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裂变与聚变中的应变

裂变与聚变中的应变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媒体成了人类社会的新支点。但因有新媒体的意外声援,改变了国家/社会的力量失衡的状况。2011年9月27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在这一重要事件中,微博成为事件的一个活跃角色,表现突出。官方微博不是公共机构、官方组织对外信息公开、危机应对的全部。

新媒体成了人类社会的新支点。因有这一新支点,人类社会的色彩顿时绚烂起来。假如没有新媒体,我们的生活该是一副怎样单调的景观呢?没有新媒体的日子还能过吗?就像张艺谋的电影,如果没有色彩,只是黑白的世界,他的电影还能看么?新媒体在资本和技术双引擎的强劲驱动之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换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神话,其裂变所释放巨大的能量,深度改写了人类交往结构,搅动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传播秩序。新媒体技术不断创造传奇,不断刷新我们的生活视景。

新媒体的威力体现在,它能够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将其感应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得原先“手无寸铁”的草根,变成“草木皆兵”。“沉默的大多数”转眼变成“人人都是发言人”。于是,奇迹出现了:“无声的中国”,一夜之间,变成了人声嘈杂的巨型广场。中国人的公共生活会因新媒体的介入,人与人交往的能见度和接近度大为提升。在没有新媒体之前,国家/社会二元结构常常处在失衡状态:国家力量始终是强势的一端,社会的力量则是弱势的一端。这种结构不断被固化,社会的有机力量有窒息之虞。但因有新媒体的意外声援,改变了国家/社会的力量失衡的状况。社会力量奇迹般地壮大。技术功能引动了社会乃至政治秩序的变革。媒介技术释放出了巨大的“裂变”效益,激活了社会力量,改变了社会与国家关系结构,赋予了社会的博弈能力,也改写了中国当下的政治沟通格局。因有新媒体,“围观”中国成为可能;因有新媒体,“为官”中国,在中国为官,官员的“傲慢与偏见”会遭到集体“围猎”,甚至引发公共事件。

新媒体经过了N季,如今,微博迅速成为社会“新宠”,集千万人的宠爱于一身,应该创造出一个怎样的奇迹呀!微博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它充分激活社会力量,释放出更大的“裂变”效应。与博客等传播介质比较而言,微博会显得更碎片化,有更大的游离性,更富有黏性,更易聚合。一般情况下,微博散落在各个角落,星星点点,像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各自为政,不能形成规模力量。遇到公共话题的引爆,容易产生共振,产生“聚合”效应。一旦有公共话题引燃,且这种话题能够引起公众的关切,就会引爆话题,形成话语共振,平时那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立即联网形成巨大的“合众”力量,产生舆论共鸣,甚至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微博的神奇威力即在于此。

笔者曾参加上海市卫生局举办的上海市卫生系统应对媒体培训班。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先生一起作为嘉宾参与互动讨论。在提问环节,有人问及微博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毛群安现身说法。谈到他的微博体验,他说到,作为新闻发言人,他的个人微博可作为官方信息渠道的有益补充。有时候官方组织不便于表态、表达的事情,可以通过他个人微博进行披露。在笔者看来,毛群安的微博具有“亦公亦私”、公私兼顾的双重功能。作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他的微博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私人微博,而是一个公众人物的信息传播与言论表达空间,具有一定公共性。如果他微博表达的话题与他的职业工作有较高的关联度,其微博的公共性就会更加显著。毛群安还谈到,特别是在非常语境下,比如,遭遇突发事件或危机,而自己所在的组织机构对事态趋势还没什么把握,或尚未准备好,新闻发言人毛群安的微博即可作为一个可进可退的渠道,弥补组织正式分布的不足。毛群安的微博经验,具有一定的样本价值,对于公职人员不无启示。

2011年9月27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在这一重要事件中,微博成为事件的一个活跃角色,表现突出。上海地铁官方微博的危机应对得与失,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车发生追尾事件发生后,三分钟之后,“@上海地铁shmetro”即发布“突发运营信息”,可谓反应及时,这是一“得”;随后滚动发布多条微博,向乘客提供换乘信息、天气信息、客流信息等,转发了许多网友拍摄的现场图片,多次向公众致谢或致歉,这是二“得”;微博表述显得真诚、人性化。面对网友质疑,能正面及时应对,充分体现微博的互动性,这是三“得”;地铁追尾事故中,上海地铁微博通过团队合作,第一时间从上海地铁应急指挥中心获取信息并及时发布。派出多位微博通讯员赶赴多个停运车站,实地了解讯息,并及时传播,这是四“得”。这些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好经验。但这次上海地铁微博的表现也不是没有缺陷的。对追尾事件发生后,关于追尾事故现场情况的披露相对滞后,这是一“失”;上海地铁分布的表态、致歉经过多次反复,发布、删除、再发布,引起网民质疑。这又是一“失”。这一方面反映上海地铁微博在应对突发性危机时缺少经验,同时也可看成是信息博弈的象征。总而言之,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值得肯定,其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

官方微博如今是遍地开花。这说明,官方在运用新媒体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表现是积极的,应变才是“硬道理”。但目前很多官方微博,其功能究竟能释放出多少?尚待观察。而且,大多数的官方微博都是处在起步阶段,其演习色彩较浓,实战经验还是不多,谈不上体制和机制的稳定性。官方微博不是公共机构、官方组织对外信息公开、危机应对的全部。不能因有微博这一时尚玩具,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微博”技术只有成为一个社会大系统制度的“齿轮”和“螺丝钉”,通过它的运作,实现系统联动,微博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