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评价中的“缺失”

课堂评价中的“缺失”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关理论 口头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实,一味地表扬会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惘。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专题八:课堂评价中的“缺失”

相关理论 口头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口头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为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口头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案例一 “形式”与“实质”谁重要?

选题一 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与过程。

3.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以及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片断

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巩固练习环节出示“132-98”和“376-199”两道题,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生A:132-98=132-(100-2)=132-100+2=34

生B:376-199=177

教师评价时,对生A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其板书旁画了一个大红“√”,而在生B的板书旁却打上一个大大的黄色“?”。教师面向全班学生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打问号吗?”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说生B没写计算过程。当教师问生B为什么不写计算过程时,生B回答说:“我是想到了376先减去200再加上1,但是写出来就不简便了,因为写要花时间,也费劲。”这时,教师十分严肃地发话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在今后的所有简便计算中,一定不要忘记写出简算过程,否则在考试中是要被扣分的。”接着,教师让生B上台重做,生B极不乐意地走上了讲台……

案例评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向学生强调要写出计算过程,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要求学生必须写出简便运算过程,这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说“在今后的所有简便计算中,一定不要忘记写出简算过程,否则在考试中是要被扣分的”不难看出,这是应试教育在作祟。历年来的小学毕业考试阅卷评分细则,可以看到,每年计算题的评分标准都是按步骤给分,而写出最后正确答案只能得到0. 5分。也就是说,一道3分的计算(含简便运算)题,如果学生没有写出计算过程,只有最后的正确答案,则只能得到0. 5分,会失去2. 5分。这对学生来说,“损失”是“巨大”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十分“心痛”的。有着这样的“价值”导向,教师更如何能在计算教学中超然地不去强调写出计算过程呢?

我们的教学,难道就是为了学生考试的分数?不是。经历课改多年的教师都明白:考试,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实质。片面追求学生考试分数,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表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进一步反思上述案例,发现这是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做法。因为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与过程,能正确迅速地心算出答案,便是学到了知识的本质。然而教师却强调书写形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原因,但仍然算是本末倒置。

由于生A、生B的演算板书不同,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与交流中去体会两种做法在特定环境下的合理性,感悟生B做法的快捷性和实用性。生B的板书以及回答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创新举动,遗憾的是教师却不加以鼓励、支持,而“强迫”学生按一定的固有“模式”重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行为在萌芽时便惨遭封杀。

案例二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问题以后,不管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回答比较合理,即使回答错误,总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还不时听到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一下。”接下去学生马上鼓起掌来,在不经意之间,学生的一句随口回答,有时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回答,也能得到教师跷起大拇指,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不断。

案例三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用“好”、“真好”、“不错”等一概笼统地肯定;要么用“你说错了,请坐下”……

案例评析

新课程提倡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因此,课堂上不时响起“×××,你真棒”的缺乏实际内容的鼓励声。学生额头上不时会贴上几颗智慧星。似乎传统的教育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现在的教育则有了太多的肯定和表扬。其实,一味地表扬会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惘。

首先,要创新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多角度、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发现不足,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其次,要创新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回答,一定要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回答,应该先指出不足,再抓住可取之处进行鼓励,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课堂教学还要创新评价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应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即让学生通过自评来反思自己的不足,通过互评发现长处,提高自我。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