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德育目标实质缺失的思考

课堂教学德育目标实质缺失的思考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学校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角度看,学校教育德育目标既是首要目标,也是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实质缺失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2.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缺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辍学。3.课堂教学德育目标的缺失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

课堂教学德育目标实质缺失的思考

范帮旦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来说更是贯穿始终、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在长时间听课调查后发现很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制定了德育目标,但真正课堂教学时鲜见具体渗透,使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实质缺失。

一、德育目标实质缺失的危害

1.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首要目标,一旦从实质上缺失,就会使学校教育畸形发展。从学校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角度看,学校教育德育目标既是首要目标,也是终极目标,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实质缺失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教育。

2.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缺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辍学。学科教学时就知识讲知识不仅让学生感到厌烦,而且会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压力,对于那些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只能让他们一无所获,课本学习书面化枯燥化,学习过程功利化,与生活实际脱离,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无用,学习是学习好的人的事,久而久之,厌学辍学便理所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从小的方面会影响人口素质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从大的方面看就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课堂教学德育目标的缺失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缺失会造成学生无意识地感觉到品德修养的问题只需面对学校管理者或班主任,把德育教育形式化、单纯化、表面化,没有实际深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使他们感觉不到品德修养的存在,从而无法使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持续巩固。

二、课堂教学德育目标缺失溯因

1.应试教育不断升华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应试教育教育思想下的学校工作,侧重于结果考核,什么都要看成绩,老师评优看学生考试成绩,学生评优、升学更是要看成绩,这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一种只需要看成绩高低的错误育人导向。尽管素质教育已呼喊了十多个年头,但几乎没有例外的都是口上说得多,实际工作做得少,形式上花样门类过场多,具体内容上深度仅及其表。

2.教师受固有教育的经验、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断延续。当今在教育战线上挑大梁的主力军,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出生者,这些人受教育的时代正是应试教育日益发展、倍受推崇的年代。他们那时的学习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考上学了就解决了个人的一切,这种观念上的深刻影响几乎固化在这些人的头脑之中,很难通过后期的非系统学习教育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这种理念深刻而持久地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

3.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的连锁反应。随着国家实施“双基”工程,教育资源在近15年左右翻了二至三番,教师队伍也迅速扩大,由于教师培养周期变短,很大一部分人接受教育的时间短、层次低,导致其综合文化和知识水平较低。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人从学生到教师的周期短,他们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显得很欠缺,自己尚不能处理好生活中的事情,于是在教育活动中就别期望他们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育人渗透,甚至出现老师解决不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冲突的现象。

三、解决对策

1.国家应真正把提高教育和教师地位落到实处。现在在基层搞教育工作的同志的共同感觉是“教师职业口头搞得最高,实际情况最糟”,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社会优秀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差,教师队伍难于吸纳到优秀的后继人才。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当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职业时,教师队伍就自然会在更替中提高。

2.把当今所推行的教师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办实办好,使之能真正成为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要从根本上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自身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零星的校本校训,难成体系,很多规模较小的学校根本无法真正实施,所以必须寄希望于教师的学历提高教育和继续教育,它才是真正可能起到根本作用的途径。

3.在前面两种解决办法均没有实质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学校只有通过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分批定向培养上下功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和思想意识,从而把德育为首的教育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镇巴县三元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一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