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变技能的养成与灵活运用

应变技能的养成与灵活运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种表现和做法,只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上,这些心理因素也时刻发生着作用。因此,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观察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处理好偶发事件,及时调控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应变技能的运用没有具体的方法可言,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处惊不变的能力之外,只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则。

四、应变技能的养成与灵活运用

(一)应变技能的养成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学生,教学过程又充满着灵动,教师的应变技能越高,驾驭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但应变技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获得的,它是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养成高超的应变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1.广博深厚的知识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广泛。教师要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丰富深厚的学科知识。正如俗话所说的,“居高才能临下”,“打铁要靠自身硬”。在教学活动中,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学生说法的正误,并作出恰当的引导或正确解释,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只有学生所提的问题都在教师的知识范围之内,教师才能迅速作出判断并应对自如。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自己还弄不清楚,甚至一无所知,那就根本谈不上机智应变。因此,平时注意积累广博深厚的知识,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在课堂上才能运用自如、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2.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要准备随时处理事先难以预料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可否认,当教师在讲课时受到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的侵袭(如学生扰乱课堂纪律),必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特别是有时教师的人格遭到污辱时,有的教师容易产生愤怒情绪,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是,这种表现和做法,只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学会克制和忍耐,任何时候都沉着冷静,态度亲和,处变不惊,因势利导。教师具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就能够尊重不同个性的学生,宽容他们新意有余而不够成熟的异质思维,以平静情绪来感染学生,保持环境稳定,进而抓住突发事件的独特之处,迅速判断,作出决策,将突发事件转化为创造性的教学契机。

3.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提升

教育实践表明,越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处理突发事件越是能得心应手,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越强。但是,教学经验并非与教学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不是教学时间越长,教学经验就越丰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升,靠的是平时注意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认识到教学实践背后所包含的某些可以遵循的规律,这样,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才可能敏锐感觉到突发事件出现的背景,娴熟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妥善地把事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4.深刻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时期,他们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情绪、意志、个性必然会反映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上,这些心理因素也时刻发生着作用。因此,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观察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处理好偶发事件,及时调控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出现个别学生的不和谐声调实属正常现象,如果教师任意指责、挖苦,那只会增加负效应;相反,教师巧妙地对答,善意地点化,则可收到神奇之功效。我们将此不妨概括为:渊博学识+坦荡心胸+随机应变=应变技能。

(二)应变技能的灵活运用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带有偶然性、突发性,不可能事先设计教育方案,一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式的统一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因此,应变技能的运用没有具体的方法可言,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处惊不变的能力之外,只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则。

1.虚怀若谷

知识是无穷的,一个教师的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同时,现在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接触面更广泛,加之互联网络提供非常便捷快速的知识获得渠道,几十位学生中有时有的人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解答,也是正常的。教师没有必要把这视为难堪或耻辱,或者认为学生有意跟自己过不去,而采取搪塞的办法,甚至欺骗学生。教师应该襟怀坦白,实事求是,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科学态度,可以引导学生群策群力,一起解决,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留待以后解决,切忌模棱两可,或妄下论断。

2.善解人意

教师要善解学生的各种意图。要做到这点,首先,要细致敏锐地观察。教师在集中精力推进教学活动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哪些学生东张西望,哪些学生神情迷惑,哪些学生暗中嘀咕,这些表现都预示着可能出现新的状况。其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观察到的各种信息,教师要及时分析、正确判断,从学生的外在表现看到学生的某些心理意愿,甚至推知学生将要出现的下一个心理表现的内容,以便及早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或对学生加以引导,使教与学协调发展。再次,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学生喜欢好奇,好胜心强,有时会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或作出意想不到的反应,这应该是非常宝贵的。尽管有时所提的一些问题难免有些幼稚或偏颇,但这也是他们思维火花的闪现,应爱护和重视,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损害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宽容学生的偏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一些差错是在所难免的,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越多,从差错到正确。因此,作为教师要宽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差错,善于引导学生从差错中学习。

3.沉着冷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只有如此,才能为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和课堂情境。然后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尽快安定课堂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扭转到正常的教学上来。如果教师在突发事件面前心慌意乱,缺乏信心,甚至怒气冲天,大发脾气,严厉指责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必然导致课堂秩序更加混乱,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4.相机诱导

这是要求教师迅速而准确判断意外事件的性质、特点,顺势引导,妥善地解决问题。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沿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将他们的思维引上正确的轨道。例如,当学生的回答与问题距离太大时,在领悟了学生的信念后,迅速分析学生的反应是否具有代表性、深浅难易程度如何、有无探讨价值、属于什么范畴等等。代表性大的,可以引导学生广泛讨论;难度比较大的,可以引导水平较高的同学发表意见,给大家以启发,或者先让中差水平的同学发表意见,再让较高水平的同学发表意见,形成—种认识上的比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价值较大的,就把训练加强一些,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与该堂课联系紧密的,就把探讨的程度设计得细致一些,较多地鼓励和启发学生思考。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重在引导。

对于没有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尽可能通过教学过程本身的进展来解答,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提问,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有的可以及时解答,有的可以课后解决。对于当场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充分讨论加以理解,或待课后查阅有关书籍给予解决。教师要有“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的诚实教学态度。

5.巧用幽默

幽默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它是情趣与理趣的统一,能调节情绪、缓解冲突,营造气氛轻松、融洽的环境氛围,利于交流;可以寓教育、批评于幽默之中,具有易为人所接受的感化作用;还具有自我解嘲的功用。教师在课堂上碰上突发事件时,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便可消除紧张的气氛,造就宽松的教学氛围。即使遇到一些尴尬的处境,如果用几句幽默的语言来自我解嘲,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缓解紧张尴尬的气氛,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例如,一位教师开展“一分钟讲演”,由于是初次搞,学生都很紧张,没人愿“打头炮”,教师只好点名。那位被点名的同学犹豫了片刻,鼓足勇气“嗖”地站了起来。“呯!”他把邻座桌面的一瓶彩色墨汁碰到了地上。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他尴尬地愣在那儿。看到这种局面,教师灵机一动,说:“哈!我们的第一炮打响了——一鸣惊人!好!请大家用掌声欢迎他上台演讲!”气氛扭转过来了,那位学生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稳定了情绪,从容地走上了讲台,活动顺利开展下去。当然,幽默应该是充满智慧、理趣、开启智力,它与调侃、搞怪、贫嘴有别。前者语言内容优质,后者则低劣。例如,有个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一学生猫着腰上前捡掉在地上的钢笔,就马上点名轻松地问:“某某同学,地上的骨头多不多呀?”该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引起全班哄堂大笑,闹得该同学满脸通红。这种幽默风趣属粗劣之作,客观上是辱骂了学生,反而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师尊地位。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处理意外事件不可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根据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因人而异、因时制宜,随机应变,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来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只要处理的结果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良好应变技能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