配性的管理。反映到理论研究中,无论是早期战略理论的产生,还是现今主流理论的发展,企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都是战略管理研究对象的第一个层次。

二、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从早期的战略思想发展到企业生态系统理论,再到现今对战略实施的关注,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背后蕴含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从战略理论的内容、战略管理研究的假设与对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从战略理论的内容上来看,存在这样一个发展轨迹,即从关注企业内部到关注企业外部,再到关注企业内部,最后到关注企业内外互动。企业战略的逻辑轨迹是先强调战略是计划和分析的过程,再强调分析产业结构的构成、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维护产业发展环境,最后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建立优势互补的企业群体。与此同时,战略研究的重心由关注战略形成(总体战略)向竞争战略直至战略实施或执行(业务层战略)转变。企业竞争的范围也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竞争,并且竞争的程度遵循由弱到强,直至对抗,然后再到合作乃至共生的发展脉络。

其次,战略管理研究的假设条件是战略理论存在的基础,在战略理论演变的过程中,战略管理理论面对的是企业与社会、环境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这样的系统往往是独特的。纵观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在战略管理研究的假设条件方面,非均衡与不确定性逐渐取代了均衡与可预测性。如早期的“设计学派”、“计划学派”等,它们都假定环境是可预测的或基本可以预测的,这种条件催生了一系列的行业分析工具和决策手段。“定位学派”认为在一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理想的竞争位置,而资源基础观则认为一个企业拥有在每个方面都能做得最好的资源和条件,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行的。现代环境的复杂性对战略分析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并不一定要求精确,因为较之先前环境假设的可预测性、可确定性,现代企业更强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直觉与执行力的重要性。

最后,随着战略理论的发展,战略管理研究的对象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它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层次上来看具有不同含义。在实践中,战略管理是具体的,是对企业目标和途径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动态适配性的管理。反映到理论研究中,无论是早期战略理论的产生,还是现今主流理论的发展,企业发展的目标和途径都是战略管理研究对象的第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与战略管理研究的早期假设条件密切相连,并与之对应。在这个层次,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在产业经济学的影响下,对于环境和行业选择所作出的互动性研究。

当这个层次的研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观察到战略制定与实施、反馈的管理过程解释不了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于是研究者们把目光转向“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建立上。从波特到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沃纳菲尔特和格兰特、穆尔再到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都遵循企业的优势资源来自于组织效应这样一个假定。也就是说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