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深化财务管理改革

全面深化财务管理改革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年来,河北省省属高校围绕经费严重不足这个突出问题,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财务管理改革,使有限的经费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矛盾,为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等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务费和业务费大部属于消耗性的经费开支,而且项目多而杂,难以管理。推行多种形式经费使用责任制,标志着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几年来,河北省省属高校围绕经费严重不足这个突出问题,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财务管理改革,使有限的经费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矛盾,为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等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改革经费分配制度,发挥经费分配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调控作用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河北省高校同全国高校一样,在经费分配上一直沿用了“基数加发展”的办法。这种办法主要弊端是对学校超编的教职工也核定经费,实际上鼓励了教职工超编现象,增大了人员经费开支。从1985年起,我省对高校经费分配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实行了“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效益经费”三位一体的新办法,从不同侧面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是:

(一)在综合定额部分,坚持主要按学生人数和各自的综合定额标准分别核定经费,对学校超编的教职工不再核定经费。这就适当控制了学校及各处、系、室盲目调入教职工的做法,调动了各校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规模的积极性,使教职工与学校人数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1990年省属高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为1∶2.27,比1984年的1∶1.88增长了39%,相当于减少教职工7000人,每年节约人员经费1400多万元。

(二)在专项补助部分,保证投资重点。过去分配经费存在着“撒芝麻盐”的倾向,结果造成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的状况。实行新的经费分配办法后改变了过去的做法。在分配专项补助经费时,除保证一般正常的需要外,把专项补助经费投到急需的重点项目方面。如1987年以来,省教委对河北大学等7所院校的18个重点学科分配专项补助241万元;对新增的纺织、食品、电子计算机等短线专业分配专项设备费补助268万元;对省内6所重点院校分配重点补助240万元;对应用性科研课题分配专款170万元等,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需要。在分配专项经费方面,省教委还注意发挥经费分配的杠杆作用,调节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使尽可能多的经费真正用于教学科研方面。譬如,1985年和1986年,在扩大学校自主权,将经费管理权基本下放到学校的情况下,省教委仍规定学校在安排预算时,其设备费不得少于总预算的25%;1990年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规定学校在安排预算时,其设备费不得少于总预算经费的8%。相对减少了消耗性的经费开支。各高等院校根据“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安排专项经费时,也注意集中财力解决一些重点项目。河北机电学院针对学校基础设施差的状况,1984年至1986年共投资163万元,先后完成了暖气安装、锅炉改造、电缆工程,供水设施等7个重点项目,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投资,基本解决了水、电、暖三大难题,改善了办学条件。张家口农专把实验室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之一,1984年以来,仅教学设备费就投资290多万元,使专业课和基础课实验开出率分别由1983年的58%和77.6%提高到现在的87%和91%。

(三)在效益经费部分,实行奖优罚劣。从1987年起,省教委对高校实行了经费奖励制度,即从省财政厅下达省教委预算总指标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经费奖励基金,对经费使用效益突出的院校给予经费奖励。几年来,省教委对承德医学院、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等3所院校的教学设备的统管共用,分别给予奖励经费4万元;对河北医学院的电镜实验室和河北机电学院的材料工艺实验室分别给予2万元;对河北农业大学开发和综合治理太行山给予40多万元等。同时省教委还对经费浪费严重的院校酌情核减其经费。使经费使用效益的好坏同其所得经费挂起钩来。一些高校也仿照省教委的做法,建立了校内“效益基金”制度。

二、建立健全以经费使用责任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新体系

为有效地管理和使用经费,我省高校借鉴企业经营承包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并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经费使用责任制,使经费使用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一)对部分公务费和业务费,实行“层层包干”责任制。公务费和业务费大部属于消耗性的经费开支,而且项目多而杂,难以管理。河北农大在这些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他们将这些经费层层分解,包干到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车票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1990年的差旅费开支比上年同期还略有减少。

(二)对伙食、取暖等后勤部门实行“定额承包”责任制。河北机电学院对食堂实行按“营业额”提取管理费,节约管理费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每年节约管理费2万多元;对取暖锅炉工采取定耗煤量、耗电量、室内温度等限制指标,节约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使日平方米的耗煤量下降0.2公斤,每年节约经费开支近万元。

(三)对大中型修缮项目实行“招标承包”责任制。长期以来,修缮费一直是个开支大、漏洞多、效益差的“老大难”问题,对修缮项目的开支费用标准,大都是进行估算,没有严格而科学的核定办法。实行招标承包责任制后,由技术小组确定项目开支标准和整个费用造价,由监督小组负责项目的检查和验收。这样不仅能把包干经费压缩到最低限度,也保证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河北大学1987年对拆除旧生物楼项目进行招标,一标为 5万元,最后几个修缮单位投标竞争,最后降到1.8万元,节约资金3.2万元.

(四)在教学方面,实行“任务包干”责任制。河北农业大学1988年开始在系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了教学任务经费包干制的办法。在调查研究、评估、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的大小分别定出不同专业的教学费用标准和经费定额,然后下达到各系、部,由各系、部主任计划安排,包干使用。财务、教务、设备等部门对其从不同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和监督。教学任务包干责任制的实行,能够使学校把更多的经费真正用于教学方面。

(五)对重点科研项目实行“经费合同”责任制。主要是对一些应用性、专题性科研项目,就课题、经费数额、成果等级、经济效益、偿还经费数额、奖罚标准等项内容签订合同书。这种办法,增强了科研人员使用经费的责任感,变经费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把消耗性科研活动转为营利性科研活动,为高校科研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推行多种形式经费使用责任制,标志着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据测算,实行经费责任制后,全省高校每年可节约经费开支数百万元。

三、实行数学设备“统管共用”,节约设备费开支,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长期来,高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系、处或教研室为单位管理使用,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小而全”、利用率低等不良现象,既浪费了资金又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少高校积极改革设备管理办法,将原来分散的设备集中到学校或系,实行“统一管理,共同使用”。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老学校,教学科研设备“小而全”的现象更为突出。如该校仅化学方面的实验室就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实验室。1985年,该校将其合并为一个综合性化学实验室,使实验室利用率提高了3倍,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了2倍,节约设备投资20万元,而且降低了实验室消耗材料费用20%左右。河北财经学校属新建院校,为避免重蹈一些老学校教学设备分散管理的覆辙,从建校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教学、科学设备的统一管理工作。该院先后建起电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商品电教室、复印室等,都由学校集中管理。几年来,省属23所高校已对80多个实验室进行合并,集中仪器设备3万多台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不少院校在对实验室合并,设备集中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办法,使教学设备的“统管共用”不断发展和完善。(1)内部代用券办法。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最先实行这种办法。该院根据各专业教学、科研任务的大小,发放实验室设备代用券,对各专业进行的各种实验,按照一定的收费标准和核算办法收取代用券,据此扣减各专业的包干经费指标,实行变相有偿使用。这样,避免了各系或各专业进行盲目实验、重复实验等现象。提高了实验课的质量。(2)设备费优化使用办法。河北机电学院材料工艺系将分散的教研室设备集中组成中心实验室后,利用高等数学原理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知识和手段,对设备费在申报论证、目标管理、数额确定、优化平衡各方面进行科学控制和管理,杜绝了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几年来,节约设备费和低值易耗品费用20多万元。此外,各院校对“统管共用”后的设备还注意做好具体的安排使用和维修保养等工作,不仅用较少的设备满足了教学需要,而且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方针

面对经费紧张的状况,各高校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注意利用高校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自己动手,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修旧利废工作。

(一)开展和推广锅炉改造技术。1986年,河北建工学院组织力量,研制出锅炉节能控制器,自动测试温度和用煤量。该院试用这种控制器后,当年就节煤700吨,节电10万多度,节省经费4万多元。1987年省教委组织全省高校在河北建工学院召开技术推广现场会,之后还拨出专款35万元,支持推广采用这项新技术。现已有廊坊师范专科学校、承德医学院、张家口医学院等10多所院校采用了这项新技术。运行几年来,收到明显效果。利用锅炉控制器改造新技术,采暖每平方米耗煤量减少6~7公斤,1吨锅炉可供1万平方米的面积取暖,10多所院校每年可节约60多万元。

(二)自己动手,修旧利废。长期以来,在高校存在着“家大业大、浪费点不算啥”的不良倾向,这在设备的维修保养等方面尤为突出,使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资金浪费严重。近几年来,不少院校改变了这种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修旧利废活动。河北大学是一所历史较长的综合院校,旧的家具和设备较多。该校采用专业维修和各系处维修相结合的办法,对家具进行以旧翻新。自1989年以来,修理办公桌194件,实验台2件,学生课桌椅1729件,学生宿舍用桌68件,学生双人床185件,共计2178件。如新购这部分家具需经费6万余元。河北农业大学的取暖锅炉汽改水是一项耗资较大的项目。在项目的进行中,该校始终把修旧利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旧的暖气片、管件等进行修理改造,节约开支9万余元。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以来,省属高校自修教学仪器近10,000台(件),一般设备16,000台(件),汽车100多部(次),节约开支200多万元。

(三)自行研制设备。一些工科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还自行设计研制了一些教学设备和一般设备。唐山工程技术学院的设备在地震中全部被毁。多年来,尽管省对该院连续进行重点投资,但设备短缺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为此,该院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从1985年起,自行设计制造仪器设备。5年内研制出钢筋构件通用胎具、构件运输车、普通钢煤气发生管等数十件教学设备。1987年,河北轻化工学院自行制造安装一台采暖锅炉,用资7.6万元,比购置一台锅炉节省2.3万元。各种自制设备活动,不仅补充了设备的不足,节约了设备费的开支,而且提高了教职工的创造能力。

五、注重经费的社会经济效益

省属高校在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不仅讲究如何为教学、科研等项事业的发展服务,提高校内的经费使用效益,而且注重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社会实践中,进行适当投资,使经费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开辟了新的路子。河北农业大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多年来,该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用于开发治理太行山的投资达100多万元,虽然学校得到收入较少,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1987年以来,该校共取得省级以上的科研成果218项,其中153项得到应用推广,获经济效益18亿元,相当于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国家给该学校科技投资的160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校财务管理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张益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