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管理型财务人才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论管理型财务人才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分析管理型财务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此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从注重基础、贴近实际、强化创新三个层面进行改革,本文还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效果。因此,本文将在分析管理型财务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设计以管理型财务人才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管理型财会人才包括了管理型财务人才与管理型会计人才,两者分别对应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论管理型财务人才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1]1

裘益政[2] 竺素娥[3]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摘 要: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财会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财会人才转变将是重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变化的必然趋势。在分析管理型财务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此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从注重基础、贴近实际、强化创新三个层面进行改革,本文还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效果。

关键词:管理型财务人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企业的集团化与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日常经营决策,出现了财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根据我们对浙江台州市黄岩地区众多民营企业和财政部门的调研发现,一方面财会人员存在求职难的问题,很多作坊式的民营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财会部门而仅采取了委托记账的方式,个别会计师事务所一家承担了几十家小型企业的代理记账工作,而大量经过初级培训的财会人员却是一职难求;另一方面,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业主往往希望财务人员参与决策过程,提供预算和决策的相关数据,而当前的财会人员难以胜任。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管理型”高层次财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与此相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核算型”财会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渐减少。由于高校培养的财会人才是以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的,因此,我们认为,重点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财会人才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

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财会人才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是这个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特色。因此,本文将在分析管理型财务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设计以管理型财务人才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管理型财务人才的内涵

管理型财会人才是指掌握系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专门人才。

管理型财会人才包括了管理型财务人才与管理型会计人才,两者分别对应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管理型财务人才对应于企事业单位财务主管,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规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而管理型会计人才对应于企事业单位会计主管,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结果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过程。但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效率,实现财务价值。由于企业的财务总监往往需要同时领导企业的会计部门(会计主管)和财务部门(财务主管),他必须既是管理型会计人才,又是管理型财务人才;另一方面,从事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又必须以熟悉企业的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理解企业会计信息的真正内涵为前提,因此,两者天然地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认为,将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均确定为管理型财会人才在逻辑上是妥当的,它并不会影响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设计中的差异性。换句话说,在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财务管理专业具体培养目标是管理型财务人才,而会计专业具体培养目标是管理型会计人才。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财务人才是对资金运动的规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这些工作几乎包括了管理的全部职能,为何需要加上“管理型”?我们认为,所谓管理型的财务人才,是指在财务部门内部,他们不仅仅是一个拧螺丝钉的操作工人还是图纸或规划的设计者、工程的组织者,或者决策者的参谋。一言以蔽之,就是他们拥有成为未来CFO的潜力。

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财务总监均认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型财务人才必须是“懂会计”、“懂管理”、“懂金融”的三懂人才。具体而言,未来企业CFO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包括深入理解财务会计制度的能力;设计企业财务政策、规避风险的能力。(2)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知识为基础形成的运用管理循环实现阶段目标的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3)以宽广的金融学知识为基础形成的运用资本市场金融工具进行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二、以管理型财务人才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一)课程体系突出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等基础性学科的支撑作用

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是支撑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性学科。为了强化三种基础性学科的支撑性作用,我们一是提高上述相关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重,其中会计类课程安排了近30个学分,金融学课程安排了15个学分,管理学课程安排了20个学分,扣除毕业论文和任意选修课,在140个总学分中,三大类的课程几乎占据了近50%的比重。同时,为了突出其基础性作用,在学习财务核心课程之前,学生被要求在一、二年级必须修完会计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的基础性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和管理学原理;此外,为了体现国际化视野,我们要求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应用使用全英文教学。

(二)课程体系贴近实务,突出企业财务高端人才与学生的沟通

财务管理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管理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是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代企业管理实务相结合,从企业管理层的视角考虑财务会计决策问题。我们突出强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开设了基础会计等常规模拟实验,并长期与用友、金蝶等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合作,在会计信息教学和开放式课程体系中设置了ERP软件操作、ERP沙盘等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会计信息化大赛和沙盘模拟竞赛。

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企业的高级财务人才,尤其是与财务总监多层次互动也是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利用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与浙江总会计师协会的良好关系,学院与财务总监群体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将财务总监从三个方面融进了课程体系。首先是财务总监进课堂,财务总监直接参与财务核心课程和会计课程的教学,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管理咨询等课程上安排课内实习实验学时,其主要目的就是引进财务总监与学生就某些专题在课堂上产生互动。其次是通过每个学期安排5—10次的财务总监专业讲座,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前沿有更好的认识。再次是在第二课堂中设置财务总监摇篮班,在摇篮班中所有课程均由财务总监授课。

(三)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管理型财会人才需要同学能够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独立自主地分析财务会计问题并寻求较好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较强的创新和应变能力。为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一是注重经济学思维训练,通过系列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二是提供学生高质量研究所需要的研究工具,如博弈论提供了经济问题分析的工具,计量经济学提供了大样本研究的手段,色诺芬数据库分析与应用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三是注重研究设计的训练,专业研究方法入门课程提供了研究选题、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的方法;财务管理案例研究提供了以个案或多案例研究为特色的案例研究方法。以上三个方面的课程体系设计,再加上学校每年设立的学生创新课题,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较为系统的保障。

三、以管理型财务人才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效果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自2003年开始进行以“管理型”财务人才为导向的培养方案改革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大幅度改善。

(一)学生实践能力增强

财务管理专业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开设15门课内实验和5门综合性模拟实训课程,并实施“财务总监进校园”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以“财务总监进校园”为例,在2008—2009年,财务与会计学院举行了15场CFO的讲座;同时在三年级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中选拔设立财务总监摇篮班,由财务总监定期授课,“财务总监进校园”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我们在学生毕业实习和学生毕业后工作反馈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不少学生能够从管理者的视角去思考财务与会计问题,为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近5年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先后有95人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各种科技竞赛奖励。由财务管理专业为主的代表队获得2008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近5年来,浙江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先后有45支代表队获得省部级科技竞赛奖励,在省内相同专业中名列前茅。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富有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0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在金融海啸严重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左右,以上证据充分说明浙江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较高、竞争力较强。

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方案应注意多样化

我们注意到,尽管《工商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育人指南》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出的是一般性要求,但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大学的课程体系仍然表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其一是因为各院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不同;其二则是对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也有差异。社会对财务人才的需求特征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了多样化和层次性的特征,我们这里提出的“管理型”财务人才的课程体系,也只是针对一些接受高素质生源的重点高校。对众多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而言,核算型或操作型的财务人才的培养仍然具有较为广泛的细分市场。

(二)课程体系方案设计应注意学校软硬件环境的配合

在“管理型”财务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良好的相关学科基础。浙江工商大学之所以提出“管理型”财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是以工商管理学科见长的财经类高校,其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基础学科根深叶茂,对我们培养“三懂”人才构成了强劲的支撑。(2)学校应配置一流的财务教学与研究软件,如用友、金蝶等ERP软件;色诺芬、国泰安等数据库软件及其相应师资。(3)学校应当有一批财务总监教学资源,这些财务总监能够经常性地参加与学生的互动。(4)专业方向的广泛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研究方向配置合理、研究能力较强的师资团队。

尽管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着手改革,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至今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改革的长期效果有待于今后的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组.工商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育人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罗金明,许永斌.如何打造管理型财会人才[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12):62.

[3]陈四清.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探讨——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J].会计之友,2009(2):69—70.

[4]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2008级全日制普通本科培养方案[R].

【注释】

[1]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07034。

[2]裘益政,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公司财务管理。

[3]竺素娥,教授,财务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